前言 1
第一章 “经济”一词的含义 29
第一节 “经济”一词的一般的和实际的含义 29
第二节 “经济”一词的特殊含义 31
第二章 本书的主要内容 36
第一节 基本思路 36
第二节 关键问题及其验证 37
图1 用决策树手段所作的要素分析结构图 38
插图 38
图2 福特项目的项目组织结构图 39
第三章 方法论简介 40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简单描述 41
第二节 资料收集和验证的方法 41
表1 根据不同要素所统计的样本农户结构 46
表格 46
第三节 有关资料加工与分析的方法 46
第一节 确立新的政治制度,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 48
第四章 相关政策的分析和评价 48
第二节 土地制度的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 49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51
第四节 农村改革和扶贫工作的展开 53
第五章 傈僳族概况 55
表2 傈僳族与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相比较的人口增长趋势 55
表3 傈僳族人民的农事历法及相关的生产活动安排 59
表4 1956年两个傈僳族村庄杀牲祭神的农户数及杀牲数量 60
第六章 云南山地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项目和珠明林村简介 62
图3 云南山地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项目的项目点分布图 63
图4 珠明林村的政区草图 64
图5 气候类型及植被类型的立体分布示意图 65
图6 气候与农作物的季节分布图 66
表5 珠明林行政村三个自然村依据人均现金收入分组的农户数分布 67
表6 珠明林村福特基金会扶贫项目的成本-收益比较 68
表7 1991年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参与项目的百分比 69
表8 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及其项目参与规模和数量 70
表9 按不同现金收入水平分组的家庭项目参与程度 72
第七章 珠明林与腊乌的经济比较 74
图7 腊乌村的政区草图 75
图8 珠明林村与腊乌村的政区草图 76
表10 珠明林与腊乌两村的基本情况比较 77
表12 1992年两村畜牧业生产情况比较 78
表11 1992年两村农作物生产情况比较 78
表13 问卷调查的基本结果 79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 80
第二节 生产投入方面的差别 81
表14 1992年两村林地资源及林产品情况比较 81
表15 1992年两村投入要素比较 82
第三节 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 83
表16 1992年两村经济结构比较 84
图9 两村经济结构比较图 85
第四节 幸福观的差异 86
表17 样本农户有关贫困标准的频率分布 87
第八章 两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 88
表18 珠明林村、腊乌村和云南全省农户家庭收入结构比较 89
表19 问卷调查农户的文盲人口及其百分比 90
表20 腊乌办事处两个合作社1988年按性别分类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12岁以上) 91
表21 腊乌村村办小学在校生的基本结构 92
表22 按人均年纯收入和粮食产量分组的两村样本农户分配 93
第九章 以生存为主导的经济的基本特点 95
第十章 阻碍以生存为主导的经济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转化的主要因素 99
第一节 资料构成及来源 100
第二节 主要变量的概要性定义 101
第三节 统计技术——要素分析法 105
表23 利用SPSS/PC+技术所作的贫困原因分析的交叉列表测算结果(“贫困”是依赖变量,其他的要素为独立变量) 107
表24 两村34个样本农户20个社会经济变量的要素转置矩阵值 108
表25 珠明林村18个样本农户20个社会经济变量的要素转置矩阵值 109
表26 腊乌村16个样本农户20个社会经济变量的要素转置矩阵值 110
第四节 统计结果的简要分析 112
表27 两村有关关键要素对变量影响的差异性 117
第十一章 “发展”概念之透视 119
第一节 “发展”概念的经济学解释 119
第二节 “发展”含义的扩展 122
第三节 分析与抉择 128
表28 “发展”一词的概念结构 130
第十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经验启示 131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131
图10 经济化资源与市场功能关系图 133
第二节 世界系统理论 134
第三节 市场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 136
第一节 不恰当的理论前提 139
第十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结论性评述 139
第二节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要素的忽视 140
第三节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功能 141
第十四章 基本结论 143
参考书目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