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模式 政策与融资原则》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加)耶斯考比著;杨欣欣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04903
  • 页数:4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了在决定是否采用公私合作采购方式中应涉及的关键政策问题,并通过对国际实务的比较研究来表明这些政策在公私合作制合同中如何被具体应用的。

引言 1

第一章 什么是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模式(PPP) 1

§1.1引言 1

§1.2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私营部门 1

§1.3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模式 2

§1.3.1含义 2

§1.3.2“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模式”与公共部门采购相比较 4

§1.3.3专用术语 5

§1.4 PPP的发展与各种模式 5

§1.4.1特许权经营和专营权 5

§1.4.2购电协议 7

§1.4.3 B00—BOT—BTO—DBFO 9

§1.4.4特许权经营的项目融资 9

§1.4.5 PFI模式 11

§1.5 PPP和公共基础设施 13

§1.6 PPP的类型 15

§1.6.1以实际使用为基础的PPP 15

§1.6.2以提供膳宿为基础的PPP 16

§1.6.3以设备、系统或网络为基础的PPP 16

§1.6.4以加工厂为基础的PPP 16

第二章 支持和反对PPP的观点 18

§2.1引言 18

§2.2“新公共部门管理”运动、私有化和PPP 19

§2.3为预算带来的益处 20

§2.4额外性 21

§2.5融资成本和风险转移 21

§2.6风险转移与物有所值 22

§2.6.1建设风险 23

§2.6.2使用风险 24

§2.6.3可供使用性和使用效果风险 24

§2.6.4运营和维护成本 24

§2.6.5风险转移的现实情况 24

§2.7规模经济 25

§2.8全生命期成本核算和维护的好处 25

§2.9私营部门的技能 26

§2.9.1项目选择 26

§2.9.2项目管理 27

§2.9.3单点责任 27

§2.9.4效率 27

§2.9.5革新 28

§2.9.6第三方收入 29

§2.9.7风险资本 29

§2.9.8第三方的尽职调查 29

§2.9.9委托代理问题 29

§2.10公共部门改革 29

§2.10.1透明度与问责制 30

§2.10.2采购技能 30

§2.10.3管理 31

§2.10.4竞逐 31

§2.11 PPP的复杂性 31

§2.12 PPP的灵活性 32

§2.12.1 PPP与政治 33

第三章 世界范围内的PPP 35

§3.1引言 35

§3.2发展PPP项目群 36

§3.3法律框架 38

§3.4英国 40

§3.4.1历史 40

§3.4.2 PFI项目群的发展 43

§3.4.3现行的政策 46

§3.5美国 47

§3.6澳大利亚 50

§3.7法国 53

§3.8韩国 54

§3.8.1背景 54

§3.8.2 PPI项目群的增长 56

§3.9西班牙 58

§3.10南非 59

第四章 现金流和投资分析 61

§4.1引言 61

§4.2净现值/贴现现金流 61

§4.3内部回报率(IRR) 64

§4.4计算贴现现金流(DCF)和内部回报率(IRR)的问题 64

§4.4.1净现值(NPV)与项目规模 64

§4.4.2内部回报率(IRR)与正/负现金流 65

§4.4.3内部回报率(IRR)与现金再投资 66

§4.4.4内部回报率(IRR)与不同的项目寿命 68

§4.4.5单贴现率 69

§4.4.6现金投资与风险 69

§4.5在PPP中的应用 69

§4.5.1公共部门 70

§4.5.2投资者 70

§4.5.3在PPP合同中 70

§4.5.4贷款方 70

第五章 公共部门如何进行投资决策 71

§5.1引言 71

§5.2经济上的合理性 71

§5.2.1外部经济效应 71

§5.2.2成本——效益分析 72

§5.2.3公共部门贴现率 73

§5.2.4经济回报率 76

§5.3“物有所值”和公共部门比较基准 76

§5.3.1成本比较 77

§5.3.2贴现率 77

§5.3.3风险转移调整 79

§5.3.4税收收入 80

§5.3.5公共部门比较基准的可信度 81

§5.4负担能力 82

§5.5如何处理资产负债表 83

§5.5.1特许权经营 84

§5.5.2 PFI模式——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85

§5.5.3 PFI模式——欧盟统计局的做法 86

§5.5.4 PFI模式——英国的做法 87

第六章 公共部门采购和合同管理 91

§6.1引言 91

§6.2项目管理 92

§6.2.1项目团队与治理 93

§6.2.2项目审查 93

§6.3采购程序 94

§6.3.1投标过程 94

§6.3.2市场查询 96

§6.3.3入选资格 96

§6.3.4招标文件 97

§6.3.5与投标人进行沟通 98

§6.3.6评标 99

§6.3.7商业上的可行性 100

§6.3.8招标后的谈判 101

§6.3.9授标 102

§6.4其他采购问题 103

§6.4.1资金承诺 103

§6.4.2不合要求的投标 103

§6.4.3投标团队的改变 103

§6.4.4保证 103

§6.4.5对投标成本的补偿 104

§6.4.6各种挑战 104

§6.4.7不请自来的建议书 104

§6.5尽职调查 105

§6.5.1项目设计 105

§6.5.2分包商 105

§6.5.3融资 106

§6.5.4融资结束 107

§6.6合同管理 107

§6.6.1项目设计 108

§6.6.2分包商 108

§6.6.3建设施工监督 109

§6.6.4融资 109

§6.6.5临时服务 109

§6.6.6接受设施 110

§6.6.7运营阶段 110

§6.6.8交还设施 111

§6.7外部顾问 111

§6.7.1财务顾问 112

§6.7.2法律顾问 114

§6.7.3技术顾问 114

§6.7.4保险顾问 115

§6.7.5顾问费用 115

第七章 私营部门投资者的角度 117

§7.1引言 117

§7.2为PPP项目所组成的联合投资组织 117

§7.2.1发起人和其他主要投资者 117

§7.2.2二级投资者 120

§7.2.3对于股份转让的限制 121

§7.3投资决定 122

§7.3.1资本成本 122

§7.3.2股本回报率 124

§7.3.3股东权益与附属债务 128

§7.3.4股权承诺v.投资回报 129

§7.4投标和项目发展 130

§7.5有关合资企业的问题 131

§7.6项目公司 132

§7.6.1结构 132

§7.6.2股东协议 133

§7.6.3管理和运营 134

§7.7外部顾问 135

第八章 项目融资和PPP 137

§8.1引言 137

§8.2项目融资的发展 137

§8.3项目融资的特点 139

§8.4项目融资市场 140

§8.4.1市场的规模 140

§8.4.2项目融资和结构性融资 143

§8.5为什么将项目融资应用于PPP 145

§8.5.1为投资者带来的利益 145

§8.5.2为公共主管部门带来的利益 148

§8.5.3企业融资 149

第九章 私营部门融资——渠道与程序 150

§9.1引言 150

§9.2财务顾问的角色 150

§9.3商业银行 152

§9.3.1主要的项目融资银行 153

§9.3.2主要安排机构和财务顾问 155

§9.3.3承诺书和意向书 156

§9.3.4贷款方的尽职调查 157

§9.3.5条款清单、包销和文件记载 159

§9.3.6银团贷款 160

§9.3.7机构运作 162

§9.4募集债券 163

§9.4.1尽职调查 163

§9.4.2债券募集 165

§9.4.3项目融资债券市场 166

§9.4.4单一险种保险 168

§9.5银行贷款与债券的比较 169

§9.6居间债务 171

第十章 融资结构 172

§10.1引言 172

§10.2财务模型 172

§10.3模型的投入和产出 174

§10.3.1宏观经济的前提假设 174

§10.3.2资本支出 174

§10.3.3运营和维护成本 176

§10.3.4收入 177

§10.3.5财务模型的产出 178

§10.3.6敏感性 178

§10.3.7对模型进行审计 179

§10.3.8基础方案 179

§10.4融资成本 180

§10.4.1信贷保证金 180

§10.4.2额外成本 181

§10.4.3各种收费 182

§10.4.4承诺费 182

§10.4.5代理费 182

§10.4.6债券和其他固定利率的融资 183

§10.5债务状况 184

§10.5.1债务期限 184

§10.5.2还款安排 184

§10.5.3平均生命期 186

§10.5.4现金流的尾期 187

§10.5.5灵活的偿债安排 187

§10.5.6期末大额还款 188

§10.5.7现金结算 190

§10.5.8债务递增 191

§10.5.9意外准备金 191

§10.6各种比率 191

§10.6.1可供还债的现金流(Cash Flow Available for Debt Service-CADS) 193

§10.6.2年度债务偿还能力比率 193

§10.6.3贷款期内的债务偿还能力比率 194

§10.6.4项目生命期内的债务偿还能力比率 195

§10.6.5债务偿还能力比率的计算方法 195

§10.6.6债务偿还能力比率计算中的其他问题 198

§10.7债务偿还能力比率、杠杆和股本回报率之间的关系 199

§10.8会计和税务问题 201

§10.8.1税额的计算 202

§10.8.2税额的支付 202

§10.8.3分红陷阱 203

§10.9对发起人的追索权 204

第十一章 金融对冲 206

§11.1引言 206

§11.2利率风险 206

§11.2.1由公共主管部门进行的对冲 208

§11.2.2利率互换 208

§11.2.3利率互换解约风险与成本 210

§11.2.4利率互换的比率是如何决定的 212

§11.2.5国际掉期及衍生工具协会的文献 213

§11.2.6信贷利润和解约成本 213

§11.2.7利率对冲的规模和时机 215

§11.2.8对利率对冲价格的竞争 216

§11.2.9展期风险 217

§11.2.10其他利率对冲的种类 218

§11.2.11债券收益转存(GIC) 219

§11.2.12债券的解约成本 220

§11.2.13投标进行融资结束 222

§11.2.14项目公司是否必须进行利率对冲 224

§11.3通货膨胀引发的各种问题 225

§11.3.1名义与实际通货膨胀 226

§11.3.2通货膨胀指数与预测 229

§11.3.3通货膨胀预测 230

§11.3.4指数化的服务费对于资金结构的影响 230

§11.3.5服务费是否应该完全指数化 232

§11.3.6通货膨胀指数化的贷款 234

§11.3.7通货膨胀套利 235

§11.3.8解约成本 236

§11.3.9通货膨胀率交换 237

§11.3.10 LPI交换 239

§11.3.11合并利率交换和通货膨胀率交换 239

§11.3.12公共主管部门的立场 239

§11.3.13通货膨胀指数错位风险 241

第十二章 贷款方对现金流的控制、担保的设立与执行 243

§12.1引言 243

§12.2对现金流的控制 243

§12.2.1付款账户 244

§12.2.2停止提取 245

§12.2.3现金流瀑布 245

§12.2.4储备基金账户 246

§12.2.5对于投资者分红的控制 249

§12.3担保 250

§12.3.1对项目公司的合同和金融资产的担保债权 251

§12.3.2对项目公司股份的担保债权 252

§12.3.3直接协议书 253

§12.4保险的作用 254

§12.4.1保险经纪人和顾问 255

§12.4.2建设阶段的保险 255

§12.4.3运营阶段的保险 257

§12.4.4免赔额 258

§12.4.5保险费的费用风险 259

§12.4.6无法承保 259

§12.4.7对保险收益的控制 260

§12.4.8贷款方的要求 261

§12.5违约事件 262

§12.6债权人之间的问题 264

§12.6.1利率交换的提供者 264

§12.6.2固定利率的贷款人 265

§12.6.3通货膨胀指数化的贷款或者交换 265

§12.6.4居间贷款人 266

§12.6.5无优先权的贷款人 267

第十三章 服务费机制 268

§13.1引言 268

§13.2合同范围 268

§13.3支付结构 270

§13.3.1合同期 271

§13.3.2付款安排 272

§13.3.3建设期间的收入 273

§13.3.4迟延竣工 273

§13.3.5公共主管部门支付的资本支出 274

§13.3.6公共主管部门获得的资本金 274

§13.3.7公共主管部门获得的收入 275

§13.4基于使用的收费 275

§13.4.1特许权经营模式的要求 276

§13.4.2收费水平 277

§13.4.3公共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支持 277

§13.4.4限制收入 280

§13.4.5“影子”收费 283

§13.4.6罚金 284

§13.5以可使用性为基础的付费 284

§13.5.1无法使用 286

§13.5.2服务质量 288

§13.5.3替换分包商 289

§13.5.4其他绩效评价措施 290

§13.6实际使用与可供使用的混合收费 290

§13.7第三方收入和次级收入 290

第十四章 风险评估与转移 292

§14.1引言 292

§14.2风险转移的原则 292

§14.3风险矩阵 296

§14.4政治风险 299

§14.5各种与项目地点相关的风险 300

§14.5.1地点的取得 300

§14.5.2地面状况 301

§14.5.3计划和许可 302

§14.5.4环境影响和相关的风险 302

§14.5.5考古和化石 303

§14.5.6施工通行权、路权和地役权 304

§14.5.7与项目用地相通的各种管道 304

§14.5.8示威者 305

§14.5.9对多余土地的处理 305

§14.6建设风险 306

§14.6.1建设分包合同 307

§14.6.2建设分包商 308

§14.6.3价格调整 310

§14.6.4建设分包商的风险 312

§14.6.5建设阶段所产生的收入 312

§14.7竣工风险 313

§14.7.1由建设分包商引起的延误 313

§14.7.2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延误 316

§14.7.3设计风险 316

§14.7.4竣工时的性能 316

§14.8运营阶段的风险 317

§14.8.1使用 318

§14.8.2网络 320

§14.8.3收入 320

§14.8.4可供使用和服务质量 321

§14.8.5运营支出 321

§14.8.6维护 323

第十五章 情势变更和终止合同 325

§15.1引言 325

§15.2补偿事件 326

§15.2.1财务平衡 326

§15.2.2采购 328

§15.2.3变更 328

§15.2.4公共主管部门的风险 329

§15.2.5法律发生改变 331

§15.3免责事件 332

§15.4介入与替代 333

§15.4.1紧急情况下的介入 333

§15.4.2贷款方的介入和替代 333

§15.5提前终止合同:项目公司违约 335

§15.5.1偿还未偿债务 337

§15.5.2资产成本 338

§15.5.3预期现金流的净现值 339

§15.5.4对基础方案的计算进行调整 339

§15.5.5在公开的市场上出售PPP合同 341

§15.5.6建设阶段发生的违约 342

§15.5.7资金支撑 342

§15.6公共主管部门选择终止项目或违约 343

§15.7提前终止合同:不可抗力 346

§15.8提前终止合同:腐败 347

§15.9终止合同与分包商 348

§15.10终止费中的税收含义 348

§15.11合同到期、剩余价值的风险和交回设施 349

第十六章 融资竞标、债务再融资和股权出售 352

§16.1引言 352

§16.2融资竞标 353

§16.2.1融资竞标的目的 353

§16.2.2融资竞标是如何进行的 354

§16.2.3再融资 356

§16.3股权竞标 356

§16.4债务再融资 357

§16.4.1什么是再融资 358

§16.4.2再融资为投资者带来的益处 359

§16.4.3再融资是否取决于公共主管部门的同意 361

§16.4.4救援式再融资 362

§16.4.5公共主管部门是否应该分享再融资的收益 363

§16.4.6计算再融资的收益 364

§16.4.7分享再融资的收益 366

§16.4.8再融资与合同延期 368

§16.4.9分享再融资的收益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368

§16.5股权出售 370

第十七章 其他模式 373

§17.1引言 373

§17.2公共部门采购 374

§17.2.1设计—建设—运营(DBO) 374

§17.2.2公共部门—公共部门合作伙伴 375

§17.3建设之后的接收 376

§17.3.1设计—建设—担保—运营(DBGO) 376

§17.3.2带有接收权利的建设融资 376

§17.4公共部门债务融资 377

§17.4.1附有担保的直接贷款 377

§17.4.2由公共部门发展银行或基础设施银行来提供资金 379

§17.4.3国际金融机构(IFI) 380

§17.4.4欧洲投资银行 381

§17.5合资经营的PPP项目 386

§17.6“非赢利”模式 387

§17.6.1“针尖式股权”模式 388

§17.6.2公共信托 390

Bibliography 394

词汇表与缩写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