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藏象理论概述 1
目 录 1
第一节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2
一、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2
二、长期对生活现象、生理病理表现的观察 3
三、长期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 4
四、古代哲学思想对藏象理论的影响 4
第二节脏腑共同生理特点 5
一、五脏的功能特点 5
(一)五脏主藏精气 5
(二)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关 6
二、六腑的功能特点 6
三、脏与腑在形态方面的区别 6
一、生理、病理相结合 7
(三)痰迷心窍 (1 7
第三节藏象学说的特点 7
四、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 7
二、五大功能系统 8
三、五脏与精神活动相关 8
四、脏腑组织器官是一个整体 9
第二章五脏病辨证 10
第一节心 11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1
(一)主血脉 11
(二)主神态 12
二、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13
(一)在志为喜 13
(二)在液为讦 13
(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4
(四)在窍为舌 14
(一)心火上炎 15
三、心病证治规律 15
(二)痰火扰心 17
(四)心窍闭阻 18
(五)心神失养 20
(六)心气虚弱 21
(七)心阳虚损 22
(八)水气凌心 23
(九)心阴不足 25
(十)心血亏损 26
(十一)心血瘀阴 28
四、心脏病的临床治疗点滴体会 30
第二节 肾 32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32
(一)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32
(三)主纳气 35
(二)主水、调节水液代谢 35
二、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36
(一)在志为恐 36
(二)在液为唾 36
(三)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36
(四)在窍为耳和二阴 37
三、肾病证治规律 38
(一)肾阳不足 38
(二)肾气不固 42
(三)肾精不足 44
(四)肾阴虚 47
(五)肾血虚 49
四、肾病水肿治疗十二法及部分中药分析 52
(一)发汗 53
(二)利尿 53
(五)治血 54
(四)逐水 54
(三)燥湿 54
(六)解毒 55
(七)温化 56
(八)芳化 56
(九)理气 56
(十)补气 56
(十一)补血 57
(十二)养阴 57
五、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小球疾病研究进展 58
(一)对肾小球疾病常用治法的研究 58
(二)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小球疾病进展 61
(三)体会 65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66
(一)主气、司呼吸 66
第三节肺 66
(二)主宣发和肃降 67
(三)通调水道 67
(四)朝面脉、主治节 68
二、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69
(一)在志为忧 69
(二)在液为涕 69
(三)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69
(四)在窍为鼻 69
三、肺病证治规律 70
(一)肺气失宣 70
(二)肺失肃降 71
(三)痰阻肺洛 72
(四)肺病水肿 74
(五)肺气虚损 76
(六)肺阳虚损 76
(七)肺阴不足 78
(八)肺燥咳喘 79
(九)肺血虚证 80
(十)肺血瘀证 81
(十一)肺化脓证 82
四、肺病治疗二十一法 83
(一)宣肺 83
(二)开肺 84
(三)降肺 84
(四)泻肺 84
(五)清肺 84
(六)润肺 85
(七)敛肺 85
(八)化痰 85
(九)补肺阳 85
(十三)健脾 86
(十四)纳肾 86
(十一)补肺血 86
(十二)补肺阴 86
(十)补肺气 86
(十五)疏肝 87
(十六)通降二腑 87
(十七)和胃 87
(十八)化瘀 87
(十九)镇冲 88
(二十)升举 88
(二十一)和解 88
第四节肝 89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89
(一)主疏泄 89
(二)主藏血 91
(三)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93
(二)在液为泪 93
(一)在志为怒 93
二、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93
(四)在窍为目 94
三、肝病证治规律 94
(一)肝气郁结 94
(二)肝气犯胃 99
(三)肝脾不调 99
(四)肝火上炎 100
(五)肝经湿热 101
(六)肝阳上亢 102
(七)肝阳化风 103
(八)肝病膨胀 104
(九)肝血虚亏 108
(十一)肝病遗精 109
(十)肝阴不足 109
四、肝炎治疗十二法 110
(一)疏肝活血解毒法 110
(二)开通肺气法 110
(三)清热利湿法 111
(四)芳香化湿解毒法 111
(五)解毒救逆法 111
(六)疏肝健脾法 112
(七)扶正祛邪法 112
(八)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 112
(九)祛湿化痰法 112
(十)补养肝脾法 113
(十一)滋养肝肾解毒法 113
(十二)暖肾补土法 113
第五节脾 113
(一)主运化 114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14
(二)主升清 115
(三)主流血 115
二、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116
(一)在志为思 116
(二)在液为诞 116
(三)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116
(四)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117
三、脾病证治规律 117
(一)脾气虚 117
(二)脾虚中气下陷 119
(三)脾不流血 122
(四)脾阳虚 123
(五)脾阴阳俱虚 124
四、脾病治疗体会 126
第三章六腑病辨证 128
第一节胆 129
一、胆的生理功能 129
(一)贮藏和排泄胆汁 129
(二)主决断 129
二、胆病证治规律 130
(一)胆道蛔虫 130
(二)胆囊炎与胆石症 131
(三)胆热嗜睡 132
(四)胆火失眠 133
(五)胆虚不得眠 134
(六)胆虚痰火多梦 135
三、浅谈睡眠失常与胆之关系 136
第二节 胃 137
一、胃的生理功能 137
(一)主受纳与腐熟水谷 137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138
(一)胃气虚 139
二、胃病证治规律 139
(二)胃阴虚 140
(三)胃寒 141
(四)胃热 142
(五)痰饮停积 144
(六)小结胸证 145
三、小陷胸汤治疗胃脘痛体会 145
四、胃镜检查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147
第三节小肠 149
一、小肠的生理功能 149
(一)受盛饮食物 149
(二)泌别清浊 149
(一)小肠气痛 150
(二)小肠虚寒 150
二、小肠病证治规律 150
(三)太阳蓄血 152
(四)心移热于小肠 153
(五)小肠实热 154
(六)蛔虫性小肠梗阻 154
第四节大肠 155
一、大肠的生理功能 155
二、大肠病证治规律 156
(一)大肠寒热虚实便秘 156
(二)大肠液亏 159
(三)大肠湿热 160
(四)大肠寒热虚实泄泻 161
第五节膀胱 162
一、膀胱的生理功能 162
二、膀胱病证治规律 163
(一)膀胱湿热 163
(三)气虚转胞 165
(二)太阳膀胱蓄水证 165
三、活血软坚通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 167
第六节三焦 170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170
(一)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 171
(二)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171
二、三焦病证治规律 173
(一)三焦气机不利水肿 173
(二)上焦湿热证 174
(三)中焦湿热证 175
(四)下焦湿热证 177
第四章奇恒之腑 179
第一节脑、髓、骨 179
一、脑、髓、骨的生理功能 179
(一)脑 179
(二)髓 181
二、脑、髓、骨症证治规律 182
(三)骨 182
三、浅谈颤证的辨证治疗 185
第二节脉女子胞 189
一、脉和女子胞生理功能 190
(一)脉 190
(二)女子胞 191
二、脉和女子胞病证治规律 191
(一)对静脉炎的治疗及体会 193
(二)对女子胞病治疗及体会 195
第三节男子胞 201
一、男子胞的生理功能 201
二、男子胞病证治规律 202
三、精液不液化症治疗近况(综述) 205
(一)病因病机 205
(二)辨证治疗 206
(三)体会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