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摘要 1
上篇 理念构架 3
第一章 律师职业责任 3
第一节 律师之职业特色 3
一、专业性 4
(一)专业知识 5
(二)专业能力 6
(一)律师独立于官方职业 7
(二)律师独立于当事人 7
二、独立性 7
三、服务性 8
(一)律师服务对象是大众 8
(二)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 8
(三)律师工作是有偿的 8
四、自律性 9
第二节 律师职业责任类型 9
一、伦理责任 9
(一)专业水平之适应性 9
(二)勤勉尽责之努力性 10
(三)完成委托工作之风险精神 10
(一)对管理机构之责任 11
二、行业或行政责任 11
(二)对当事人之责任 12
(三)对法律机构之责任 12
(四)对同行之责任 12
三、民事责任 13
(一)违约责任 13
(二)侵权责任 13
四、刑事责任 14
第三节 律师职业责任基础 15
一、价值基础 15
(一)追求公正与公平的人权理念 16
(二)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主义 17
(三)维护律师社会名誉和职业信誉 18
(四)坚持自律、自治的职业责任理念 19
二、制度基础 19
(一)社会经济制度要求律师承担民事责任主体之义务与责任 19
(二)社会政治制度要求律师承担保障公民权利的义务与责任 21
(三)司法制度要求律师承担职业法律义务与责任 22
三、法律基础 24
(一)律师专门法 24
(二)一般法律中涉及律师责任之条款 25
(三)律师之行业规范 25
(二)职业行为触犯了相应之刑事法律规范 26
(一)责任主体是律师 26
一、律师刑事责任之属性 26
第一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概念与范围 26
第二章 律师刑事责任分析 26
(三)刑事责任产生于执业活动之中或与执业活动直接相关 27
二、律师刑事责任之类型 27
(一)司法程序中的刑事责任 27
(二)对司法人员之犯罪 31
(三)对当事人之犯罪 31
(四)妨害经济秩序之罪 32
(五)违反保密义务之犯罪 33
第二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构成特征 34
(一)行为发生在执业活动中 35
二、行为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35
一、所侵犯的客体通常是复杂客体 35
(二)利用职业方便 36
(三)与当事人相关 36
三、在主观方面基本都是故意,鲜有过失 36
第三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法律误区 37
一、罪名误区 38
(一)受贿罪 38
(二)贪污罪 40
(三)玩忽职守罪 54
(四)徇私舞弊罪 56
(五)伪证罪 66
(六)包庇罪 72
二、程序误区 86
第三章 律师刑事责任理论分析 88
第一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基础 88
一、合法性理论 88
(一)律师职业之合法性基础 88
(二)律师刑事责任必须具有刑事违法性 89
二、平等性理论 91
三、诉讼价值理论 92
四、职业纯洁理论 94
第二节 中国律师刑事责任质疑 95
(一)背离刑事立法之理念 97
一、第306条之规定有失公正,构成对律师的职业歧视 97
(二)违背刑事立法之特殊主体特征与公正性原则 99
二、与刑法其他条文重叠,内容重复 100
(一)第306条与第307条系重复设置 100
(二)一个泛刑罚化的立法例 100
三、破坏司法平衡,影响司法公正 102
(一)加剧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失衡 102
(二)导致律师冤狱横生 102
(三)放纵司法人员简单、粗糙办案 103
四、助长职业报复,恶化控辩双方正常关系 103
五、阻碍律师事业发展及民主法制建设 105
(一)履行律师职责之需要 106
第三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豁免 106
一、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必要性 106
(二)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需要 107
(三)改善律师执业现状之需要 108
二、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法律依据 109
(一)外国及我国香港之立法情况 109
(二)中国之相关立法 110
三、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内容 111
(一)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前提 111
(二)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内容 112
(三)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限制 113
第四章 妨害司法活动之犯罪 117
中篇 实证比较 117
第一节 妨害证据之犯罪 118
一、立法比较 118
(一)中国古代及近代的妨害证据犯罪 118
(二)中国现代关于律师妨害证据犯罪的规定 118
(三)香港关于律师妨害证据犯罪的规定 124
(四)国外关于律师妨害证据犯罪的规定 125
二、构成要件及特征分析 129
(一)犯罪主体必须是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 129
(二)犯罪客体 133
(三)犯罪之客观方面 135
(四)伪证罪之客观行为样态 139
(五)犯罪之主观方面 162
三、认定与处罚 166
(一)定罪 166
(二)处罚 167
(三)定罪之考量 169
(四)本罪和伪证罪的区别 173
(五)本罪和包庇罪的区别 175
(六)本罪与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区别 176
第二节 妨害法庭秩序之犯罪 177
一、立法比较 177
(一)犯罪类型 177
(二)犯罪性质与处罚 180
二、构成要件分析 186
(一)客体特征 186
(二)客观方面特征 187
(三)主体特征 190
(四)主观方面特征 190
三、认定和处罚 190
(一)罪和非罪的界限 191
(二)扰乱法庭秩序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 191
(三)扰乱法庭秩序罪同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191
(一)中国 192
一、立法比较 192
第三节 行贿罪及介绍贿赂罪 192
(四)扰乱法庭秩序罪同故意伤害罪等之间的界限 192
(二)日本 193
(三)法国 193
(四)德国、瑞士、意大利 194
(五)美国、英国 195
二、构成要件分析 195
(一)犯罪主体 195
(二)犯罪主观方面 196
(三)犯罪客体特征 196
(四)犯罪客观方面特征 197
(二)介绍行贿罪 199
(一)行贿罪 199
三、认定和处罚 199
第五章 侵害当事人利益之犯罪 200
第一节 欺诈 201
一、对委托人之欺诈 202
(一)夸大业务能力,骗取代理费 202
(二)虚构工作时间骗取代理费 203
(三)隐瞒事实欺诈委托人 203
二、对其他当事人之欺诈 205
(一)抵押欺诈 205
(二)合同欺诈 205
(四)一个 合谋诈骗 的例证分析 206
(三)律师对其他当事人欺诈之特点 206
第二节 侵占 212
一、侵占犯罪之特征 212
二、中国关于侵占罪之规定 212
三、关于律师侵占罪的比较 213
第三节 背信 215
一、一般背信 216
(一)违背信任关系 216
(二)损害委托人利益 218
(三)主观过错 218
(一)各国的法律规定 219
二、利益冲突之背信 219
(二)利益冲突背信之特点 220
第四节 敲诈勒索罪 221
第六章 妨害经济秩序之犯罪 222
第一节 内幕交易、非法泄露内幕信息罪 223
一、概念分析 223
二、犯罪构成特点 223
三、比较研究 224
第二节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225
一、概念分析 225
(一)犯罪主体是中介组织的人员 227
二、犯罪构成特点 227
(二)律师从事虚假证明行为 228
(三)律师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229
(四)行为之后果 230
第三节 洗钱罪 230
一、概念分析 230
(一)罪名由来 230
(二)基本概念 231
二、犯罪构成特点 231
(一)主观过错 231
(二)共同犯罪属性 232
第七章 泄露秘密之罪 234
第一节 法律模式 235
一、普通法模式 235
二、特别法模式 236
(一)司法活动特别法形式 236
(二)职务活动特别法形式 237
三、判例法模式 239
第二节 构成要件分析 240
一、秘密的含义及分类 240
(一)国家秘密 240
(二)商业秘密 240
(四)职业秘密 241
(三)司法秘密 241
(一)保密义务是绝对的、普遍的 243
(二)保密义务所产生之特权 243
二、保密义务 243
三、泄密行为 244
(一)非法性 244
(二)披露性 245
(三)自愿性 245
(二)与保密义务人相关之继承人等 246
(一)故意 246
五、主观过错 246
(一)与律师从业相关之保密义务人 246
四、主体范围 246
(二)过失 247
(三)泄密动机 247
六、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 248
第三节 排除刑事责任的条件 248
一、保密义务与披露责任之冲突 248
(一)保密与披露 248
(二)一个典型的案例 249
二、泄密刑事责任豁免之法律规范 250
(一)法律允许并明确规定豁免刑事责任的条件 250
(三)律师自由裁断 253
(二)法律规定豁免刑事责任的一般条件 253
下篇 制度分析 259
第八章 律师惩戒制度概观 259
第一节 高度自治的律师惩戒制度 260
一、律师惩戒之行业自律 260
(一)惩戒之法律依据 260
(二)惩戒之权力机构 261
二、律师惩戒之法律基础 263
(一)庞大而严密的英国律师惩戒法律体系 263
(二)体现改革新思维的法国律师惩戒法律体系 264
(三)德国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构成 265
(四)富于创新的美国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基础 266
(五)日本等国家的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基础 267
(六)香港特别行政区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依据 268
三、中国律师惩戒之法律规范 269
(一)近代中国律师法律法规 26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 270
第二节 律师职业纪律之惩戒 271
一、律师纪律惩戒之立法依据 271
(一)违反独立执业义务之纪律惩戒 271
(二)违反代理义务之纪律惩戒 272
(三)违反保密义务之纪律惩戒 273
(五)违反法院义务之纪律惩戒 274
(四)违反职业诚信义务之纪律惩戒 274
(六)违反律师管理义务之纪律惩戒 275
二、律师纪律惩戒之实施 276
(一)律师纪律惩戒之组织机构 276
(二)律师纪律惩戒之程序 283
(三)律师纪律惩戒之方式 289
三、律师纪律惩戒之法律权力 291
四、律师纪律惩戒之法律效力 292
(一)纪律惩戒具有法律依据 292
(二)纪律惩戒由具有法定权力之机构作出 292
(四)司法程序赋予纪律惩戒之强制执行效力 293
(三)律师纪律法庭具有相关司法职能 293
第三节 律师执业违法的司法惩戒 294
一、司法惩戒的特征 295
(一)司法惩戒机构 295
(二)司法惩戒的法律适用 296
(三)司法惩戒之后果 297
二、司法惩戒之程序意义 298
(一)刑事司法程序之优先性 298
(二)刑事辩护律师的民事责任追究程序之滞后性 300
第四节 对伪律师之刑事惩戒 301
一、对冒充律师执业之伪律师追究刑事责任 302
(一)英国 302
(四)瑞典、加拿大、美国、泰国 303
(三)日本 303
(二)法国 303
(五)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304
(六)中国 305
二、对曾受刑事处罚者之律师资格严格限制 305
三、对在申请律师资格中弄虚作假者进行刑事处罚 307
第九章 中国律师惩戒制度之构想 308
第一节 律师惩戒制度之原则 310
一、忠于委托人,保卫社会的专业性原则 310
(一)在事实层面,它体现为服务于委托人 310
(三)在制度层面,它体现为保护律师之职业热忱 311
(二)在价值层面,它体现为保卫社会 311
二、律师自治,适应市场开放的国际性原则 312
(一)强化律师协会的惩戒管理职能 312
(二)强调律师惩戒中的制度关怀 313
(三)注意中外律师惩戒的制度公平 313
三、实事求是,坚持制度建设的连续性原则 314
(一)机构与制度体系 314
(二)律师惩戒管理经验 314
(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315
四、尊崇公信力,坚持三位一体的平衡性原则 315
(一)律师自治组织的惩戒 315
(三)三位一体的律师纪律惩戒 316
(二)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的惩戒 316
第二节 律师惩戒体系架构 317
一、惩戒体系之构成 317
(一)律师协会为律师惩戒的主体,负责实施行业包括行政性惩戒 317
(二)司法行政机关为律师惩戒的指导机关,不再实施行政惩戒 317
(三)人民法院实施律师司法惩戒时应吸收律师、法学专家参加 317
(四)人民检察院可将相关案件移送至纪律惩戒 318
(五)公安机关侦查或接受移送的案件的处理 318
二、惩戒机构的组成及其职能 318
(一)惩戒组织结构关系及功能 318
(二)惩戒机构的组成与权限 319
三、执业保险基金 320
第三节 律师纪律法庭 321
一、自律性职业法制要求建立纪律法庭 322
(一)自律的忏悔之地 322
(二)自治的保护之地 322
(三)自治的监督之地 323
二、纪律法庭的构成与功能 324
(一)律师纪律法庭之层级设置 324
(二)律师纪律法庭之管辖 324
(三)律师纪律法庭之组成 325
(七)纪律惩戒案件的职业秘密 326
(六)纪律惩戒案件之时效 326
(五)纪律法庭之审限 326
(四)纪律法庭之功能 326
第四节 惩戒程序之完善 327
一、惩戒程序之多重复合性 327
(一)纪律、行政和刑事及刑事附带民事多重惩戒 327
(二)纪律与行政双重惩戒 328
(三)纪律惩戒 328
二、惩戒案件的提起 329
(一)举报、立案 329
(二)回避 329
三、惩戒案件的审理 330
(三)移送 330
(一)行业纪律惩戒案件 331
(二)行政惩戒案件 331
(三)上诉、申诉 332
第五节 法院涉及律师职业行为案件的审理组织 332
第十章 律师刑事责任法制之完善 334
第一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比较认识 334
一、律师的基本责任是客户责任 335
二、以客户责任为基础构筑律师责任体系 336
三、鼓励律师积极作为,维护客户利益 336
四、职业责任为核心与轻刑化的律师责任体系 337
五、加重对伪律师的处罚 338
(三)全面理解西方国家之刑事责任政策 339
(二)减少或避免刑事责任 339
第二节 中国律师刑事责任法制之完善 339
(一)以强化律师职业责任为主旨 339
二、完善律师责任惩戒体系 340
(一)惩戒体系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 340
(二)行业责任与行政责任一元化 341
(三)行业(行政)惩戒措施之多样化 342
三、改善律师刑事责任追诉制度 343
(一)建立立案通报制度 343
(二)增加律师纪律法庭对律师刑事责任的评判 343
(四)提高管辖级别 344
(三)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 344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345
一、英文参考文献 345
二、中文参考文献 348
(一)律师法部分 348
(二)刑事诉讼法部分 349
(三)刑法部分 351
(四)法哲学部分 353
英文目录 356
英文摘要 371
后记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