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绪论 1
第一章犯罪与犯罪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对象、 1
任务和研究的方法 1
第一节 犯罪与犯罪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
一、犯罪与犯罪学的概念 1
目 录 1
二、犯罪学的理论基础 6
第二节 犯罪学的对象、任务与其它学科 12
的关系 12
一、我国犯罪学的对象及其范围 12
二、我国犯罪学的任务 15
三、犯罪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 17
一、方法论基础 23
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23
二、目前常采用的方法 26
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29
第一节 我国古代的犯罪研究 29
一、犯罪原因的研究 29
二、犯罪预防的研究 33
第二节 西方犯罪学研究 38
一、犯罪学的萌芽与雏形 38
二、犯罪学的形成 42
三、犯罪学的现状 48
第三节 犯罪与现代化 53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犯罪 54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犯罪 57
一、犯罪学的研究 58
第四节 我国犯罪学的研究与展望 58
二、犯罪学的展望 59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及其规律 61
第一节 对建国三十年来犯罪状况的回顾 61
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2
时期的犯罪状况 62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 66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 68
四、粉碎“四人邦”到1983年前后的犯罪状况 71
第二节 我国建国以来犯罪发展变化 75
的规律 75
一、我国的犯罪活动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 75
变化而变化 75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趋势将是时起时伏, 77
展,违法犯罪越来越少 77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 77
二、从建国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我国犯罪的总 77
规律 77
愈下降,这是社会主义阶段犯罪现象的正常 77
趋势,是犯罪现象愈来愈减少、犯罪率愈来 77
第四章犯罪的动机、行为与分类 80
第一节 犯罪动机 80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 80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81
三、犯罪动机的斗争和转化 85
四、犯罪动机的分类 87
第二节 犯罪行为 88
一、关于犯罪行为的理论 88
二、犯罪行为的客观进程 91
三、青少年犯罪行为一般的发展过程 95
第三节 犯罪分类 96
一、犯罪分类的概念 96
二、犯罪分类的意义 99
三、犯罪分类的起源 100
四、前期意大利学派的犯罪分类 101
五、中期李斯特的分类理论 103
六、近年来犯罪分类情况 104
第四节 我国犯罪学中的犯罪分类 106
一、刑法学标准 106
二、犯罪学标准 108
一、犯罪概念与犯罪原因概念 111
第一节 犯罪原因研究 111
第五章犯罪原因概念 111
第二编犯罪原因 111
二、关于犯罪原因的系统论 112
三、我国在犯罪行为原因论上的几种主要观点 116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因果关系 123
一、犯罪现象的因果关系概念 123
二、犯罪现象因果关系的特征 124
三、犯罪学中的因果关系和刑法学中的因果 133
关系的区别 133
第六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原因 134
第一节 犯罪的经济原因 13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私有制是产生犯罪 135
的经济根源 135
二、生产力落后与犯罪 137
四、商品经济 138
三、分配中的矛盾 138
五、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落后 139
六、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和经济管理中的漏洞与犯罪 139
七、片面强调物质利益与犯罪 143
八、待业与犯罪 146
第二节 犯罪的政治原因 150
一、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和犯罪的关系 150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犯罪的原因 160
三、干部制度中的根本弊病——终身制是形成机构 165
臃肿、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 165
第三节 犯罪的思想原因 167
一、剥削阶级意识残余的影响是我国产生犯罪的 167
重要思想原因 167
二、剥削阶级意识残余影响在我国的表现 170
三、剥削阶级意识影响和腐蚀人们的渠道 181
第四节 犯罪的社会原因 188
一、社会结构与犯罪 188
二、社会环境与犯罪 203
第七章犯罪人犯罪的主观原因 208
第一节 犯罪心理 209
一、犯罪心理的概念 209
二、形成犯罪心理的原因 211
三、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 212
四、犯罪心理的变化 214
第二节 个性与犯罪 215
一、个性概述 215
二、气质与犯罪的关系 218
三、性格与犯罪的关系 222
一、精神疾病概念 227
第三节 精神疾病与犯罪 227
二、精神疾病症状和犯罪 228
三、伪装精神病特点 235
第四节 变态人格与犯罪 237
一、变态人格概念 237
二、变态人格特征 237
三、变态人格类型 238
四、变态人格犯罪和一般人犯罪的区别 242
第四节 宗教迷信与犯罪 242
一、宗教迷信的概念 242
二、宗教和法律的关系 243
三、宗教迷信与犯罪 245
第一节 国内外青少年犯罪概况 248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 248
第八章青少年犯罪 248
第三编 目前几种主要犯罪 248
二、资本主义国家青少年犯罪概况 249
三、当前世界青少年犯罪特征 250
第二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53
一、犯罪形式——结伙性 253
二、犯罪者的成份——人员复杂 254
三、犯罪动机——偶发性 258
四、犯罪手段——凶狠残忍 258
五、犯罪后果——破坏性极大 259
六、犯罪种类——有共同性 260
七、犯罪年龄——低龄化 261
八、对青少年犯教育改造——表现出可塑性和 261
反复性 261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生理、心理特征 262
一、青少年时期的生理特征与犯罪 263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265
第四节 关于违法犯罪原因的研究 269
一、国外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 271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上升的原因,除一般犯罪原因 273
外,还有自己特殊的原因 273
第五节 青少年法规 279
一、国外青少年法规概况 279
二、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青少年保护法的诞生 287
第六节 我国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主要措施 288
第九章几种主要的犯罪类型 292
第一节暴力犯罪 292
一、杀人犯罪 293
二、抢劫犯罪 300
三、暴力犯罪的原因 304
第二节 经济犯罪 307
一、经济犯罪的概况和特点 308
二、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 312
第三节 团伙犯罪 316
一、犯罪团伙的概念 316
二、团伙犯罪的概况 320
三、团伙犯罪的类型 321
四、团伙犯罪的特征 323
五、犯罪团伙产生的原因 325
第四节 女性犯罪 329
一、国外对女性犯罪的研究 330
二、女性犯罪的类型 331
三、女性犯罪的特点 332
四、女性犯罪的原因 336
五、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340
第四编犯罪预防 341
第十章犯罪预测 341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概述 341
一、犯罪预测的概念 341
二、犯罪是可以预测的 343
三、搞好犯罪予测是预防犯罪的首要前提 346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范围 348
一、从空间范围讲 348
二、从时间范围讲 349
三、从犯罪趋势预测的内容讲 349
一、要建立统一的预测机构 352
二、要加强对各种犯罪信息资料的科学分析 352
第三节犯罪预测的方法 352
三、对犯罪进行整体或部分预测 353
四、犯罪预测工作的程序和步骤 354
五、个别预测的方法 355
第十一章犯罪预测与综合治理 3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是预防犯罪的 358
根本保证 358
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 359
制度的建立,为预防犯罪、治理犯罪提供 359
了物质保证 359
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为预防和 359
治理犯罪奠定了思想基础 359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使预防、 360
治理犯罪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360
一、物质文明建设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362
犯罪的根本途径 362
第二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预防 362
二、精神文明建设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370
第三节 “综合治理”是预防犯罪的方针 376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376
二、“综合治理”的产生过程 377
三、“综合治理”是预防犯罪的方针 380
第十二章犯罪预防体系与机构 386
第一节 我国社会预防犯罪的体系 387
一、预防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 387
二、要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 388
三、基层组织在预防、治理犯罪中的作用 389
四、我国社会预防的组织体系 392
作用 393
六、发挥党员、干部在端正社会风气中的楷模 393
五、实行全社会总体预防,全方位综合治理 393
七、协调社会控制系统中的法律控制机制 395
八、加强技术预防犯罪 398
第二节 我国控制、预防犯罪的专门机构 400
一、政法机关在综合治理犯罪中的作用 400
二、劳改机关是惩罚、改造罪犯的场所 404
三、少年犯管教所是教育挽救犯罪少年的场所 407
四、劳动教养机关是教育违法犯罪人员的场所 409
五、工读学校是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学生的场所 412
第三节 国外的犯罪预防 416
一、当代各种犯罪学派关于预防犯罪的主要理论 416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预防措施 423
三、苏联的犯罪预防措施 424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