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1840-1949 第4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雁南,冯祖贻等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5527205
  • 页数:517 页
图书介绍:

一 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1

一 “和平反共建国”理论 106

第二章 汪精卫集团的卖国主义 106

第十三编 抗日救亡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下) 11

第一章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思想的深入发展 11

一 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 11

二 汪精卫鼓吹的“大亚洲主义” 111

三 汪精卫集团的“三民主义” 116

一 现代新儒家与抗日战争时期文化复兴思潮的高涨 122

第一章 文化复兴思潮的高涨 122

第十五编 三四十年代文化领域中的思潮与主张 122

二 钱穆的中国文化“开新”论 131

三 熊十力的“体道立极”、“融贯中西” 142

四 冯友兰的“中国文化转型”论 154

五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167

六 现代新儒家评价 177

二 持久抗战思想 18

一 “战国策派”及其“战国时代重演”论 183

第二章 “战国策派”的文化思想与政治主张 183

二 力的政治与力的文化 192

三 英雄史观与英雄崇拜 199

四 时人对“战国策派”的评论与批判 205

第三章 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211

一 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211

二 四十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 217

三 自由主义的文化主张 223

四 自由主义政治、经济主张 233

五 关于自由主义的争论 236

六 中共对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运动”的批判 243

第十六编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完备 253

一 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长期存在与严重危害 253

第一章 在斗争中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253

二 中共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讨论与总结 263

三 毛泽东等创立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269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内涵 281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281

二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290

三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300

一 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 3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 322

二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26

三 开创了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 328

四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33

一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337

第十七编 国民党的建国理论与主张 337

第一章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337

二 关于民族主义的政纲政策 338

三 关于民权主义的政纲政策 342

四 关于民生主义的政纲政策 351

第二章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 357

一 反共高潮与《中国之命运》的出台 357

二 《中国之命运》的基本思想 366

三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37

三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 376

一 叶青及其“三民主义研究” 390

第三章 叶青三民主义的“一次革命论” 390

二 叶青对于三民主义的“基本认识” 392

三 叶青所谓的“一次革命论” 396

二 不同建国主张的交锋、搏击 4

第十八编 中国路线思潮的兴起与转变 401

第一章 中国派别的政治结合和政治追求 401

一 抗战时期中间派的政治结合 401

二 中间派别的政治追求 409

三 抗战时期中国派的其他政治主张及其局限 420

一 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前景的一度出现 424

第二章 中国路线思潮的空前活跃 424

二 民盟的建国方案:“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 428

三 为实现民主共和国理想而努力 441

第三章 中间路线思潮的低落和中间派的新出路 454

一 中间路线的回光返照 454

二 中国派政治理想的幻灭 466

三 中国派政治路线的转变 475

结语:历史选择了人民共和国 483

一 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 483

二 中共关于土地改革总路线的提出 486

三 中共关于土地改革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 491

四 中共关于“解放全中国”的经济政治纲领 493

五 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与讨论白皮书 499

六 中共关于工作重心转变的思想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505

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10

后记 51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57

一 国民党对日态度的转变 57

二 持久消耗为克敌制胜的“唯一要诀” 61

三 “全面抗战” 65

四 抗战与建国并进 69

第三章 各界民众抗日救亡思想的深入发展 72

一 各界民众抗日救亡思想的深入发展 72

二 各界民众对于抗战前途的议论 76

三 主导思潮地位的确立 8

三 各界民众关于全面动员,支持抗战的主张 82

四 各界民众关于坚持团结抗战的主张 85

五 各界民众以民主求团结抗战的主张 91

第十四编 抗战时期的投降主义逆流 95

第一章 新民会与新民主义 95

一 日伪新民会 95

二 汉奸理论:新民主义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