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
第一节 新中国的诞生 1
一、新中国建国条件的成熟和建国方案的形成 1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 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0
第二节 巩固新生政权的初期斗争 1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 13
二、全国大陆的解放和各民族团结局面的实现 15
三、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 18
四、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20
五、稳定市场物价 统一全国财经 22
第三节 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初建 25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 25
二、中苏结盟和对外关系的其他重大举措 27
第四节 抗美援朝和各项民主改革的开展 30
一、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纲领与方针的提出 30
二、抗美援朝和反对美国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斗争 33
三、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36
四、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 38
五、实施《婚姻法》清除旧社会遗毒和开展其他民主改革 39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文化建设的起步 41
一、国民经济各条战线生产的恢复 42
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44
三、“三反”“五反”运动的相继开展 45
四、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建设 49
五、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及其经验 53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1953—1956) 57
第一节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任务的明确提出 5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 57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61
第二节 工业化建设高潮的掀起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展开 65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实施 65
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68
三、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步骤展开 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74
一、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74
二、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77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79
四、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维护党的团结 81
第四节 思想文化和国防外交多方面建设的展开 83
一、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和批判 83
二、国防现代化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起步 87
三、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初期重大建树 90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顺利实现 92
一、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92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95
三、“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 国家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98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0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曲折(1956—1960) 105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05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105
二、社会主义建设新方针的酝酿与陆续提出 108
三、中共八大的召开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决策 112
四、中共八大后的探索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115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19
一、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的开展 119
二、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及其教训 123
第三节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27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和“大跃进”的发动 127
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 131
三、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35
第四节“大跃进”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斗争 138
一、1958年台海危机和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 138
二、西藏平叛和维护边界国家主权的斗争 142
三、中苏分歧的发展和在对苏关系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145
第五节对“大跃进”以来“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及中断 148
一、“大跃进”期间的纠“左”努力 148
二、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 152
三、“大跃进”狂潮再起 15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调整中前进(1961—1966) 161
第一节 以贯彻“八字方针”为中心的全面调整 161
一、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 161
二、七干人大会后全面调整的重大进展 168
三、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政策调整 173
第二节 调整时期的对外关系 176
一、坚持独立自主 反对苏美的霸权主义 176
二、坚持和平共处睦邻友好政策 发展同两个“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 182
三、在中印边界第二次武装冲突中奉行克制政策 183
第三节“左”倾错误在国内政治领域的重新发展 185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 185
二、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教运动 188
三、文化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 192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195
一、1963—1965年的继续调整及其成就 195
二、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和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全面完成 198
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200
四、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三线建设的开展 203
第五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1966—1976) 209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国性大动乱 209
一、“文化大革命”从酝酿到全面发动 209
二、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形成 216
三、反对动乱的“二月抗争”及其受挫 220
四、“文化大革命”对国家政治体制的破坏和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24
五、“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冲击 227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阶段的激烈斗争和林彪集团的覆灭 229
一、试图稳定“文化大革命”格局的若干重大举措 229
二、中共九大后的“斗、批、改”运动 232
三、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和林彪集团的夺权活动 234
四、“九一三”事件和林彪集团的覆灭 236
第三节 林彪事件后的纠“左”努力和局部整顿 238
一、周恩来主持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238
二、国民经济的局部调整和经济形势一度好转 240
三、开拓共和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42
四、局部整顿中的斗争与反复 中共十大的召开 246
第四节1975年全面整顿及其曲折 248
一、中共十大后社会动乱的再起 248
二、围绕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的激烈斗争 250
三、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 253
四、全国形势的逆转和全面整顿的中断 258
第五节 江青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60
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引起天怒人怨 260
二、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及其被粉碎 264
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266
第六章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976—1982) 271
第一节 拨乱反正在徘徊中前进 271
一、拨乱反正的艰难行进 271
二、批判“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276
第二节 历史性转折的实现 282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指导方针的根本性转变 282
二、国民经济进行新的调整 287
三、拨乱反正的完成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评价毛泽东 290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 300
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推行 300
二、经济特区的兴建 打开国门初步形成开放格局 306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进展 310
四、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 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 315
第七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1982—1991) 3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319
一、中共十二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19
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21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24
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324
二、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329
三、“六五”计划的完成和“七五”计划的制定 332
四、科技、教育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334
五、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发展 339
第三节 对外政策的调整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341
一、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外交关系的发展 341
二、实现祖国统一基本国策的形成和统一大业的推进 34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350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350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35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与贯彻 359
一、中共十三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突破 359
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的部署 362
三、以改革总揽全局 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363
四、平息1989年政治风波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 366
五、在治理整顿中完成“七五”计划 开始执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369
六、经受苏东剧变后国际局势的严峻考验 372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2000) 375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 375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 375
二、中共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380
第二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383
一、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廓清加快发展的宏观环境 383
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387
三、“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 390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 394
第三节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399
一、邓小平逝世及对其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 399
二、中共十五大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纲领 401
三、落实跨世纪发展纲领的各项部署和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405
四、在跨世纪发展中沉着应对各种严峻挑战 407
五、全力推进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 412
六、“九五”计划的完成和世纪之交综合国力的提升 415
第四节 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 420
一、香港、澳门回归的实现 420
二、海峡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取得重大进展 425
第五节 构建跨世纪的对外关系格局 427
一、稳定和发展同各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 427
二、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29
三、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432
第九章 迈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2000—2007) 435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制定 43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35
二、中共十六大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39
三、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部署 442
第二节 确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47
一、全国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 447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449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452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55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推进“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 455
二、“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458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461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466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467
六、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70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 474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76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76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78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480
第十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 ) 485
第一节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努力 485
一、中共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85
二、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作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部署 490
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492
第二节 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99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99
二、扩大内需 果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502
三、加强党的建设 保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506
第三节 维护和推进国家统一大业的新形势与新斗争 508
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 508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性一步 510
三、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重大进展 511
四、反对分裂祖国活动 维护边疆社会稳定 514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巨大成就和宝贵启示 518
一、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盛典 518
二、新中国成立60年的巨大成就 520
三、新中国成立60年的宝贵启示 525
后记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