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计划经济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
第二节计划经济的特征及其优越性 5
第三节计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0
第四节计划管理与客观经济规律 15
第二章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计划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17
第一节简单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17
第二节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22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模式比较 31
第三章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模式 31
第二节从国情出发是建立计划管理模式的基本点 41
第三节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46
第四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 48
第五节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形式 58
第四章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及其指标体系 65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体系 65
第二节国民经济计划的指标体系 68
第五章国民经济计划信息管理与预测 71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信息系统 71
第二节国民经济计划信息的周转 77
第三节国民经济计划预测 82
第六章国民经济计划决策 88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决策的权限和程序 88
第二节国民经济计划目标的确定 95
第三节国民经济计划决策的动态分析 97
第七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05
第一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前提 105
第二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计划体系 114
第三节综合平衡表 122
第八章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128
第一节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和作用 128
第二节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和依据 133
第三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37
第四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 142
第五节战略选择和战略转变 148
第九章国民经济增长计划 159
第一节国民经济增长目标 159
第二节国民经济增长机制 165
第三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计划 176
第四节国民经济增长计划的方法 186
第十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计划 195
第一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计划的作用 195
第二节制定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计划的客观依据 201
第三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均衡协调 209
第四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选择 217
第五节产业组织计划 224
第六节国民经济产业联系计划 229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空间结构计划 240
第一节国民经济空间结构计划的作用 240
第二节制定国民经济空间结构计划的依据 247
第三节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协调 252
第四节经济区发展计划 261
第十二章科学技术进步计划 274
第一节科学技术进步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274
第二节科学技术计划管理的内容 279
第三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 285
第十三章社会发展计划 290
第一节人口计划 291
第二节劳动力计划 304
第三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 312
第四节城市公用事业和生活服务业、环境保护计划 321
第十四章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 334
第一节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模式 334
第二节财政调控机制 341
第三节金融调控机制 346
第四节价格调控机制 350
第五节经济运行的其它调控机制及其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机制 354
第十五章国民经济计划实施中的调控 359
第一节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359
第二节国民经济调控的类型及其内容 367
第三节国民经济调控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 377
第十六章投资计划调控 387
第一节投资率计划 387
第二节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投资计划 395
第三节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投资计划 400
第四节投资结构的计划调节 408
第五节投资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414
第十七章消费计划调控 418
第一节消费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体制 418
第二节消费总量与消费水平的计划调控 421
第三节宏观消费结构的计划调节 432
第十八章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 440
第一节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的检查与监督的意义和任务 440
第二节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的原则 442
第三节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的组织工作 450
第四节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 452
第五节国民经济计划检查监督的机构、功能、内容和方法 455
第六节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评议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