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
引言 5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5
第一章彻底经验主义 6
一、西方哲学的超验主义倾向 6
二、“道”的非超验性质 8
三、作为中国传统的彻底经验主义 12
第二章人本主义 17
一、从“道”到“德” 17
二、“我”的发现 20
三、“内在的超验” 24
第三章唯生主义 28
一、“生生之谓易” 28
二、“阖辟成变” 33
三、“知行合一” 36
第二部分礼治理论 41
第一章礼的历史考查 42
一、周初礼的变革 42
二、孔子之于礼 46
三、礼的历史命运 52
第二章“有意味的形式” 58
一、“祭”的本质 58
二、“正名”的思想 65
三、“人文主义” 71
第三章“情深而文明 78
一、“礼”与“乐” 78
二、“礼治”与“法治” 84
三、从“礼”到“仁” 91
第三部分仁治理论 95
第一章仁的本质规定 96
一、仁作为伦理同情心 96
二、仁作为自我完善的潜能 103
三、仁作为宇宙本体 109
第二章仁与社会政治 116
一、“王道”理想 116
二、“义”、“利”之辨 122
三、“权”的思想 129
第三章为仁之方 137
一、“反求诸己” 137
二、“克己复礼” 143
三、教育 150
第四部分法家论 157
第一章法家的哲学思想 158
一、“明于天人之分” 158
二、经验主义认识论 165
三、“察乎性伪之分” 171
第二章法家的“治”的理论 179
一、“利取”的原则 179
二、“法后王”学说 185
三、“法治”理论 192
四、法家的误区 211
第五部分墨家论 218
第一章墨家的哲学思想 219
一、“三表”的认识论 219
二、“非命”的人学 225
三、“天志”的神学 231
第二章墨家的“治”的理论 239
一、墨家社会思想的阶级属性 239
二、“兼爱”理想 245
三、“尚同”政略 252
四、“非人文主义” 259
五、墨学的余响 266
余论 中国古代“治”的理论的现代意义 273
附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284
内容提要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