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战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阳植梁,陈芳国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6017382
  • 页数:589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目 录 1

军 事 篇 21

第一章上海南京失陷前后中日战争的形势 21

第一节 中日双方的军事态势 21

一、日军的态势 21

二、国民党军的态势 24

三、中共军队的态势 26

一、日军的战略企图 27

第二节 中日双方的战略部署 27

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指导及部署调整 29

三、中共的战略建议 32

第二章津浦路沿线作战和徐州会战 35

第一节津浦路北段与南段的战斗 35

一、津浦路北段的运动防御战 35

二、津浦路南段的淮河阻击战 41

第二节华北八路军及友军的牵制战 44

一、晋察冀军区出击平汉、正太、同蒲路,保卫冀西 44

二、第一二○师破袭同蒲路,转战晋西北 46

三、第一二九师破袭正太、邯长路,粉碎“九路围攻” 48

四、第一一五师井城、午沟之战 51

五、国民党军在晋南、豫北的牵制战 52

第三节台儿庄大捷 56

一、血战台儿庄 56

一、战略弃守武汉 1 62

二、台儿庄大捷的影响 62

第四节 日军战略围歼扑空与徐州撤守 65

一、日军的战略围歼行动 65

二、徐州撤守 70

一、国民政府迁都的酝酿与抉择 1 74

一、黄河决口,以水当兵 75

第五节黄河决口与改变作战主力线 75

二、调动日军,改变作战主力线 77

第三章武汉会战 81

第一节 中日双方的会战准备 81

一、日军侵占武汉的战略目的及部署 81

二、中国军队的防御部署 84

三、毛泽东系统阐明持久战理论 88

一、前进阵地的争夺战 90

第二节长江沿岸的作战 90

二、两岸主阵地的决战 97

第三节 大别山北麓地区与淮河南岸之间的战斗 108

一、日军第二军及守军左翼兵团的战前部署 108

二、浴血大别群山 110

三、鏖战淮河南岸 115

第四节华北八路军策应主战场 120

一、深入敌后,挺进冀鲁平原 120

二、击退围攻,保卫山区根据地 126

第五节新四军及江淮河汉地区抗日游击战争 132

一、新四军的组建与东进作战 132

二、江淮河汉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部署与发动 140

一、威胁“满洲”日伪 145

第六节东北抗日联军配合全国抗战 145

…二、转战白山黑水 147

第七节武汉抗战时期的空中战场 150

一、武汉空战 150

二、支援地面战场与跨海远征 152

第八节华南沿海之战与广州陷落 156

一、华南沿海战事 156

二、广州轻率丢弃 159

第九节武汉撤退 162

二、日军追击作战 167

三、南岳军事会议 171

政治篇 174

第一章国民党及其国民政府 174

第一节 以林森为主席的国民政府迁渝 174

二、国民政府先期迁渝 176

三、武汉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的工作 178

第二节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 179

一、战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枢纽 179

二、全国抗日作战的军事大本营 181

三、救亡运动由武汉向国统区辐射 182

第三节 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五届四中 183

全会 183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83

二、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 192

一、国民党在汉创建三青团 194

第四节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成立 194

二、三青团在武汉时期的工作 195

三、国民党企图包办青运与共产党对三青团的策略 197

第二章共产党及其抗日民主政权 200

第一节延安与陕甘宁边区 200

一、全国人民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与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枢纽——延安 200

二、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 204

会议 207

一、十二月政治局会议 207

第二节 中共中央十二月政治局会议与三月政治局 207

二、三月政治局会议 212

三、关于两次政治局会议的评价 214

第三节武汉抗战时期的中共中央长江局 216

一、建立长江局,统辖南部中国的党的工作 216

二、长江局的历史功绩及失误 220

第四节 晋察冀边区等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224

一、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 224

二、晋冀豫边区灵活多样的抗日政权模式 227

一、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 229

第五节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229

二、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及全会的历史意义 234

第三章国共两党关系 235

第一节国共武汉谈判 235

一、中共代表团赴汉与蒋介石首次会谈 235

二、两党关系委员会协商制定共同纲领的谈判 238

三、争取解决两党合作的组织形式的谈判 239

四、关于陕甘宁边区合法化及扩大边区范围的谈判 242

五、关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扩编问题的谈判 243

一、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 245

第二节共产党对国民党抗战的支持与帮助 245

二、中共对《抗战建国纲领》的认同 247

三、中共对国民党军事、经济工作的推动 249

第三节 国民党对中共军队的支持与帮助 255

一、嘉奖八路军、新四军,树立共产党抗战形象 255

二、国统区设立八路军办事处 256

三、供给八路军、新四军部分军需 259

第一节国民参政会的召开 261

一、国民参政会的酝酿 261

第四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及中间党派 261

二、国民参政会第一届一次会议 265

第二节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及抗日活动 269

一、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69

二、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273

第五章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 275

第一节工人阶级的抗日斗争 275

一、反日罢工,踊跃支前 275

二、建立武装,游击作战 277

三、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会 278

第二节青年学生抗击暴敌的呐喊 280

一、中国学联代表大会在汉召开 280

二、青救团等青年组织的成立与活动 282

第三节抗战初期的中国妇女 284

一、妇女救亡组织及活动 284

二、中国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改组 286

三、战时儿童保育会 287

第四节海外华侨援助祖国抗战 289

一、捐款捐物,参军参战 289

二、抵制日货,开展禁运 291

一、积极拥护政府抗战 292

第五节少数民族的爱国活动 292

二、拿起武器,出征杀敌 294

第六节百万大献金运动 295

一、“七七”献金狂潮 295

二、“八一三”献金 298

第七节 中国农民的抗日斗争 300

一、组织起来,武装游击 300

二、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的成立及活动 302

一、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303

第八节牺盟会和动委会 303

二、全国各地战地动员委员会的成立与工作 305

第六章南北伪政权的成立 307

第一节华北伪政权的建立与合一 307

一、华北伪政权合一前的状况 307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粉墨登场 308

第二节华中伪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311

一、华中伪政权筹建的闹剧 311

二、中华民国维新政府鸣锣出台 312

一、“低调俱乐部”的乌合之众 313

第三节汪、周之流的“低调俱乐部” 313

二、武汉沦陷前汪、周之流的投敌活动 314

第七章武汉抗战时期的法制建设 316

第一节国民政府战时法制建设概貌 316

一、由平时法制转为战时法制 316

二、国民政府执法的两重性 317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战时法律法规举要 320

一、带有“宪纲”性质的《抗战建国纲领》 320

二、国民政府武汉抗战时期法律法规举要 321

第三节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法制的初创 330

一、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概貌 330

二、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法律法规举要 331

经济篇 334

第一章沿海沿江工厂的内迁 334

第一节沿海工厂内迁 334

一、沿海工厂内迁的决策 334

二、沿海工厂的内迁 336

一、继续西迁的准备工作 341

第二节武汉等地工厂西迁 341

二、武汉等地工厂西迁 345

第二章国民党管辖区的战时经济 349

第一节 战时经济方针政策和经济行政机构的调整 349

一、抗战初期经济方案的调整 349

二、抗战初期经济行政机构的调整 352

三、战时经济统制的最初实施 354

第二节战时财税 358

一、抗战初期财税政策的调整 358

二、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 360

第三节战时金融与货币 363

一、建立战时金融管理体制 363

二、战时金融货币政策 366

第四节战时商业 373

一、商业统制政策的制定 373

二、商业统制政策的实施 374

第五节工农业 379

一、大后方工业的暂短发展 379

二、农业的发展 383

一、铁路运输与建设 389

第六节交通 389

二、公路的兴建与运输 391

三、水运、驿运及空运 394

第七节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396

一、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从酝酿到成立 396

二、“工合”运动的蓬勃兴起 399

第一节合理负担政策的提出与初步实施 403

一、合理负担政策的提出 403

第三章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 403

二、晋察冀边区的合理负担情况 404

第二节减租减息的初步开展 409

一、减租减息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本土地政策 409

二、减租减息政策的初步实施 409

第三节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414

一、农业生产的初步恢复 414

二、边区的工业建设 417

第四节边区商业 421

一、公营商业的建立 421

二、合作商业的扩大 422

三、私营商业的发展 424

外交篇 427

第一章中日关系 427

第一节德大使“调解”和日本近卫内阁第一次对华 427

声明 427

一、德国大使“调解”中日战争 427

二、近卫内阁第一次对华声明 434

三、中国收回汉口日租界 435

一、近卫内阁第二次对华声明 437

第二节 日本近卫内阁第二、三次对华声明 437

二、近卫内阁的第三次对华声明和对国民党汪精卫、蒋介石的诱降活动 438

第三节 日本“兴亚院” 443

一、日本“兴亚院”的成立 443

二、“兴亚院”在中国的罪恶活动 445

第四节 日本分裂国共两党合作的阴谋活动及国共 446

的态度 446

一、日本分裂国共两党合作的阴谋活动 446

二、国共两党对日本分裂活动的态度 448

第一节抗战初期英美对中日战争的政策 451

一、英美的“中立政策” 451

第二章中国与英美的关系 451

二、英美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455

第二节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457

一、从“两边取利”向“援华制日”的转变 457

二、美国对华援助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 458

第三章中苏关系及共产国际与武汉抗战 459

第一节苏联支援武汉抗战 459

一、苏联对武汉抗战的积极援助 459

二、苏联对中国援助的两重性 462

二、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 464

第二节苏联军事顾问和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参战 464

一、苏联军事顾问来华 464

第三节共产国际与武汉抗战 467

一、共产国际与武汉抗战 467

二、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469

第四章 国际友人支援武汉抗战 471

第一节 日本人民的反战活动 471

一、日本国内人民的反战活动 471

二、“在华日人觉醒同盟”和“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联合会”在中国成立 472

三、鹿地亘、池田幸子、绿川英子在武汉 473

一、“一个伟大的美国人” 476

第二节史沫特莱、斯诺、斯特朗与武汉抗战 476

二、斯诺在汉口促进“工合”正式成立 478

三、斯特朗声援武汉杭战 480

第三节加拿大和印度援华医疗队来汉 481

一、白求恩医疗队在中国 481

二、印度援华医疗队来汉 483

第四节伊文斯和他摄制的《四万万人民》 485

一、伊文斯摄制组在中国 485

一、武汉抗战与马德里保卫战 487

二、《四万万人民》上映 487

第五节武汉抗战与马德里保卫战 487

二、中国人民与西班牙人民的互相支援 489

文化教育篇 493

第一章抗战文艺 493

第一节战时文化中心的形成 493

一、文化大军云集武汉 493

二、三厅组成“名流内阁” 495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等组织的成立 497

第二节盛极一时的文化社团 497

二、遍及各地的文化救亡团体 501

第三节蔚为壮观的抗战宣传活动 503

一、武汉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 503

二、抗战宣传的扩大与深入 506

第四节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508

一、文学创作的丰收 508

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的繁荣 513

织与活动 518

一、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518

第五节 延安及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战文艺的组 518

二、晋察冀等地革命文化的拓荒 523

第二章新闻出版 524

第一节抗战新闻事业 524

一、《新华日报》等在汉大造抗战舆论 524

二、各地报纸一瞥 529

第二节层出不穷的抗战期刊 533

一、抗战期刊异彩纷呈 533

二、全国杂志一览 537

一、武汉出版业的勃兴 540

第三节 繁荣兴盛的出版事业 540

二、上海出版界的贡献与延安出版业的初创 543

第四节抵制国民党的文化专制 545

一、反对查禁抗日书刊 545

二、出版界吁请撤销《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 548

第三章战时教育 550

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 550

一、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方针和政策 550

二、高等学校的内迁和重建 553

三、师范、中等教育和小学教育 559

四、民众教育 565

第二节抗日根据地的教育 569

一、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教育方针和政策 569

二、干部教育 572

三、中小学教育 578

四、社会教育 583

主要参考书目 587

后记 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