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理环境 41
第一章 政区沿革 41
第二章 区域条件 43
第一节 地势土壤 43
第二节 气候河流 45
第三节 交通 47
第二篇 品种栽培 50
第一章 品种 50
第一节 种质资源 50
第二节 结构演变 54
第三节 主要品种 55
附 古栽品种 70
第四节 良种选育 74
第五节 果实品质 76
第二章 栽培技术 89
第一节 繁殖 89
第二节 建园栽植 91
第三节 整枝修剪 94
第四节 土壤管理 95
第五节 调控花果 98
第六节 高接换种 99
第七节 改造低产园 100
附 柑橘栽培管理周年农事历 101
第三章 种植区域 103
第一节 淤地橘区 103
第二节 红壤橘区 105
第三节 发展格局与品种分布 108
第四节 扶持与效益 111
第四章 种植体制 122
第一节 个体种植 122
第二节 集体种植 124
第三节 国营种植 125
第四节 股份合作制种植 129
第三篇 自然灾害 131
第一章 低温冰冻雪害 131
第一节 低温冻害 131
第二节 雪害 135
第三节 低温寒害 136
第四节 低温冻雪害防避 137
第二章 高温旱害 139
第一节 干热风害 139
第二节 旱害 141
第三节 干旱防避 142
第三章 涝风雹害 143
第一节 涝害与抗治 143
第二节 风雹灾害 145
第四篇 病虫草鼠 147
第一章 病虫害 147
第一节 病虫种类 147
第二节 病虫发生演变 150
第二章 病虫检疫测报 152
第一节 病虫检疫 152
第二节 病虫测报 154
第三章 病虫害防治 155
第一节 防治方法 155
第二节 器械组织 157
第四章 杂草鼠害 158
第一节 杂草种类 158
第二节 杂草治理 159
第三节 鼠害灭防 160
第五篇 贮藏保鲜 162
第一章 采收病害 162
第一节 采收处理 162
第二节 贮期病害 163
第二章 保鲜方法 165
第一节 传统保鲜 165
第二节 药剂保鲜 166
第三节 薄膜包装保鲜 167
第三章 贮藏方式 168
第一节 农舍贮藏 168
第二节 洞窖贮藏 168
第三节 通风库贮藏 169
第六篇 经营流通 171
第一章 购销渠道 171
第一节 购卖方式 171
第二节 收购政策 173
第三节 收购价格 175
第二章 销售供应 179
第一节 出口 179
第二节 销售调拨 182
第三节 当地供应 184
第三章 包装运输 186
第一节 包装 186
第二节 运输 188
第三节 税费保险 190
第四章 等级标准 192
第一节 内销等级标准 192
第二节 出口质量检验 193
第七篇 加工利用 195
第一章 加工产品 195
第一节 药材 195
第二节 蜜饯 197
第三节 罐头 198
第四节 饮料 199
第五节 果胶果酱 200
第二章 加工机械 201
第一节 通用机械 201
第二节 专用机械 201
第八篇 科技活动 203
第一章 试验研究 203
第一节 引种选育试验 203
第二节 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10
第三节 贮运保鲜技术研究 218
第四节 新产品开发 222
第二章 软科学 223
第一节 调查研究 223
第二节 区划 228
附 衢州橘区在全国、浙江柑橘区划中的类属 229
第三节 物候观测 230
第四节 标准编制 232
第五节 种植经销模式研究 234
第三章 技术培训推广交流 237
第一节 技术培训 237
第二节 技术推广 238
第三节 协作交流 239
第四章 科技成果 248
第一节 获奖项目 248
第二节 论文 257
第九篇 机构队伍 263
第一章 机构 2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3
第二节 科研机构 264
第三节 专业教育机构 266
第四节 学会协会社团 267
第二章 技术队伍 269
第一节 专业技术队伍 269
第二节 农民技术队伍 271
第三节 人才奖励 272
第十篇 柑橘文化 274
第一章 书文载述 274
第一节 典籍载述 274
第二节 方志载述 276
第三节 新闻特写 278
第二章 文学艺术 280
第一节 诗词 280
第二节 散文小说 283
第三节 戏剧歌舞 284
第四节 影像画照 285
第五节 民间故事 288
第六节 谚语对联 292
第三章 风俗习惯与文化活动 294
第一节 风俗习惯 294
第二节 椪柑节 295
第三节 笔会诗会 296
丛录 297
资料考订录 362
编后记 366
编纂机构、人员名单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