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德育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铁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4216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我国学校规训式德育工作造成道德教育“祛魅”、学生德育主体地位丧失等问题的思考,并遵循学校教育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统一建构的基本原则,试图将“诗意”概念引入道德教育,在合理借鉴中国历史上“诗教”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民族特定的语言形式和美感形态,力图挖掘德育的诗意美,让青少年从小就得到诗意熏陶,蕴蓄人生激情为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基本原理与实践参考样本。

导论 1

第一节 对学校德育“诗意”问题的发问 1

一 富有民族特色的诗书教化传统怎么传承 1

二 规训式“祛魅”的德育如何“返魅” 2

三 德育是否存在“诗意”的形态 3

第二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综述 4

一 馨园学校研究地点的选择 4

二 诗意栖居者与导引者的角色说明 6

三 已有研究的综述 8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15

一 有助于接续中华民族诗书教化的优良传统 15

二 有助于复活新感性的教育价值 16

三 有助于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德育理论 17

四 有助于调整德育的实践着力点 17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8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18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20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与创新之处 22

一 主要发现 22

二 创新之处 23

第六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需努力的方向 24

第一章 学校诗意德育问题的抉择与实验的基本过程 26

第一节 咸淡水、榕树与咸淡水文化 26

一 馨园学校的人文背景、地理环境 26

二 馨园学校的校园风貌 28

第二节 馨园学校德育“问题”的凸显 29

一 馨园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 29

二 诗意德育“问题”的抉择 31

第三节 诗意德育的价值判断 37

一 精神相遇的活动 37

二 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38

三 诗意文化的价值判断 40

第四节 诗意德育的价值诉求 44

一 诗意精神培育的德育目标 44

二 诗意生命栖居的师生关系 48

三 诗意生命互助的德育过程 51

四 积极人格激扬的德育评价 56

第五节 诗意德育实验的基本过程 59

一 “新诗教实验”的前期探索 59

二 “诗意教师培养”的发展研究 60

三 “诗意德育实验”的深化研究 61

第二章 “诗意”的内涵与“诗意”德育溯源 63

第一节 关于“诗意”的各种“成见” 63

一 非理性的代名词 63

二 应然存在的理想梦境 65

三 不可认知的神秘感觉 66

四 抒情和浪漫结合的诗篇 67

五 形象化语言表达的意境 68

第二节“诗意”的词源学诠释 71

一 汉语语境里词源学的诠释 72

二 英语语境里词源学的诠释 81

第三节“诗意”内涵的语用学诠释 87

一 诗学的语用学分析 87

二 日常生活的语用学分析 90

三 哲学的语用学分析 92

第四节 中外文化中“诗意”现象的道德性凸显 94

一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路 94

二 古希腊传统文化的理路 106

第五节 中外传统文化中德育“诗意”的历时超越及共时享用 116

一 美与善相统一的原则 118

二 德性与语言同构的原则 120

三 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原则 122

第三章 诗意德育的研究起点及其基本内涵 125

第一节 诗意德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125

一 诗意精神培育的指向 125

二 研究起始概念的缘起 127

三 诗意德育体系构建的确证 128

第二节 诗性智慧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129

一 诗性智慧的基本内涵 129

二 诗性智慧的基本特征 134

第三节 诗性智慧与人的诗意存在 142

一 人的存在与存在方式 142

二 理性的存在与诗意的存在 144

三 诗性智慧与人的诗意存在 145

第四节 诗性智慧与诗意德育 155

一 学生诗意德育个案研究 155

二 诗意德育学生个案分析 166

三 诗意德育发展诗性智慧与培育诗意精神 168

第五节 诗意德育内涵的初步揭示 179

一 德育的主体化 180

二 德育的生活化 181

三 德育的审美化 182

第四章 德育的诗意本质与德育的言语实践本体 184

第一节 德育的诗意本质 184

一 德育本质研究的理论样态 184

二 人的生成性本质与德育诗意的生成 193

三 德性的建构性与德育诗意的超越性 198

四 诗意属于德育的一种本质属性 201

第二节 诗意德育的本质 203

一 归真的德育本质 204

二 求善的德育本质 205

三 至美的德育本质 206

第三节 德育本体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8

一 德育本体论研究问题的回顾 208

二 德育本体论研究问题的反思 212

第四节 言语实践本体的坚守与诗意德育德性的提升 225

一 言语实践寻找“家”的灵魂 232

二 诗性语言言语实践的诗意生成 235

三 诗性汉语言语实践的德性升华 238

第五章 诗意言说的导引与诗意德育内容的构建 240

第一节 诗意言说的基本理念 240

一 言说和言说方式 240

二 诗意言说方式的导引 243

三 诗意言说的基本功能 250

第二节 实施诗意言说的基本策略 255

一 自为的诗意言说 255

二 自在的诗意言说 262

第三节 诗意德育的内容构建 270

一 内容构建的基本理念 270

二 内容实施的基本策略 273

第六章 学校诗意德育的发生机制与基本效应 283

第一节 诗意德育的发生途径与运行结构 283

一 诗之“诗意”的发生机制 283

二 德育之“诗意”的发生机制 286

三 学校诗意德育的发生机制 292

四 诗意德育发生的基本模式 296

第二节 诗意德育的基本效应 300

一 道德认知发展的导向功能 304

二 道德情感净化的陶冶功能 307

三 道德意志形成的润泽功能 309

四 道德行为产生的疏导功能 311

五 道德语言运用的典雅功能 314

第三节 诗意德育的现时价值 317

一 师生生命样态丰韵的人学价值 317

二 魅力德育模式建构的实践价值 320

三 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学价值 322

四 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学价值 323

余论:诗意德育引领诗意人生 327

第一节 境界与诗意境界 328

第二节 诗意德育引领诗意境界 331

第三节 诗意德育圆融人性的真善美 332

参考文献 336

附录 351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