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是什么? 1
一、西方对“人”的界说 2
二、中国“人学” 5
儒家人为仁 6
道家人由道生 6
《周易》人由乾坤阴阳化生 6
《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 8
《周易参同契》人为炉鼎 10
第二章 东方生命的原义——回到远古 13
一、巫:易与医的源头 14
中国萨满式文明 14
龟卜与筮占 16
卦象源于龟卜,易数源于筮占 18
医学源于巫术 18
二、从伏羲女娲谈起——生命的创生 22
从阴阳同体、生死同源到阴阳对立、重生轻死 26
生殖崇拜与阴阳感应 29
气——生命的原型 31
第三章 象数:生命的符号模型 34
一、符号与模型 34
符号 35
模型 37
模型方法是生命科学的核心方法 40
对东方生命模型的追问 41
二、阴阳符号模型 44
阴阳观念起源于上古 45
《易传》、《内经》论“阴阳” 46
两仪—四象—八卦生成序列 47
中医“三阴三阳” 50
五行来源于时空意识的觉醒 52
三、五行符号模型 52
五行的流变 55
五行的涵义 57
五行的功用 60
五行之间的关系 66
五行的现代研究 71
四、干支符号模型 76
干支的来源 76
干支的意义 77
干支纪时 78
干支定位 86
干支配属 87
干支的现代诠释 98
第四章 生命内外同构——藏象 103
藏象的实质 104
一、藏象是一种符号模型 104
藏象模型的形成及价值 106
二、藏象的二级建构 108
阴阳藏象 108
五行藏象 110
三、人体小时空,时空大人体 112
藏象方位——空间模型 113
藏象主时——时间模型 115
藏象时空模型 117
四、藏象何处是太极? 121
心为太极 121
脾胃为太极 121
命门为太极 124
第五章 一棵经络树 127
一、从十一脉到十二脉 130
二、经络:圆形的通道系统 134
三、经络的神奇功用 137
四、经络到底是什么? 142
五、走出经络研究的误区 145
第六章 病——生命的异常之“象” 148
一、看病在于看“象” 148
什么是“病”? 149
全息诊断——八卦所反映的人体信息 160
辨别证象 171
二、治病大法 172
中医治病的原则 173
一草一木一太极 176
时空支配下的针灸 181
第七章 生命可以从运气上预测? 196
一、五运与六气 197
二、主运与客运——从天干纪年上预测 199
预测一年气候变化大趋势的岁运 199
预测一年五时气候正常变化的主运 200
预测一年五时气候不同变化的客运 204
三、主气与客气——从地支纪年上预测 206
预测一年六时气候正常变化的主气 206
预测一年六时气候不同变化的客气 208
客主加临——从客气与主气的配合上预测 209
四、运气同化——从五运与六气的同性配合上预测 211
天符——岁运与司天相同 211
岁会——岁运与岁支相同 212
同天符——岁运太过与在泉相同 212
同岁会——岁运不及与在泉相同 212
太乙天符——岁运与司天、岁支相同 213
五、运气的预测与诊疗应用 213
五运预测与应用 213
六气预测与应用 215
运气配合的预测与应用 217
六、对运气的评价 221
第八章 世纪末的反思——医易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223
一、医易研究元问题:“医易同源”与“医易会通” 224
从实践行为层面考察 226
从文字载体层面考察 227
从理论思维层面考察 228
二、医易会通的历史 230
春秋时代借卦象说病象 230
汉代易医理论思维体系的形成 230
唐宋元引易入医的自觉及各家发挥 231
明清第二次运用易理整合中医理论 232
近现代医易研究的“热”与“冷” 234
三、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数符号模型 234
医易象数模型的类别 235
医易象数模型的特征 235
医易象数模型能不能替代人体生命模型? 236
四、医易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6
易学“象数”能不能直接运用于临床? 238
医易研究如何在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 239
医易研究应采用什么方法? 240
第九章 中医现代化悖论 245
一、中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246
二、中医学建构的核心方法 248
三、中医理论(概念)研究的误区 249
四、如何走出“悖论”的怪圈? 251
认清中医概念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关系实在,纠正中医科研的错误思路 251
从非线性科学中获得启示,从中医自身优势规律出发寻求发展 252
五、从“文化”角度看中医 255
“文化”与“中医文化” 255
“中医文化学”与“医学人类学” 257
“中医文化”研究的意义 259
后记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