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京派”:历史与叙述 1
一 1929:寂寞故都 1
二 独立与超然之旗 6
三 青与蓝 21
四 升腾与湮没 33
五 小结:京派的文化个性 46
第二章 关于“京派”与“京派批评”研究 49
一 重提“京派” 49
二 “京派”的界定 51
三 关于京派批评研究 56
第三章 京派文学批评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72
一 探寻创造之源 73
二 文化精神资源的利用 78
第四章 混融的思维:京派批评家对中西文学批评范式的融合 85
一 传统批评范式的转化 85
二 直觉印象与逻辑思维 90
三 直觉思维与实证分析 99
第五章 社会关怀与审美追求的交汇:京派文学批评与左翼文学批评 103
一 误解与冲突 103
二 社会关怀的分歧 109
三 “本质”歧见 114
四 体验与形式 120
第六章 沈从文:高扬京派批评的人文理念 132
一 反抗“时代” 132
二“五四”文学精神的继承与调整 139
三 体验的“时代”与微观的“时代” 147
第七章 朱光潜:奠定京派批评的理论基石 155
一 “艺术是抒情的直觉” 157
二 文学的趣“味” 163
三 “距离说”与趣味偏向 177
四 文学的大路 182
五 寻根与探路:中国诗声律形式的特征与依据 188
六 “深广坚实的基础” 192
第八章 李健吾:悖论与张力中的自我提升 198
一 批语观念中的悖论与张力 198
二 向心灵世界进发 208
三 从“印象”到“条例” 218
第九章 梁宗岱:中国现代诗诗歌形式意识的深度重建 224
一 “形式”的沉浮 224
二 从二元到一元 229
三 纯诗观念与形式形而上学 234
四 体味“形式” 239
五 “走内线”的批评 241
第十章 李长之:重塑情感文化 252
一 “批评精神” 253
二 “体验是一切艺术制作的母怀” 256
三 美育梦想与文化批判 264
四 生命力的追寻 268
五 孔子与屈原:两种生命的范型 274
六 在浪漫之中向往古典 277
七 “感情的智慧” 281
八 “感情的型” 289
结语:自由与秩序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