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汽轮机级的工作过程 7
第三节 级的轮周效率与最佳速度比 35
第四节 叶栅试验数据及其应用 51
第五节 汽轮机级通流部分主要尺寸的确定 62
第六节 汽轮机级内的各项损失和级效率 67
第七节 冲动级内反动度的合理选取 84
第八节 汽轮机级热力计算示例 90
第九节 长叶片级 93
第二章 多级汽轮机 113
第一节 多级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及其优缺点 113
第二节 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和重热系数 116
第三节 多级汽轮机中的余速利用 118
第四节 多级汽轮机的损失 120
第五节 汽轮机及其装置的效率 133
第六节 多级汽轮机的轴向推力及其平衡方法 135
第七节 单缸多级凝汽式汽轮机的极限功率 143
第八节 多级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147
第九节 供热式汽轮机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的热力计算特点 174
第十节 原子能电站汽轮机 180
第三章 汽轮机在变工况下的工作 187
第一节 喷嘴的变工况 187
第二节 级与级组的变工况 194
第三节 工况变动时各级焓降、反动度的变化 200
第四节 汽轮机蒸汽量的调节方式和调节级的变工况 206
第五节 凝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 221
第六节 变工况下的热力核算 224
第七节 蒸汽初终参数变动时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 235
第八节 工况变动时轴向推力的变化 246
第九节 供热式汽轮机及其工况图 247
第四章 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256
第一节 凝汽设备的任务及其主要部件 256
第二节 凝汽器的类型 258
第三节 蒸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以及空气对凝结的影响 263
第四节 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267
第五节 抽气器 270
第六节 凝汽器的变工况 274
第七节 多压凝汽器 278
第五章 汽轮机零件强度 281
第一节 叶片的弯曲应力与拉伸应力 281
第二节 有围带或拉金叶片组的弯曲应力 290
第三节 叶根与轮缘应力 294
第四节 叶片材料与许用应力 299
第五节 叶片振动现象及有关概念的说明 301
第六节 单个叶片的自振频率计算 305
第七节 叶片组的自振频率计算 320
第八节 自振频率的测定 325
第九节 叶片的安全准则与调频 329
第十节 叶轮应力的一般方程式 334
第十一节 叶轮应力计算 337
第十二节 叶轮与主轴的材料及其许用应力 348
第十三节 轮系的振动、振型及自振频率 349
第十四节 轮系振动的安全评价 353
第十五节 主轴强度 356
第十六节 转子的临界转速 357
第十七节 转子的校平衡 367
第十八节 汽缸法兰与法兰螺栓 369
第十九节 汽缸壁及其套箍应力 376
第二十节 汽缸与螺栓的材料及其许用应力 380
第二十一节 隔板的应力与挠度 381
第二十二节 隔板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386
第六章 汽轮机的调速系统 388
第一节 一般说明 388
第二节 典型的汽轮机调速系统简介 392
第三节 调速系统的转速感受机构 396
第四节 调速系统的传动放大机构 403
第五节 配汽机构 419
第六节 汽轮机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 425
第七节 汽轮机调速系统静态试验和调整 439
第八节 汽轮机的保安装置 443
第九节 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 450
第十节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的调节 461
第十一节 供热式汽轮机的调节 466
第十二节 功率-频率电液调节系统 474
附录 国际单位制与工程单位制的换算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