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罗世烈 1
一、论文 1
建国前先秦史研究综述 孟世凯 曲英杰 1
“礼源于宗教”说驳议 杨英杰 15
文化与文明概念略论 彭邦本 22
奴隶制方国与中华文明起源 刘式今 30
鬼方考 龙晦 37
商代金文为正体字甲骨文为简体字说 张光远 44
从“上甲廿示”卜辞看历组卜辞的时代 彭裕商 48
殷墟卜辞出土情况分析纲要 方述鑫 57
试论殷商宗教观的理性色彩 徐难于 68
周族起源地考辨 姚政 76
先周文化溯源——兼论夏商时代周人的迁徙 叶文宪 85
中国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李勤德 93
西周、战国时期秦直道子午岭路段成型 李仲立 101
稷粟辨疑 吴荣曾 108
耦耕释义三误辩说 王关成 117
江淮地区与江南古文化的交融 肖梦龙 125
兵要地理与春秋列国的战略格局 黄朴民 136
论春秋“孝”尊宗惠族的特性 查昌国 144
春秋初叶楚国的西南疆界 段渝 151
论楚国的太子制度 罗运环 159
孔子教育理想简述 汤恩佳 166
谈孔子的长寿与养生之道 李殿元 170
《六韬》的作者和成书时代蠡测 徐勇 178
巴蜀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谭继和 186
说卜辞之蜀 饶宗颐 197
古蜀文明与中华牙璋 林向 201
试探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的B型玉璋 史延廷 209
徐人王巴考 杨铭 216
夔、夔巴、夔子巴及开明氏蜀 王有鹏 224
鳖灵考 李修松 229
茂汶新出与子鼎跋 魏启鹏 237
茂县牟托石棺葬与再氐之国 夏麦陵 241
川南蜀人墓葬和蜀国南疆 唐长寿 249
窥视西南夷社会形态的窗口——西南夷大墓的比较研究 刘弘 256
巴蜀文化的音乐舞蹈艺术试探 杨德谦 265
Cernushi博物馆收藏的一件? Vadime Elisseeff著 白莉莎译 273
论先秦高?之祭 袁定基 278
殷契卜辞的周易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渊源 黎子耀 278
二、论文摘要 278
(一)西周以前史 278
昭穆制度探究 刘海文 279
丧礼“寝苫枕出”说 王辉 280
说“多生”、“百生”与“婚媾” 刘桓 280
先秦族组织的研究与考古学 王贵民 280
先秦姓氏制度研究 赵雁侠 281
试论宗法观念下的周代文化 晁福林 281
论先秦时期几个主要文化圈的形成与交融 张诚 282
彝族的阿加与商周的臣奴 彭邦炯 282
周代采邑制与希腊城邦制的比较研究 吕文郁 283
中国古史分期三家说平议 张广志等 283
试论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 罗存康 284
商代“邑”制研究(全文录目) 宋镇豪 284
西周城市的初期形态 高金相 284
试论先周时期的君位继承制度 王晖 285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的周代五等爵制(全文录目) 陈恩林 285
西周王年考略(全文录目) 张闻玉 285
从鲁国的继及制度看周公摄政称王 杨朝明 285
周厉王事迹及其评价 吴浩坤 286
略述召公虎“疏导”论、芮良夫“导利”论及其影响 张文 286
试论卫都帝丘与戚邑相关问题 陈昌远 287
莒地先秦商业经济探略 夏兆礼 287
先秦时期的舟船暨水战 杨钊 288
论先秦上海移民 张鸿奎 289
我国早期的金属货布——“贝”与“郢爰”(全文录目) 吴炜 289
《洪范》成书年代新探 杜勇 289
论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大夫专政 应永深 290
论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与吴越战争的关系 孙香兰 290
“五霸”辨正 曲英杰 290
(二)春秋战国史 290
“爰田”新解 袁林 291
《春秋》日食历日校订 李仲操 291
先秦军事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黄朴民等 292
楚君熊氏考 葛志毅 292
论战国时期官制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 李瑞兰 292
试论战国秦国官制特点 江连山 293
试论商鞅变法对秦宗法观念的影响 刘芳 293
读书札记四则:上计、官府、吏、稍食 徐鸿修 294
赵武灵王改革新探 魏建震 294
先秦隐逸浅论 赵玉宝 295
略论先秦儒家对礼的改造与补救 商国君 295
《易传》作者新探 刘延刚 295
巫史、老子、道——老学探源 刘志虎 296
老庄的财富观 罗世烈 296
政权分裂、竞争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肖平汉 297
战国养士之风与儒家经典的早期流传 张涛 297
古距度及其在先秦天象观测中应用考 宋会群等 298
屈原与齐文化 王志民 298
金钱价值的两仪论 林国雄 299
《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之再探究(全文录目) 张成秋 299
墨子学说思想体系及其精神所在(全文录目) 杨汝舟 299
春秋出奔考(全文录目) 张彦修 299
苏秦新传(全文录目) 缪文远 299
(三)民族与文物 300
中国古代民族族源问题新论 钱宗范 300
论先秦时期的华夷之辨 沈长云 300
部落主义和华夏民族的民族心理 常金仓 301
鲁北发现龙山文化古城与古史传说中的夷夏交争 王树明 301
关于炎帝和神农的几点看法 李西兴 302
论炎黄时代 刘宝才 302
殷商时代的“?夷” 刘渊临 303
船棺葬族属新探 施劲松 303
谈北方彩陶文化系统中的早期文明因素 尚晓波 303
西辽河古文化与中国国家的起源 田广林 304
黄河黑水紧相连——从出土文物看中原地区与黑龙江流域的文化联系 李士良 305
从鲁东南濒海地区考古资料谈军事酋长制与早期方国的萌芽 苏兆庆 305
琅琊文化与徐福东渡 王景东 306
论先秦时期四川的民族及其文化 杨东晨 306
邾国历史考略 仝晰纲 306
华南地区的越人墓研究 曹学群 307
虢国的分封与五个虢国的历史纠葛(全文录目) 蔡运章 307
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 臧振 307
中国书法史略(全文录目) 杨汝舟 308
论先秦时期的坛 彭林 308
李调元新探(全文录目) 李宜家 308
鸟戈铭初释及相关的问题 马玺伦 308
《华阳国志》所见古代巴蜀民风 史建群 309
“羕(永)世?(取)库干”剑小考 魏振圣 309
牛郎织女故事的产生与先秦的小家庭制 郑慧生 310
成汉政权中的民族成份(全文录目) 叶荣 310
基于语料库方法建立的先秦史资料处理专家系统 苗雪兰等 310
论?、?两国的族属与太伯奔吴(全文录目) 梁晓景 311
吴文化研究三题(全文录目) 张永初 311
《诗经》·《楚辞》·诸子文化——兼论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及其它 陈冠玉 311
《春秋繁露》中的五行思想(全文录目) 林国雄 311
关于巴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李学功 312
计方、雒水与雒戎入蜀 刘章泽等 312
巴蜀在秦国国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价值 吴如嵩 312
(四)巴蜀文化 312
秦时武都汉绵竹·古蜀文化史新探 宁志奇 313
虎形饰青铜器的分布传播及巴蜀文化特色问题刍议 刘明科等 313
蜀器二比 孙敬明 314
论三星堆青铜面具及其古蜀图腾 范小平 314
广汉三星堆器物坑之再研究 李先登 315
关于重建巴蜀古史的思考 赵殿增 315
论三星堆文化的原始宗教习俗及其社会意义 骆永寿 316
三星堆文化若干问题辨正 何志国 316
巴蜀文化的文化学研究 李安民 316
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趋向的思考 石应平 317
三星堆蜀都古城古国探微 敖天照 318
从什邡战国时期墓葬再谈楚文化入蜀有关问题 杨剑 318
从蜀墓腰坑的设置看巴蜀文化与关中文化的交流 彭文 319
安宁河流域文化与巴蜀文化、滇文化的关系 唐亮 319
西北民族与巴蜀文化 钱伯泉 319
宝鸡茹家庄等处西周墓葬与古巴蜀文化关系管窥 张天恩 320
论?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 王桂枝 320
汉水上游巴蜀文化初论 刘军社 321
西周?氏遗存几个问题的探讨 田仁孝等 321
论巴蜀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古文化的关系 刘彬徽 322
巴蜀文化的再发现与吴越文化之源起 蒋立群 322
巴蜀文化的特质与秦举并巴蜀的成功 王子今 323
秦与巴蜀文化关系浅论 陈平 323
巴蜀探原(全文录目) 赵金炎 323
巴蜀文化——大千世界(全文录目) 夏祥波 323
分析巴蜀文化的基本前提 祁和晖 324
巴族、蜀族的形成 成家彻郎 324
从张庄桥汉墓所出铜器看蜀赵两地的文化交流 郝良真等 325
太玄之玄——杨雄《太玄经》初探 杨汝舟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