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邱明正 1
引言 1
第一编 滥觞期 3
第一章 本时期概述 3
第二章 本时期的重要诗论家 23
第一节 胡适 23
第二节 郭沫若 35
第三节 鲁迅 43
第四节 刘半农 49
第五节 周作人 53
第六节 俞平伯 64
第七节 宗白华 71
第三章 本时期重要的诗论论争 83
第一节 新诗初创期与守旧派的论争 83
第二节 “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的论争 87
第三节 围绕汪静之《蕙的风》的论争 94
第四节 对“丑的字句”的讨论 99
第四章 本时期的诗体理论建设 105
第一节 小诗的理论建设 105
第二节 散文诗的理论建设 109
第三节 早期共产党人提倡革命诗歌 112
第五章 对本时期重要诗集的评论 116
第一节 对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评论 116
第二节 对胡适《尝试集》的评论 120
第三节 对康白情《草儿》的评论 126
第四节 对俞平伯《冬夜》的评论 131
第二编 转轨期 139
第一章 本时期概述 139
第二章 本时期的新格律诗派诗论家 154
第一节 陆志韦 154
第二节 闻一多 158
第三节 饶孟侃 171
第四节 朱湘 176
第五节 梁实秋 182
第三章 本时期象征派诗论家 196
第一节 穆木天 196
第二节 王独清 201
第三节 李金发 207
第四章 本时期的重要诗论论争——围绕陈勺水“有律现代诗”的争论 214
第五章 本时期的新诗史研究——张秀中的《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 219
第三编 发展期 225
第一章 本时期概述 225
第二章 本时期新诗歌派诗论家 241
第一节 穆木天 241
第二节 蒲风 250
第三节 袁勃 258
第四节 石灵 264
第三章 本时期现代派诗论家 272
第一节 梁宗岱 272
第二节 戴望舒 284
第三节 施蛰存、杜衡 292
第四节 金克木 298
第五节 林庚 306
第四章 本时期其他重要的新诗理论批评家 315
第一节 茅盾 315
第二节 朱自清 327
第三节 沈从文 335
第四节 苏雪林 342
第五节 李健吾 346
第六节 叶公超 351
第一节 围绕晦涩诗风引起的激烈论争 362
第五章 本时期的重要诗论论争 362
第二节 围绕“胡适之体”的论争 370
第三节 朱光潜、罗念生关于诗歌节奏的论争 376
第四节 蒲风、袁勃等人倡导国防诗歌 380
第六章 本时期的诗歌评论 386
第一节 对戴望舒诗歌的评论 386
第二节 对臧克家诗歌的评论 395
第三节 对艾青诗歌的评论 400
第四节 对李金发诗歌的评论 410
第七章 本时期的新诗流派研究 418
第一节 孙作云论现代派 418
第二节 石灵论新月诗派 423
第八章 本时期的新诗史研究——“附骥式”的新诗史 427
第一章 本时期概述 439
第四编 深化期 439
第二章 七月诗派诗论家 458
第一节 胡风 458
第二节 艾青 473
第三节 阿垅 483
第三章 本时期其他重要新诗理论批评家 496
第一节 臧克家 496
第二节 任钧 505
第三节 朱光潜 509
第四节 萧三 522
第五节 黄药眠 528
第六节 钟敬文 537
第七节 李广田 548
第八节 朱自清 554
第九节 冯文炳 558
第一节 关于新诗民族形式的论争 570
第四章 本时期重要诗歌理论论争 570
第二节 关于臧克家《泥土的歌》的论争 574
第三节 关于何其芳《叹息三章》、《诗三首》的论争 579
第四节 沦陷区路易士等人提倡象征主义诗论 581
第五章 本时期的诗体理论建设 589
第一节 朗诵诗的理论建设 589
第二节 街头诗的理论建设 595
第六章 本时期的新诗史研究与诗人论 605
第一节 本时期的新诗史研究 605
第二节 史美钧的诗人论 610
第五编 综合期 619
第一章 本时期概述 619
第二章 九叶派诗论家 633
第一节 袁可嘉 633
第二节 唐湜 645
第三章 本时期现实主义诗论家 655
第一节 劳辛 655
第二节 吕剑 663
第三节 林林 668
第四章 本时期的新诗评论 675
第一节 对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的评论 675
第二节 对袁水拍《马凡陀的山歌》的评论 680
第三节 新诗潮社对九叶诗派的“左”的错误批评 683
第五章 本时期政治讽刺诗的理论建设 687
第六章 本时期的新诗史研究 692
结束语 695
附录 711
一、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著作目录 711
二、主要参考书目 715
后记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