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干基本概念 1
1.1 对税收含义的一般界定及与个人所得税研究的关系 1
1.1.1 界定税收含义的必要性 1
目录 1
1.1.2 对税收含义的进一步理解 3
1.1.3 税收含义的研究与个人所得税研究的关系 4
1.2 政府征税依据 5
1.3 税收效率原则与税收公平原则 10
1.3.1 效率及其衡量 10
1.3.2 税收的效率原则 11
1.3.3 公平的含义及其衡量 12
1.3.4 税收公平原则 13
1.4.1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一般含义 14
1.4 税收收入效应与税收替代效应 14
1.4.2 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5
2 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一) 16
2.1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16
2.1.1 所得及其分类 16
2.1.2 个人所得及其分类 22
2.1.3 以资本利得含义为例说明所得含义的复杂性 23
2.1.4 个人所得税及其征收依据问题 28
2.2 英美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发展 32
2.2.1 英国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 32
2.2.2 美国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 37
2.2.3 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38
2.3.1 个人所得税模式的定义 39
2.3 个人所得税制的模式 39
2.3.2 主要国家个人所得税制模式的发展及对各大洲税制模式实践的分析 40
2.3.3 对混合所得税制的分析 43
2.3.4 对综合所得税制和分类所得税制的比较及其启示 44
2.3.5 个人所得税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 47
2.4 应税所得 48
2.4.1 应税总所得及其确认 48
2.4.2 应税净所得 50
2.5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54
2.5.1 关于税率的几个基本概念 54
2.5.2 对各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比较 58
3.1.1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多元化 61
3.1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复杂性 61
3 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二) 61
3.1.2 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63
3.1.3 应税所得确定的复杂性 64
3.1.4 个人所得税逃税现象的严重性 65
3.2 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一般方法 66
3.2.1 源泉征收法 66
3.2.2 所得税申报法 72
3.2.3 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其他方法 75
3.3 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成本 76
3.3.1 从政府角度的考察 76
3.3.2 从纳税人角度的考察 77
3.4.1 逃税的含义 78
3.4 个人所得税的逃税问题 78
3.4.2 产生逃税的原因 79
3.4.3 个人所得税逃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81
4 个人所得税效应分析——从效率角度的考察 83
4.1 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 83
4.1.1 研究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的意义 83
4.1.2 个人所得税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84
4.1.3 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86
4.1.4 个人所得税采用不同税率情况下对劳动力供给的不同影响 87
4.1.5 个人所得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90
4.2 个人所得税与家庭储蓄 94
4.2.1 家庭储蓄及其决定因素 94
4.2.2 个人所得税对家庭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97
4.2.3 个人所得税对家庭储蓄影响的实证分析 102
4.3 个人所得税与私人投资 103
4.3.1 私人投资及其决定因素 103
4.3.2 个人所得税对家庭投资的影响 103
5 个人所得税效应分析——从公平角度的考察(一) 106
5.1 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进一步分析 106
5.1.1 洛伦兹曲线 106
5.1.2 基尼系数 107
5.2 个人所得税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点 107
5.2.1 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108
5.2.2 长期贫穷和边际贫穷 109
5.3.1 个人所得税的总体税负 110
5.3 个人所得税影响收入公平分配的机制 110
5.3.2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结构 111
5.3.3 采用累进税率是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有力工具 113
5.3.4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支出措施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115
5.3.5 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公平的调节还应与转移支付制度、社会保险税、遗产税、财产税等相配合 115
5.4 个人所得税的指数化与收入分配公平 116
5.4.1 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税的扭曲 116
5.4.2 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指数化 117
5.5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公平的若干实证分析 119
5.5.1 美国的实证分析 120
5.5.2 英国的实证分析 123
5.6.1 负所得税的基本含义 125
5.6 负所得税理论与实践 125
5.6.2 负所得税提出的制度性背景及若干方案 126
5.6.3 负所得税的评价 128
6 个人所得税效应分析——从公平角度的考察(二) 130
6.1 对资本或资本所得的课税 130
6.1.1 短期资本供给与税负归宿 130
6.1.2 长期资本的供给与税收归宿 132
6.1.3 对资本的需求 133
6.2 对资本或者资本收益征收个别所得税的归宿问题 134
6.3 个人所得税的归宿 136
6.3.1 个别所得税的归宿 136
6.3.2 一般所得税的归宿 137
6.3.3 所得税转嫁与归宿的最终影响 139
7.1.1 个人所得税重复课税的含义和种类 140
7.1 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税及其产生 140
7 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税及消除 140
7.1.2 个人所得税重复课税的产生 141
7.2 对若干跨国个人所得的征税惯例 144
7.2.1 国际税收协定与国际税收惯例 144
7.2.2 对劳务报酬的征税 145
7.2.3 对股息和利息的征税 146
7.2.4 对特许权使用费的征税 146
7.2.5 对某些特殊人员所得的征税 147
7.3 个人所得税重复课税的消除 147
7.3.1 制度性个人所得税重复课税的消除 147
7.3.3 司法性重复课税的消除 148
7.3.2 经济性重复课税的消除 148
8 美英荷三国的个人所得税制 150
8.1 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制度 150
8.1.1 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150
8.1.2 应税所得 150
8.1.3 税率结构 153
8.1.4 课征方式 154
8.2 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155
8.2.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155
8.2.2 税基 156
8.2.3 资本利得 157
8.2.4 宽免、扣除和抵免(1994~1995年) 158
8.2.6 税率 161
8.2.5 损失 161
8.2.7 征收 162
8.3 荷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163
8.3.1 纳税人 163
8.3.2 税基 163
8.3.3 资本利得 166
8.3.4 宽免、扣除和抵免 167
8.3.5 损失 169
8.3.6 税率 169
8.3.7 征收 170
8.4 对美英荷三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简要评价 170
8.4.1 对美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简要评价 171
8.4.2 对英、荷两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简要评价 174
9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与现状 175
9.1 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以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175
9.2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个人所得税制的演变 178
9.2.1 个人所得税制建立的背景 178
9.2.2 1980年开征的个人所得税及其特点分析 180
9.2.3 1986年开征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181
9.2.4 1987年开征的个人收入调节税 181
9.3 1993年后的个人所得税制 182
9.3.1 1993年对个人所得税制的调整 182
9.3.2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主要内容 182
10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特点和问题 192
10.1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92
10.2.2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 195
10.2.1 总的判断 195
10.2 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主要问题的分析 195
11 个人所得税的若干理论问题与税制目标模式设计 211
11.1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地位问题 211
11.1.1 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体系的地位及发展方向 211
11.1.2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地位问题 215
11.1.3 个人所得税地位的决定因素分析 220
11.2 个人所得税的政策目标问题 228
11.2.1 为财政提供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 229
11.2.2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229
11.3 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和归属问题 233
11.3.1 个人所得税及其收入分配的立法问题 233
11.3.2 个人所得税与分税制 235
11.4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模式的选择 236
11.5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确定 237
11.5.1 纳税人的范围 237
11.5.2 应税所得的确认 239
11.6 纳税单位的选择问题 241
11.6.1 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理论分析 241
11.6.2 我国现行的纳税单位选择与个人所得税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242
11.7 扣除项目问题 243
11.7.1 不予计列的项目 244
11.7.2 费用项目的扣除 244
11.7.3 个人宽免额的扣除 244
11.8 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设计 245
11.9 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模式 245
11.10 个人所得税的配套税种 246
12.1 过渡时期个人所得税制建设的主要目标 247
12 向目标模式迈进——过渡时期个人所得税制的建设 247
12.2 过渡时期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框架 248
12.2.1 过渡时期个人所得税制的模式 248
12.2.2 纳税人的范围 249
12.2.3 应税所得的范围 249
12.2.4 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设计 256
12.2.5 费用扣除与免税项目 256
12.2.6 申报单位 257
12.3 过渡时期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257
12.3.1 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 257
12.3.2 引进蓝色申报制度 258
12.3.4 建立纳税人和雇主双向强制申报制度 259
12.3.3 建立纳税人标号制度 259
12.3.5 提高税务部门的法律地位 260
12.3.6 改革结算体系 260
12.3.7 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 260
12.3.8 加强税务人员的素质培训 261
12.3.9 提高纳税人的荣誉感 261
12.3.10 加强有关部门的协作 261
12.3.11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制度 261
12.3.12 建立纳税人服务体系 262
12.4 一项值得尝试的建议 262
12.4.1 教育贡献税的性质 263
12.4.2 教育贡献税的对象及计征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