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学习提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2230·208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1

一 内容提示 1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

1 哲学 1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3 世界观、方法论 2

4 哲学的基本问题 3

5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3

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

7 唯名论、唯实论 5

8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

9 黑格尔 6

10 费尔巴哈 7

三 问题解答 7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7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是什么? 8

3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怎样的? 9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10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的前提是什么? 11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12

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3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能是什么? 14

1 物质 16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16

一 内容提示 16

2 素朴实在论 17

3 信息、信息论 17

4 运动 18

5 静止 18

6 唯能论 18

7 相对主义 19

8 诡辩论 19

9 空间 19

12 二元论 20

11 一元论 20

10 时间 20

三 问题解答 21

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21

2 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2

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23

4 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24

5 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5

6 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7

1 意识 29

二 基本概念解释 29

一 内容提示 29

第三章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29

2 感觉 30

3 思维 30

4 物活论 30

5 庸俗唯物主义 31

6 控制论 31

7 意识的能动性 32

8 机械决定论 32

三 问题解答 33

1 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33

9 唯意志论 33

2 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34

3 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35

4 怎样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6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38

一 内容提示 38

二 基本概念解释 38

1 唯物辩证法 38

2 形而上学 39

3 联系 39

4 条件 40

5 折衷主义 40

6 系统 41

8 过程 42

7 运动、变化、发展 42

9 规律 43

三 问题解答 43

1 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3

2 怎样理解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44

3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45

4 形而上学观点在现实中有何表现和危害? 46

5 怎样用关于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46

二 基本概念解释 49

1 矛盾 49

一 内容提示 49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49

2 逻辑矛盾 50

3 矛盾的同一性 50

4 矛盾的斗争性 51

5 转化 51

6 矛盾的普遍性 51

7 矛盾的特殊性 52

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52

9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52

12 非对抗性矛盾 53

10 均衡论 53

11 对抗性矛盾 53

三 问题解答 54

1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54

2 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5

3 怎样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 56

4 怎样理解矛盾的普遍性? 57

5 怎样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58

6 为什么说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9

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 60

8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 62

9 掌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63

10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什么? 66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68

一 内容提示 68

二 基本概念解释 68

1 质 68

2 量 69

3 度 69

6 质量互变规律 70

5 质变 70

4 量变 70

7 庸俗进化论 71

8 灾变论 71

9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71

10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72

11 飞跃 72

三 问题解答 73

1 质和量的关系是怎样的? 73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73

3 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有何特点? 75

4 坚持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实践意义? 76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79

一 内容提示 79

二 基本概念解释 79

1 肯定方面 79

2 否定方面 80

3 辩证的否定 80

4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0

7 新生事物 81

3 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81

5 扬弃 81

6 循环论 81

8 新陈代谢 82

三 问题解答 82

1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怎样的? 82

2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它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83

4 怎样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5

5 如何理解否定方式的多样性和曲折前进的复杂性? 87

6 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88

二 基本概念解释 90

1 范畴 90

一 内容提示 90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90

2 唯物辩证法范畴 91

3 本质 91

4 现象 92

5 内容 92

6 形式 92

7 形式主义 93

8 原因 93

9 结果 93

10 决定论 94

11 非决定论 94

12 目的论 94

15 宿命论 95

14 偶然性 95

13 必然性 95

16 可能性 96

17 现实性 96

三 问题解答 96

1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96

2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98

3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理解因果关系的辩证性质对于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有何指导意义? 100

4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掌握必然性,注意偶然性,在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102

5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04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06

1 认识论 106

一 内容提示 10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106

2 反映论 107

3 不可知论 107

4 实践 108

5 主体 108

6 客体 109

7 真理 109

8 逻辑证明 109

三 问题解答 110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10

2 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11

3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111

4 如何理解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12

5 如何全面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干部深入实践和提高理论水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何在? 113

6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15

7 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116

8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何重要意义? 116

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118

一 内容提示 118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18

1 感性认识 118

4 理性认识 119

5 概念 119

3 表象 119

2 知觉 119

6 判断 120

7 推理 120

8 分析和综合 120

9 归纳和演绎 121

10 唯理论 122

11经验论 122

12相对真理 123

13绝对真理 123

14绝对主义 123

三 问题解答 124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24

15自由 124

2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26

3 为什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更为重要? 127

4 为什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28

5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29

6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怎样? 130

7 怎样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 131

8 怎样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怎样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133

9 如何理解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135

1 历史观 137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37

一 内容提示 137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历史观 137

2 历史唯物主义 138

3 历史唯心主义 138

4 社会存在 139

5 社会意识 139

6 生产方式 139

7 地理环境 139

8 地理环境决定论 140

9 人口因素 140

10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140

三 问题解答 141

1 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41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42

3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143

4 历史唯物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144

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145

6 怎样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46

7 怎样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47

8 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有何实践意义? 148

9 怎样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49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51

1 生产力 151

一 内容提示 151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51

2 劳动资料 152

3 劳动对象 152

4 生产资料 152

5 劳动者 152

6 生产关系 153

7 生产资料所有制 153

8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153

9 产品分配关系 154

三 问题解答 154

1 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54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56

3 为什么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 157

4 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有哪些新的特点和情况? 159

5 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对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161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65

一 内容提示 165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65

1 经济基础 165

2 上层建筑 165

3 社会基本矛盾 166

6 社会共同体 167

7氏族 167

5 精神文明 167

4 物质文明 167

8部落 168

9 民族 168

10 家庭 168

三 问题解答 168

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68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怎样的? 170

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171

4 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有什么特点? 172

5 怎样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173

1 阶级 175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75

一 内容提示 175

第十四章 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175

2 剥削阶级 176

3 阶级斗争 176

4 政党 177

5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177

6 阶级分析方法 178

7 社会革命 179

8 暴力革命 179

9 改良主义 180

10 社会主义革命 180

11 民族民主革命 181

三 问题解答 182

1 为什么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182

2 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3

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184

4 怎样理解消灭阶级的条件? 185

5 怎样正确理解和正确对待我国当前的阶级斗争问题? 185

第十五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88

一 内容提示 188

二 基本概念解释 188

1 国家 188

3 政体 189

2 国体 189

5 社会主义民主 190

6 社会主义法制 191

7 民主集中制 191

8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191

9 政治国家 192

10 非政治国家 192

三 问题解答 193

1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93

2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193

3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194

4 怎样正确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 195

5 国家消亡的条件是什么? 196

6 为什么要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97

4 无产阶级专政 199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200

一 内容提示 200

二 基本概念解释 200

1 社会意识的形式 200

2 政治思想 200

3 法律思想 201

4 道德 201

6 艺术 202

5 共产主义道德 202

7 无产阶级艺术 203

8 宗教 204

三 问题解答 204

1 怎样理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04

2 为什么说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5

3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06

4 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作用表现在哪里? 207

5 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208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210

7 怎样发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艺术应有的社会作用? 211

8 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宗教的问题? 212

第十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14

一 内容提示 214

二 基本概念解释 214

1 科学 214

2 社会科学 215

3 自然科学 215

4 布鲁诺 215

三 问题解答 215

5 哥白尼 216

1 怎样理解科学的本质? 216

2 科学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18

3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219

4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221

5 科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222

6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科学需要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223

7 怎样理解党制定的新时期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 225

8 怎样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25

第十八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27

一 内容提示 227

二 基本概念解释 227

1 英雄史观 227

4 杰出人物 228

3 个人 228

2 人民群众 228

5 个人崇拜 229

6 群众路线 229

7 群众观点 229

三 问题解答 230

1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30

2 如何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个人作用的关系? 231

3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起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233

4 无产阶级领袖有哪些特点? 234

5 为什么既要承认领袖和权威的作用,又要反对个人崇拜? 235

6 怎样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