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李序 3
郭序 6
第一章 走出疑古与古史溯源 17
关于古代史 19
世纪风云中的古史研究及其价值认同 19
疑古思潮的历史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21
疑古思潮的过犹不及 28
古史辨与神话传说 30
传说与古史 35
疑古、释古与重建古史 36
第二章 二重证据法与现代考古学 45
关于考古学 47
古代观、古史重建与现代考古学 47
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 49
王国维及其“二重证据法” 52
“二重证据法”与“三重证据法” 55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及其特色 56
比较研究及其在考古学中的运用 59
古代研究中的中外比较研究 63
比较研究适用的范围与层次 65
考古与思想文化史及边疆史地研究 70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交流沟通 74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新趋势 77
第三章 古书反思与典籍解读 81
关于文献学 83
古籍研究的新纪元 83
对古书认识的反思 85
古文献学前人成就评价 87
以考古成果印证古文献 91
出土材料与文献典籍的互相印证 94
出土古籍与古文献研究 98
出土古书与传世典籍断代 100
出土古籍与考古研究 103
古书辨析新认识 104
出土古籍与古籍校勘 107
出土文献典籍整理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111
第四章 文字考释与史实探索 115
关于古文字学 117
古文字与古史研究 117
中国文字起源探索 118
文字起源探索的中外比较研究 120
中外古文字异同 122
古文字学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123
古文字释读 125
古文字学与考古学 128
古文字学与语言学 131
古文字学与文献学 133
古文字学与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135
古文字学分支学科 136
战国秦汉古文字材料分类 137
古文字学人才培养 142
古文字学治学方法 145
古文字研究“六戒” 148
古文字学论著举要 150
第五章 甲骨发现与分期研究 155
关于甲骨学 157
甲骨学与古史研究 157
甲骨文和甲骨学 159
甲骨文的考释 160
卜法·占卜程序·卜辞 161
卜辞研究的钥匙 164
卜辞的史料价值 166
甲骨搜集和殷墟发掘 168
甲骨文的著录和整理 170
甲骨缀合 172
甲骨分期及其新说 173
周原遗址与西周甲骨 176
甲骨学的新成就与新进展 179
甲骨学的当前课题 181
第六章 青铜时代与文化艺术 185
关于青铜器研究 187
青铜器与古史研究 187
青铜时代及青铜器的演变 190
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 193
中国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196
青铜器的科技史价值 202
青铜器的湮没与重现 206
青铜器的年代确定及其特点 209
青铜器研究及其成果 213
青铜器文化及其地域特征 217
中心文化圈及其转移 221
不同文化圈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224
青铜时代的吴文化 228
第七章 简帛研究与学术思想 235
关于简帛学 237
从“竹帛烟销”到“发现时代” 237
简帛书的版本学价值 244
简帛书对于学术史的意义 248
从稷下学宫看春秋战国学术繁荣 250
从出土简帛书看秦汉学术文化传流 252
出土简帛与楚文化 255
重写学术史 259
学术史的总结与任务 261
第八章 礼乐典章与古史解读 265
晓礼与识史 267
关于古代礼制研究 267
文明初绽与礼仪起源 270
礼制与礼学 273
礼仪典籍及其流传 277
古代礼制的概括和分类--五礼 280
乐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83
《乐记》及其作者 285
考古发现与乐史揭秘 288
丧葬礼俗与古代社会演进 291
爵制·宗法·姓氏 295
第九章 文明起源与文明进程 301
关于古代文明 303
中国古代文明初绽探究及其特点 303
古代文明的标准 309
青铜时代与文明起源 312
文字产生与文明起源 315
城市出现与文明起源 320
礼制形成与文明起源 324
贫富分化与文明起源 328
人牲人殉发端与文明起源 331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 334
第十章 年代学与多学科结合 337
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339
断代--历史的必然 339
探索--时代的局限与呼唤 341
中外年代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43
“工程”的目标和途径 350
夏代探索与商史研究 352
夏商周之关系 356
三代的远近与通向三代的门径 359
“工程”的多学科分工与合作 361
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课题与前景 364
中国古代研究的必由之路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