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世纪的生产模式——敏捷制造 1
1.1 新世纪的竞争特点与敏捷制造 1
1.2 敏捷制造的概念 3
1.3 本书内容安排 6
主要参考文献 7
第二章 敏捷制造的理论体系 8
2.1 敏捷制造理论体系的构成 8
2.2 敏捷化竞争的特点、形式及规律 9
2.2.1 敏捷化竞争的特点 9
2.2.2 敏捷化竞争的形式 11
2.2.3 敏捷化竞争的规律 12
2.3 敏捷化竞争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2.3.1 客户要求变化的响应能力 13
2.3.2 新产品开发能力 14
2.3.3 柔性生产能力 15
2.3.4 知识管理能力 16
2.3.5 人力资源的响应能力 17
2.3.6 创新能力 17
2.3.7 企业内外的合作能力 18
2.3.8 全球化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 19
2.3.9 信息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19
2.4 敏捷制造的社会环境 20
2.5 敏捷制造的技术基础 21
2.5.1 敏捷化信息系统 22
2.5.2 敏捷化工具集 23
2.5.3 集成化产品设计与过程开发 26
2.5.4 敏捷化制造过程 27
2.6 敏捷化企业管理与运作 30
2.6.1 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 30
2.6.2 敏捷化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网络结构方式 34
2.6.3 敏捷化企业的工作方式——并行工程和协同工作 35
2.7 企业敏捷性的评价方法 36
2.8 敏捷制造的实施步骤 37
2.8.1 敏捷制造的总体规划 38
2.8.2 企业敏捷化建设 39
2.8.3 敏捷化企业的构建 39
2.8.4 敏捷化企业的管理与运行 40
2.9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敏捷制造 40
2.9.1 中国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根本动力 40
2.9.2 中国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参考模型 40
2.9.3 让加工型企业成为国际动态联盟的加工基地 44
主要参考文献 45
第三章 敏捷化信息系统 46
3.1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及面临的挑战 46
3.1.1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46
3.1.2 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 54
3.1.3 信息系统的敏捷化挑战 56
3.2 敏捷化信息系统相关概念 58
3.2.1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定义 58
3.2.2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特征 58
3.2.3 敏捷化信息系统与其他敏捷因素的关系 59
3.2.4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实现途径 61
3.2.5 敏捷化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61
3.2.6 信息系统敏捷化障碍 62
3.2.7 实现敏捷化信息系统的技术可能 62
3.3 敏捷化信息系统技术框架 63
3.4 信息系统敏捷化使能技术 64
3.4.1 组件技术(COM/DCOM/COM+) 64
3.4.2 分布对象技术(CORBA) 70
3.4.3 Java技术 75
3.4.4 www技术 82
3.4.5 XML技术 88
3.4.6 Agent技术 92
3.4.7 工作流技术 97
3.4.8 基于知识层上的集成技术 104
3.4.9 标准化技术 109
3.5 敏捷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110
3.5.1 体系结构图 110
3.5.2 各层次的功能及其敏捷性体现 111
3.5.3 表示转换模型 112
3.5.4 敏捷性分析 113
主要参考文献 114
第四章 并行工程 115
4.1 并行工程概述 115
4.1.1 并行工程的提出 116
4.1.2 并行工程中的科学管理 117
4.1.3 知识的管理与重用 121
4.2 并行工程应用举例 126
4.2.1 波音公司 126
4.2.2 航天部某设计院 127
4.3 并行工程关键技术 133
4.3.1 过程建模与管理技术 134
4.3.2 团队工作及其支持技术 150
4.3.3 集成化产品模型 158
4.3.4 产品数据管理 177
4.3.5 面向DFX的知识集成 188
4.3.6 支持概念设计的高新技术 203
4.4 并行工程工具开发与应用 214
4.4.1 面向并行工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214
4.4.2 基于知识的DFX集成工作平台 224
主要参考文献 238
第五章 动态联盟和敏捷供应链 240
5.1 动态联盟 240
5.2 动态联盟的实例研究 243
5.2.1 明确的动态联盟目标 243
5.2.2 动态联盟竞争对手的有效界定 243
5.2.3 动态联盟核心成员彼此互补的核心优势 243
5.2.4 动态联盟的组织保证 244
5.2.5 动态联盟的资金组织 245
5.2.6 动态联盟成员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外部接口 245
5.3 动态联盟的伙伴选择方法 247
5.4 动态联盟优化运行的使能技术——敏捷供应链 250
5.4.1 敏捷供应链 250
5.4.2 价值流和敏捷供应链 251
5.5 敏捷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253
5.5.1 供应链活动本质特征的分析与抽象 254
5.5.2 可重构ASCM系统的体系结构 256
5.6 敏捷供应链关键技术 258
5.6.1 供应锭系统建模仿真方法和参考模型 258
5.6.2 敏捷供应链系统软件的开发方法 264
5.7 动态联盟和敏捷供应链中的安全保障 289
5.7.1 动态联盟企业和供应链对安全保障的需求 289
5.7.2 安全防火墙 290
5.7.3 Intranet/Extramet中身份认证与授权 298
5.8 EDI在动态联盟和供应链中的应用 304
5.8.1 EDI在动态联盟中的作用 304
5.8.2 技术解决方案 305
5.9 电子商务和敏捷供应链 310
5.9.1 电子商务和敏捷供应链概述 310
5.9.2 电子商务的分类 311
5.9.3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313
5.9.4 电子商务的发展 314
5.9.5 电子商务供应链 314
5.9.6 电子商务供应锭的安全认证 323
5.10 敏捷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原型 324
5.10.1 公司电子商务系统方案 325
5.10.2 公司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326
5.10.3 公司的电子商务方案 327
5.10.4 系统的网络架构 331
5.10.5 系统的实现技术 332
5.10.6 系统安全方案 332
主要参考文献 334
第六章 企业敏捷性评价 335
6.1 企业敏捷性评价的意义 335
6.2 企业敏捷性评价方法概述 335
6.3 基于实效的敏捷性评价方法 336
6.4 基于企业因素的敏捷性评价方法 339
6.5 企业敏捷性的评价实例 344
主要参考文献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