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部 一九二○~一九四九一片模糊的眼泪 9
第一章 一九二○ 9
一 祖宗十八代 11
二 郭家满门 15
三 做过官的父亲 17
第二章 一九二一~一九三一 21
一 歇斯底里的继母 23
二 痛打连连的饥饿童年 27
三 一件往事 38
第三章 一九三二~一九三六 41
一 被继母用西瓜刀追砍 43
二 老师和同学 46
三 父亲继母双双吸毒 55
四 可怜的姥姥和可爱的堂弟 61
五 生了“爱国病” 63
第四章 一九三七~一九四九 71
一 热血澎湃“战干团” 73
二 十九岁时的“主任”头衔 81
三 两次屈服和一次反弹 84
四 不到黄河心不死——读大学 91
五 闯东北 102
六 “胜利”大逃亡 108
七 一片模糊的眼泪 116
第二部 一九五○~一九六七猛撞“酱缸” 121
第一章 一九五○~一九五三 121
一 永远在台湾 123
二 窃听“共匪”电台广播——第一次坐牢 125
三 连连失业的五十年代 128
四 国民党的政治宣传和“战斗文艺” 132
五 渐进文坛 137
第二章 一九五四~一九五八 143
一 “救国团”里的副教授 145
二 形形色色的作家 149
三 小说创作 152
四 日夜相撞的两块岩石——离婚 166
第三章 一九五九~一九六○ 173
一 古柏杨 175
二 开始“倚梦闲话” 178
三 《自由中国》 之死 185
第四章 一九六一~一九六七 189
一 西窗随笔 191
二 阻挠改革的两项措施 202
三 “爸爸宁愿死也不会卖你” 205
四 猛撞“酱缸”(上) 209
五 朋友们 217
六 “你最好不要再制造麻烦,否则查封你” 229
第一章 一九六八 235
第三部 一九六八~一九七七艰难而漫长的岁月 235
一 “文化消毒运动” 237
二 “大力水手”事件——第二次坐牢的导火索 239
三 丑恶的嘴脸(上) 250
第二章 一九六九~一九七七 263
一 孙观汉的营救 265
二 开始整理历史资料 275
三 冤狱内外的柏杨 281
四 蒋中正死了——恢复自由 289
第一章 一九七八~一九八二 299
第四部 一九七八~二○○一文化英雄 299
一 新专栏与新史学 301
二 丑恶的嘴脸(下) 310
三 另一个角度看柏杨 313
第二章 一九八三~一九九三 319
一 革命性的《柏杨版资治通鉴》 321
二 猛撞“酱缸”(下) 327
三 龙和虫在台湾说真话 334
四 “窗口人物” 338
五 日常生活 347
六 “柏杨日”诞生 351
第三章 一九九四~二○○一 355
一 重返火烧岛监狱 357
二 人权纪念碑 360
三 结束语 364
后记 369
附录一 柏杨的妻子和儿女 373
附录二 本书参考书目 377
附录三 柏杨著作和关于柏杨的著作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