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2116·32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 1

一、哲学是什么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及其根源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2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24

第二章辩证的唯物主义 25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25

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5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25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8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0

(一)物质同运动是不能分离的 30

(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31

(三)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32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3

(一)时间和空间及其客观性 34

(二)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离的 34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35

四、物质运动的规律 36

五、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38

第二节 意识和物质 39

一、物质决定意识 39

(一)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39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43

(三)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45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7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47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存在制约的 48

(三)充分有效地发挥自觉的能动性 49

第三章 唯物的辩证法 51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51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51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51

(二)世界是无限发展的 53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55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59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59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59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62

(三)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64

(四)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6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7

(一)矛盾的普遍性 67

(二)矛盾的特殊性 68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70

(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1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72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72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74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75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76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78

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78

(一)事物的质 78

(二)事物的量 80

(三)事物的度 81

(四)掌握事物的度,坚持质和量的辩证统一 81

二、量变和质变 82

(一)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 82

(二)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85

(三)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做革命和建设的促进派 87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88

一、肯定和否定 88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88

(二)辩证的否定 89

(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 91

二、否定之否定 92

(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回复性 92

(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93

(三)把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94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96

一、现象和本质 97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97

(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99

二、内容和形式 100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00

(二)注重事物的内容,发挥形式的积极作用 101

三、原因和结果 102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02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性 103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104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104

(二)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106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 107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107

(二)分析不同的可能性,争取好的可能性的实现 109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1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10

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11

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113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1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16

一、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11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20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0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22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124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4

第三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25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26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131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34

第四节 真理 137

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 137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40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5

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捍卫真理而斗争 147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 152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152

一、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152

(一)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52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观及其根本缺陷 154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其伟大意义 157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59

(一)社会存在 159

(二)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160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62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64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矛盾 167

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67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67

(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17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73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76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76

(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 178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80

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182

(一)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 182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8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85

第三节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187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187

(一)阶级的存在和实质 187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189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91

二、国家和国家的职能 193

(一)国家的存在和实质 193

(二)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 195

(三)无产阶级专政及其职能 196

三、社会革命 197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197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198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 199

第四节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00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01

(一)两种历史观的一个根本分歧 201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01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04

(一)杰出人物的产生和历史作用 205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 206

第六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09

第一节 从世界观、方法论到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209

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210

二、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11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14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214

(一)从实际出发 214

(二)具体分析具体情况 216

(三)全面、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和思想僵化 218

(四)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221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 224

(一)调查研究 224

(二)群众路线 227

(三)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231

(四)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抓住重点,推动全盘 235

第三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238

一、自觉改造世界观 239

二、学习科学知识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