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家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117013591
  • 页数:1198 页
图书介绍:

第1篇 总论 1

第1章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 1

学 1

1 临床药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1

1.1什么是临床药理学 1

1.2为什么需要临床药理学 1

目录 1

1.3临床药理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3

1.4中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3

1.5促使中国临床药理学迅速发展的因素 4

2.1新药研究与评价 5

2.2市场药物再评价 5

2临床药理学的任务 5

2.3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6

2.4治疗药物应用与病人会诊 7

2.5教学与培训 8

2.6技术与咨询服务 9

3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相互关系 10

3.1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10

3.2药物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11

3.3药物治疗学正在经历的革命 12

3.4临床药理学是药物治疗学的科学基础 14

3.5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相互关系 15

第2章 药物制剂、给药途径和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18

1.4新剂型——给药系统 19

1.2制剂的质量规格 19

1.3赋形剂及对药物制剂的影响 19

1.1常用剂型 19

1药物制剂 19

1.5靶向给药系统 22

2给药途径 23

2.1注射给药 23

2.2胃肠道给药 24

2.3舌下及颊粘膜吸收 25

2.4直肠给药 26

2.5吸入给药 26

2.6透皮给药 26

2.7其它给药途径 27

3生物利用度与制剂关系 27

3.1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27

3.2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28

3.3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29

4药物制剂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30

第3章药物吸收、体内分布和细胞膜屏障作用 33

1 细胞膜与生物膜 33

1.1生物膜 34

1.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34

1.3药物跨膜转运 36

2药物的吸收 38

2.1口服给药的吸收 38

2.2肌内注射的吸收 39

2.3皮下注射的吸收 40

2.4直肠内给药的吸收 40

2.5肺部的药物吸收 40

2.6皮肤或粘膜搽贴药物的吸收 40

3.1分布的情况 41

3药物的分布 41

3.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43

3 3药物在组织的分布 47

3.4体内特殊屏障与药物的分布关系 49

第4章 药物的生物转化 54

1 药物生物转化的化学途径及部位 54

1.1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微粒体药物代谢系统) 56

1.2微粒体药物氧化反应类型举例 59

1.3其他的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60

1.4结合反应(Ⅱ相反应) 61

1.5药物代谢酶的抑制 63

1.6酶诱导作用 65

2药物代谢的过程和结果 65

2.1直接转化而失去药理活性 65

2.3药理活性经代谢转化而改变 66

2.2经代谢而产生具药理活性的药物 66

3药物代谢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67

3.1药物代谢的种属差异性在新药临床研究中的意义 67

3.2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性在临床上的意义 69

3.3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70

3.4药物与内源性物质的结合反应 71

3.5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71

3.6年龄和性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72

第5章药物的肾脏排泄 74

1药物的肾脏排泄过程 74

1.1肾小球的滤过 74

1.2肾小管的排泌 75

2.2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76

2.1对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76

2肾脏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 76

1.3肾小管的重吸收 76

响 76

2.3对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 77

2.4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77

2.5对肾脏排泄功能的影响 78

2.6药物从肾脏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80

3肾脏病时药物的应用 81

3.1抗微生物药物 . 81

3.2心血管系统药物 82

3.3降糖药 83

3.4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84

3.8西米替丁、呋喃硝胺 85

4药物引起肾脏的不良反应 85

3.9别嘌呤醇 85

3.7氯苯丁酯 85

3.6麻醉药 85

3.5抗凝药 85

4.1镇痛药 86

4.2非固醇类抗炎症药 86

4.3抗微生物药物 86

4.4其他药物 87

4.5影响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87

5肾功能不良时药物剂量的调整 87

5.1用计算图估计药物消除的参数 88

5.2病人的给药方案 88

5.3肾功能的估算 89

5.4一些药物的剂量特殊估算 89

5.5应用计算图的注意事项 90

3.1母体生理变化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92

第6章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92

1 影响血药浓度的药代动力学因素 93

2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94

2.1药代动力学中的动力学过程 95

2.2房室模型 97

2.3药物的体内分布 98

2.4药物的消除 99

2.5药物的清除率 102

2.6药物吸收动力学 107

3 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及实例 114

3.1一室模型 115

3.2二室模型 116

3.4尿药排泄量作药代动力学分析 119

3.3三室模型 119

4.1主算图的运用原则 123

4图解法求药代动力学参数 123

4.2肾衰副算图 125

4.3积蓄副算图 126

5非线性动力学 127

6 临床药代动力学中群体参数的计算 131

6.1计算群体参数的标准方法 131

6.2 NONMEM程序 132

7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在药代动力 132

学研究中的应用 132

8.1静脉输注 133

8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 133

8.2经静脉多次给药 134

8.3理论及实际的给药方案 135

8.5积累比 137

9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实验设计 137

8.4多次口服给药 137

第7章 特殊情况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41

1 特殊情况下经常受到影响的PK重要环节及其研究方法 141

1.1肾清除率 141

1.2肝清除率 143

1.3血浆蛋白结合率 146

1.4给药方案设计示例 148

2几种较新、较重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49

2.1生理模型 149

2.2 NONMEM程序与PK的群体参数 155

2.3决策分析法 157

第8章 药效动力学基本理论及量效关系 161

1药效动力学概述 161

1.1药效动力学的意义 161

1.2药效动力学与临床药理学 161

2药物的作用与作用原理 161

2.1药物的基本作用 161

2.2影响药效的几种特殊因素 163

2.3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 164

3.1量效曲线及受体结合曲线 169

2.4受体学说的临床意义 169

3量反应型量效关系 169

3.2量反应型量效曲线的直线化计算参数 170

3.3量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主要参数 172

3.4多条量效曲线的分析和对比 174

3.5量效关系的三维研究及系列线图 174

3.6竞争性拮抗剂及拮抗指数(pA2) 176

3.7非竞争性拮抗剂及减活指数(pD′2) 177

3.8量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178

4质反应型量效关系 179

4.1质反应S型曲线及概率单位 179

4.2半数效量(ED50)及半数致死量(LD50) 179

4.3两种S型量效曲线的比较分析 181

4.4质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182

5.1时反应型量效关系的特殊性 185

5.2时反应型量效曲线及泛双曲线模型 185

5时反应型量效关系 185

5.3时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186

第9章 遗传药理学与影响药物处置和药效的因素 188

1遗传药理学 189

1.1遗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190

1.2遗传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194

1.3遗传因素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201

2生理、病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04

2.1年龄和性别 204

2.2病理因素 205

2.3营养状态 206

2.4吸烟、饮酒和职业接触 206

2.5时间节律因素的影响 207

第10章药物相互作用 210

1 药物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相互作用 210

1.1影响药物的吸收 210

1.2影响药物的分布 216

1.3影响药物的代谢 218

1.4影响药物的排泄 220

2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相互作用 222

2.1影响药物对靶位的作用 222

3.1药物配伍禁忌 224

3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 224

2.3作用于同一生理系统或生化代谢系统 224

2.2改变电解质平衡 224

3.2生物利用度的变动 228

第11章 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评价原则与研究方法 231

1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231

1.1药效学研究 231

1.2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237

2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 237

2.1全身性用药的毒性 238

2.2局部用药的毒性 246

2.3特殊毒性 246

3.1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254

3新药临床试验与临床验证 254

1新药的含义与分类 254

2 新药临床药理评价与审批过程 254

第12章新药临床药理评价与临床试验设计 254

3.2新药临床验证 256

3.3 新药临床试验与一般药物治疗的区别 256

3.4进行新药人体试验的道德要求 257

4 Ⅰ期临床试验 257

4.1耐受性试验与注意事项 257

4.2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要求 258

4.3 Ⅰ期试验项目研究计划的制定 258

5 Ⅱ期临床试验 259

5.1临床试验发展史 259

5.2 Ⅱ期临床试验目的 260

5.3临床试验协议书 260

5.4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260

5.5临床试验设计的“四性”原则 261

6.1.1无效假设与二类误差 262

6.1对照试验 262

6临床试验设计 262

6.1.2无对照试验与历史性对照的问题 263

6.1.3几种常用的对照试验设计 264

6.2随机化 265

6.2.1掷币法与随机表分配法 265

6.2.2随机化区组方法的应用 266

6.3盲法试验 267

6.4安慰剂 268

6.4.1安慰剂效应 268

6.4.2安慰剂对照 270

6.4.3安慰剂适应证 270

6.4.4使用安慰剂的注意事项 271

6.6药效评定标准 271

6.5病例选择与淘汰标准 271

6.5.2病例淘汰标准 271

6.5.1病例选择标准 271

6.7病人的依从性 272

6.8病例数估计 273

6.9原始记录与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274

7新药上市后临床试验 275

7.1上市后临床试验内容 275

7.2上市后新药不良反应监察 276

7.3上市后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 276

第13章新药审批与管理 280

1我国的新药审批与管理 280

1.1新药的概念及分类 280

1.2新药管理在药政管理工作中所占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81

1.3新药管理办法沿革及发展 282

1.4新药审批管理的重点 285

1.5新药审批与临床药理 287

1.6新药审批与其技术审查及咨询机构 290

1.7关于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 290

1.8国外药品在中国注册、进口及临床试验的有关规定 292

2国外的新药管理概况 292

2.1美国的新药管理 292

2.2日本的新药管理 295

2.3英国的新药管理 295

2.4加拿大的新药管理 296

第14章治疗药物监测 297

1给药个体化 297

2 哪些情况下、哪些药物需要监测? 298

3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299

4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确定 300

4.1组成ROC曲线的四个指标 301

4.2各种比率(Rate)的计算 301

4.3各血药水平时,比率的计算 301

4.4 ROC曲线的绘制 302

5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302

5.1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 302

5.2测定什么 303

5.3方法的灵敏度与血药水平相适应 303

5.4可供选择的方法 303

5.5从实际出发 304

6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304

7.1肾衰时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306

7数据处理 306

7.2一点法与重复一点法 307

7.3稳态一点法 307

7.4多点法 308

8群体药代动力学 308

8.1 P.PK参数的求算法 309

8.2数据的来源与贮存 309

8.3 NONMEM法在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 309

9结果的解释 312

9.2药代动力学资料的掌握 313

9.1临床资料的掌握 313

10 TDM的局限性 314

9.3结果解释的程序 314

第15章常用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和体内药物分析 316

1 常用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316

1.1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必备条件 317

1.2测定血药浓度的基本知识 318

2可见-紫外吸收光谱法与荧光发射光谱法 318

2.1可见-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 318

2.2荧光发射光谱法的基本概念 320

3色谱法 322

3.1气相色谱法 322

3.2高效液相色谱法 325

4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329

4.1质谱法的基本概念 329

4.2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30

4.3色谱-质谱法的定量分析 330

4.4色谱-质谱法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331

5免疫测定法 331

5.1类型 331

5.2基本概念 331

5.3免疫测定法在血药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333

6微生物测定法 334

6.1材料和试剂 334

7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335

6.3定量测定 335

6.2加样方法 335

7.2生物试样的简单前处理 336

7.1生物试样的特点 336

7.3生物试样的净化 337

8体内药物分析 338

8.1各类药物的测定 338

8.2游离药物浓度的测定 340

8.3药物代谢物的测定 341

9体内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 342

9.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342

9.2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343

第16章药源性疾病 346

1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性 346

1.1药源性疾病发生过程 346

1.2药源性疾病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347

2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347

3量效关系密切型药源性疾病 348

3.1药物制剂学的差异 348

3.2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348

3.3药效学因素 349

4量效关系不密切型的药源性疾病 350

4.1药物的变态反应 350

4.2药物变态反应的机制和类型 351

4.3 遗传药理学的变异引起毒性反应与剂量无关 353

5长期用药致病型 353

5.1机体适应性 353

5.2反跳现象 353

6.1药物的致癌性 354

5.3其它 354

6药后效应型 354

6.2药物的生殖毒性 355

6.3乳汁中药物的不良反应 357

7.1中毒性肝病 358

7.2胆汁郁积性肝病 358

7药源性肝脏疾病 358

7.3病毒性肝炎样肝损伤 359

7.4胆红素代谢障碍 359

7.5慢性活动性肝病 359

8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359

9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360

1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设计中的应用 362

第17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362

1.2相同病例系列法 363

1.3长期趋势的分析 363

1.4病例对照和队列法研究 363

1.5病例-对照组研究法 363

1.6随机化临床试验 363

1.1病例报告法 363

2 国际上最近使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365

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存在的问题 367

4监测实例 369

4.1法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369

4.2澳大利亚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简况 372

4.3英国的黄卡系统和“处方事件监测”系统 373

4.4我国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简介 374

第18章临床药理咨询服务 378

1临床会诊和咨询 378

1.1药物治疗中的最适用量问题 380

1.2出现药物异常反应时的会诊 380

1.3对临床上已经公认的标准进行重新评价 381

1.4帮助说明临床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382

1.5监测药物选择和处方习惯 382

1.6确定或排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382

1.7重要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案的咨询 385

1.8临床会诊举例 388

2为制药工业发展新药和临床试 389

验提供咨询服务 389

3对药政管理及新药评价提供咨 390

询 390

5提供药物情报 391

5.1药物情报的来源 391

5.2有关临床实践的药物情报 391

5.3 临床药理学在提供药物情报中的作用 391

4临床前药理和临床研究相互关系的协调 391

6其它 392

第19章统计学在临床药理学的应用 395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395

1.1无效假设与显著性水平 395

1.2 Ⅰ、Ⅱ型错误及检验功效 396

1.4病例数估计 397

1.3单侧与双侧检验 397

2统计方法 399

2.1均数比较的t检验 399

2.2多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400

2.3两组频数或率的比较 402

2.4多组频数或率的比较 404

2.5两组频数比较的确切概率计算法 405

2.6相对危险度 407

2.7分层比较 408

2.8非参数方法 409

2.9线性相关与直线回归 411

2.10交叉试验 413

2.11拉丁方设计 414

2.12析因试验(2×2设计) 415

2.13序贯试验 417

2.14 ridit分析 419

2.15 rankit分析 420

3结束语 422

第20章 电子计算机在临床药理的应用 424

1 电子计算机基本功能 424

2 电子计算机的种类 425

3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方式及有关问题 425

3.1模拟信号 426

3.2换能器 426

3.3 电子计算机本身的问题 426

3.4脱机应用 427

4临床药理研究分期与电子计算 429

机技术 429

4.1临床前药理阶段 429

4 2临床药理研究Ⅰ期 430

4.3临床药理研究Ⅱ期 431

4.4Ⅲ期临床试验 433

5微型计算机的选择 433

第2篇各 论 437

第21章治疗细菌感染药物 437

1总论 437

1.1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 437

1.2细菌耐药性 440

1.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449

2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454

2.1青霉素类 455

2.2头孢菌素类与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72

2.3氨基糖甙类 498

2.4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类与林可霉素类 504

2.5喹诺酮类抗菌药 511

第22章 治疗结核病的药物 525

1概述 525

2抗结核病药 525

2.1第一线抗结核病药 525

2.2第二线抗结核病药 535

3抗结核病药物的应用原则 536

3.1基本原则 536

3.2肺结核化疗方案 536

第23章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 539

1概述 539

2抗疟药物 539

3抗血吸虫病的药物 544

4抗丝虫病的药物 547

5抗阿米巴病的药物 549

6抗蠕虫病的药物 550

第24章抗病毒药物 555

1概述 555

2抗病毒药 555

第25章抗肿瘤药 580

1总论 580

1.1肿瘤内科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580

1.2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583

1.3细胞增殖动力学与合理用药 584

1.4当前肿瘤化疗可能取得的疗效 589

1.5常见不良反应与剂量的调整 591

1.6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 595

1.7护理 596

2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 598

2.1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598

2.2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602

2.3直接与DNA结合,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605

第26章 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614

1高血压的治疗 614

1.1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指针 614

1.2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法 614

1.3高血压的阶梯治疗方案 615

1.4恶性高血压的治疗 618

1.5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618

2.1心律失常的用药决策 619

2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619

2.2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620

3.2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623

3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623

3.1心力衰竭治疗的一般原则 623

3.3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627

4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627

4.1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627

4.2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628

4.3心绞痛发作时的治疗 629

5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629

5.1单纯性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629

5.2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治疗 631

第27章治疗高血压病药物 635

1.1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635

1概述 635

1.2治疗高血压病药物的作用方式 636

1.3抗高血压药应具备的特性 637

2治疗高血压病药 637

2.1利尿降压药 637

2.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638

2.3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药 641

2.4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642

2.5血管舒张药 643

2.6钙拮抗剂 645

2.7影响血管紧张素形成的高血压病治疗药 647

3.1基本原则 648

3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648

3.3中度与重度高血压的治疗 649

3.4高血压意外的治疗 649

3.2轻度高血压的治疗 649

3.5有合并症的高血压病选药 650

第28章 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652

1概述 652

1.1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652

1.2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655

2抗心肌缺血的药物 656

2.1硝酸酯类药物 657

2.2 β受体阻断药 660

2.3钙拮抗剂 665

3其它抗心绞痛药物 669

3.1腺苷增强剂 669

3.2其它血管扩张剂 669

4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670

第29章治疗心律失常药 674

1 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674

2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675

2.1第Ⅰ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675

2.2第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687

2.3第Ⅳ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688

第30章 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692

1.1强心甙类 693

1强心药 693

1.2强心双吡啶类 703

1.3拟交感胺类药物 704

2血管扩张药 706

2.1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血管扩张药 706

2.2血管扩张药的临床评价及注意事项 708

第31章抗休克药 711

1概述 711

2临床常用的抗休克药 712

2.1常用于抗休克的扩血管药 712

2.2常用于抗休克的缩血管药 716

2.3非强心甙类强心剂 718

2.4糖皮质激素制剂 719

3用于休克的研究性药 719

3.1内啡肽受体调整剂 719

3.2凝栓质A2(TXA2)拮抗剂 720

3.3 LTD受体拮抗剂 721

4常见类型休克的治疗选择 722

4.1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723

4.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 723

4.3神经源性休克的治疗 723

4.4感染性休克 724

第32章调血脂药物 725

1调血脂药物作用的生化基础 725

1.1脂蛋白及其运转途径 725

2.1高脂蛋白血症类型 727

22调血脂药物应用的原则 727

2调血脂药物的治疗原则 727

1.2高脂蛋白血症的病理生理 727

3.1苯氧乙酸衍生物 728

3常用调血脂药物 728

3.2胆汁酸结合树脂 731

3.3烟酸类 732

3.4其它降血脂药 733

第33章 治疗各种血栓病的药物 737

1概述 737

2抗血小板药 737

2.1血小板的生理学、生物化学、超微结构及病理生理学 737

2.2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作用原理及分类 741

2.3各种抗血小板药物 742

2.4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749

3抗凝血药 750

3.1凝血系统及凝血机制 751

3.2各种抗凝血药 751

4纤维蛋白溶解药和血栓溶解药 753

4.1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蛋白溶解过程 754

4.2各种纤维蛋白溶解药和血栓溶解药 755

第34章治疗血液病的药物 758

1概述 758

2治疗贫血的药物 758

3治疗白血病的药物 763

3.1烷化剂 764

3.2抗代谢药 765

3.3抗肿瘤抗生素 767

3.4抗肿瘤植物药 768

3.5杂类 769

4止血药 770

第35章 治疗内分泌疾患药物 776

1 下丘脑、垂体激素及有关药物 776

2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779

3甲状旁腺素及降钙素 783

4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胰高血 784

糖素 784

5肾上腺皮质激素 789

6皮质激素抑制剂 793

1.1生殖过程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797

1概述 797

第36章避孕药及抗早孕药物 797

1.2阻断式终止生育的途径 798

2女用甾体激素避孕药 799

2.1甾体激素避孕药的基本化学结构 799

2.2复方短效口服甾体避孕药 799

2.3探亲甾体避孕药 809

2.4长效甾体口服避孕药 810

2.5长效甾体避孕针 812

2.6长效缓释避孕系统 818

3抗早孕药和事后避孕药 820

3.1甾体类抗早孕药物 820

3.2前列腺素 822

3.3激素类事后避孕药 828

4男用避孕药 829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类似物 832

1.1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36

第37章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836

1平喘药 836

1.2茶碱类 841

1.3抗胆碱药 843

1.4抗过敏平喘药 844

1.5糖皮质激素 845

2镇咳药 846

2.1中枢性镇咳药 846

2.2外周性镇咳药 848

3祛痰药 848

3.1恶心性祛痰药 849

3.2刺激性祛痰药 849

3.3粘痰溶解药 849

4呼吸兴奋药 850

第38章 治疗溃疡病药和止吐药 855

1治疗溃疡病药 855

1.1概述 855

1.2抗酸剂 857

1.3 H2受体拮抗剂 858

1.4乙酰胆碱拮抗剂 862

1.5胃泌素拮抗剂 863

1.6新型胃酸分泌抑制剂 864

1.7保护胃粘膜剂 865

1.8抗胃蛋白酶剂 867

2.1概述 868

1.9溃疡隔离剂 868

2止吐药 868

2.4吩噻嗪类药 870

2.2抗胆碱能药 870

2.3抗组织胺药 870

2.5其它 871

第39章 缓泻药、止泻药、高能营养药 874

1缓泻药 874

1.1容积性泻药 874

1.2刺激性泻药 875

1.3膨胀性泻药 876

1.4滑润性及湿润性泻药 877

1.5缓泻药的临床应用 877

2止泻药 878

2.1改变胃肠道运动功能的药物 878

2.2吸附剂 880

3高能营养药 881

3.1临床常用的高能营养药物 882

3.2高营养治疗时维生素及电解质、微量元素注射液添加剂 885

第40章 治疗肝胆疾病药物 887

1概述 887

2治疗肝胆疾病药物 887

3肝胆疾病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892

3.1根据病因诊断选用和评价药物 892

3.3确定适应证评价药物疗效 893

3.2自然史及自限性病程对评价药物疗效的影响 893

3.4治疗肝性脑病药物的再评价 894

3.5胆结石的形成机制和应用利胆剂治疗胆石效果的有限性 895

第41章利尿药 897

1利尿药作用部位和分类 897

2常用的利尿药 898

2.1噻嗪类及有关的利尿药 898

2.2髓袢利尿药 901

2.3留钾利尿药 904

2.4渗透性利尿药 906

2.5碳酸酐酶抑制剂 907

2.6排尿酸利尿药 908

3 利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909

3.1利尿药应用的适应证 909

3.2利尿药的抗药性 910

3.3利尿药的合理选用 910

1概述 913

第42章镇静、催眠药物 913

2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915

2.1苯二氮?类 915

2.2巴比妥类 919

2.3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922

第43章抗癫痫药 927

1概述 927

2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 929

2.1乙内酰脲类 929

2.2巴比妥类 932

2.3三环化合物 934

2.4支链脂肪酸类 936

2.5琥珀酰亚胺类 937

2.6安定类药物 938

2.7其他抗癫痫药物 940

第44章麻醉药 944

1全麻药 944

1.1吸入全麻药 944

1.2静脉全麻药 948

2局麻药 954

2.1概述 954

2.2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956

1.2临床常用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961

1帕金森病 961

1.1概述 961

第45章 治疗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药物 961

2 治疗亨廷顿病与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药物 971

2.1治疗亨廷顿病(遗传性舞蹈病)的药物 971

2.2治疗小舞蹈症和妊娠舞蹈症的药物 972

2.3 治疗投掷状态和肌张力障碍的药物 972

2.4治疗慢性多发性抽搐和迟发性多动症的药物 972

2.5治疗生理性姿势性震颤的药物 972

3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 972

4肌肉松弛剂 974

1.1概述 978

1.2抗精神病药 978

第46章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 978

1抗精神病药物 978

2抗抑郁药物 983

2.1概述 983

2.2抗抑郁药 984

3抗躁狂药物 988

4抗焦虑药物 990

4.1概述 990

4.2抗焦虑药 990

第47章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 995

1概述 995

2药物滥用 995

2.1药物滥用状况 995

2.2药物滥用的危害性 996

2.3药物滥用的管制 997

3.1阿片类 1009

3致依赖性药物 1009

3.2镇静催眠药 1010

3.3苯丙胺类 1010

3.4可卡因 1011

3.5大麻 1011

3.6致幻剂 1011

3.7苯环己哌啶 1011

4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1012

4.1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1013

4.2镇静催眠药的药物依赖性治疗 1013

1.2抗炎免疫药的分类与现状 1016

1概述 1016

第48章抗炎免疫药物 1016

1.1抗炎免疫药建立的基础 1016

1.3抗炎免疫药临床应用中的时间药理学 1018

2.1非甾体抗炎免疫药 1019

2临床常用的抗炎免疫药 1019

2.2甾体抗炎免疫药 1023

2.3免疫调节药 1027

第49章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 1039

1概述 1039

1.1皮肤的生理和外用药物 1039

1.2经皮吸收 1039

2.1外用药的剂型 1041

2常用外用药的剂型与分类 1041

1.3外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1041

2.2外用药的分类 1042

3皮肤病新药介绍 1044

4皮肤病旧药的新用 1048

5皮肤病常用药 1049

第50章放射性药物 1052

1概述 1052

2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1054

2.1甲状腺诊断治疗药 1054

2.2神经系统诊断药 1057

2.3心血管系统诊断药 1059

2.4消化系统诊断药 1062

2.5泌尿系统诊断药 1064

2.6肾上腺诊断药 1066

2.7呼吸系统诊断药 1067

2.8骨诊断药 1068

2.9血液淋巴系统诊断治疗药 1069

2.10其它肿瘤诊断治疗药 1071

3药物-放射性药物相互作用 1072

第51章抗毒药 1074

1 金属中毒的抗毒药 1074

2有机磷酸酯中毒抗毒药——胆碱酯酶重活化剂 1079

3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抗毒药 1081

4氰化物中毒抗毒药 1082

4.1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1082

4.2供硫剂 1084

4.3其它抗氰药 1084

5有机氟中毒抗毒药 1085

6肼类中毒抗毒药 1086

第52章 妊娠期及哺乳期临床药理 1089

1 母体-胎盘-胎儿组合的单位 1089

2药物在胎盘的转运与代谢 1090

2.1胎盘的结构及发育 1090

2.2胎盘对药物转运过程 1090

2.3影响药物通过胎盘的因素 1091

2.4药物在胎盘的代谢 1091

3妊娠期临床用药 1091

3.2妊娠期药理 1092

3.3妊娠期用药与致畸 1093

3.4妊娠期常用药的选择 1095

3.5妊娠期合理用药的条件 1098

4胎儿的药物代谢 1098

5 哺乳期临床用药 1100

第53章老年临床药理 1104

1概述 1104

2老年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1104

2.1药物吸收 1105

2.2药物分布 1106

2.3药物代谢 1107

2.4药物排泄 1108

2.5药物效应 1109

3 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药效问题 1109

3.1药物相互作用 1109

3.2药物不良反应 1111

4老年人用药 1112

5老年人常用药物的注意点 1113

5.1抗生素 1113

5.2消炎止痛药 1113

5.3地高辛 1113

5.4降压药 1114

5.5利尿药 1114

5.6抗心律失常药 1114

5.7抗凝血药 1114

5.8 β-受体阻滞剂 1114

5.9抗癫痫药 1115

5.10精神药物 1115

1.2中毒情况判断 1119

1.1诊治原则 1119

第54章 临床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 1119

1概述 1119

1.3病史和体检 1121

1.4实验室检查 1121

1.5处理原则 1122

2临床常用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 1125

2.1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药物中毒 1125

2.2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中毒 1133

2.3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病的常用药 1136

2.4用于治疗胃肠系统病的常用药 1137

2.5退热镇痛剂 1137

2.7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1138

2.6可以引起肾脏中毒的药物 1138

第55章 中药的临床药理 1140

1 中药学的发展与中药分类 1140

2 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注意点 1140

3影响中药临床效果的因素 1141

4常用中药 1142

附录 药代动力学名词及译名 1155

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表 1161

新药生产申请表 1161

新药(西药)申报资料项目新药(中药)申报资料项目药名索引(中文) 1161

药名索引(英文) 1173

主题索引(中文) 1182

主题索引(英文) 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