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举重运动的发展 2
一、古代举重运动 2
二、近代世界举重运动 5
三、我国举重运动的发展 21
四、举重运动的理论研究和著述 27
第二节 竞技举重运动发展的某些特点 30
一、我国举重运动训练经验的历史回顾 40
第三节 我国举重运动训练经验的回顾及提高训练水平的对策 40
二、举重成绩提高速度的预测和提高我国举重运动水平的对策 45
第二章 比赛举法的技术概述 55
第一节 抓举和挺举技术的一般描述 56
一、抓举 56
二、挺举 59
第二节 举重技术的重要性和难度 63
一、举重技术的重要性 63
二、举重技术的难度 66
一、技术原则 68
第三节 技术原则和技术细节 68
二、技术细节 80
第三章 提铃技术的研究 89
第一节 提铃动作各阶段的划分 90
第二节 提铃动作各阶段的技术分析 92
一、预备姿势和起举 92
二、第一步提铃 102
三、引膝 107
四、发力 111
五、腾空 116
六、下蹲支撑 119
第三节 抓举与挺举提铃至胸动作技术的差别 122
第四节 提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图解 129
一、提铃动作各参考点的运动轨迹 129
二、提铃时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运动速度及膝髋角的变化曲线 141
三、提铃动作的动力学曲线 143
第四章 上挺技术的研究 147
第一节 上挺动作各阶段的划分 148
一、预备姿势 149
第二节 上挺动作各阶段的技术分析 149
二、预蹲 152
三、上挺发力 158
四、分腿腾空和下蹲支撑 161
第三节 上挺分腿下蹲的各种姿势 164
第四节 上挺动作中利用外力的可能性 168
第五节 上挺动作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图解 172
一、上挺动作中杠铃重心的运动轨迹 172
二、上挺动作中杠铃重心和身体重心运动速度及膝髋关节角度的变化曲线 173
三、上挺动作的动力学曲线 177
第五章 举重运动的生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规律 181
第一节 举重运动的某些生理特点 182
一、举重运动对神经-肌肉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182
二、举重运动员的形态与肌力,举重运动对肌肉力量要求的部位特点 184
三、举重运动的练习性质和能量消耗 196
四、举重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200
第二节 决定和影响力量及运动成绩的各种因素 208
一、体重级别与力量及运动成绩的关系 208
二、皮脂厚度与力量及运动成绩的关系 211
三、体重变动对力量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215
四、年龄变化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216
五、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力量及运动成绩的关系 221
六、某些外部刺激对力量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222
七、缺氧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224
八、紫外线照射对提高肌肉力量的作用 225
九、钾钠代谢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225
十、昼夜节奏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226
十一、停止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228
第六章 训练方法概述 231
一、举重训练是专门化的教育过程 232
第一节 举重训练的一般问题 232
二、举重运动训练的本质--适应和突破适应的原理 234
第二节 训练原则 237
一、训练的针对性和集中性原则 237
二、训练负荷的合理性原则 238
三、训练的系统性和重复性原则 240
四、训练的渐进性和变动性原则 241
五、训练的平衡性原则 243
六、训练的区别对待原则 245
一、动力性练习 247
第三节 发展力量的各种方法及其理论 247
二、静力性练习 251
三、退让性练习 254
四、各种收缩方式练习效果的比较和综合性练习 256
五、电刺激发展力量的方法 260
第七章 构成举重训练的各种要素 265
第一节 专项训练内容和练习方法 266
一、专项训练内容和分类 266
二、各类练习的作用和练习方法要点 270
第二节 专项训练负荷的各种因素 277
一、负荷量 278
二、负荷强度 280
三、每组次数 283
四、组间和项目间的休息时间 284
五、训练课次数 286
六、训练课的项目数和每个项目的组、次数 288
七、举极限和次极限重量的次数 290
第三节 训练的节奏和周期 290
一、一般身体训练的意义 298
第四节 一般身体训练 298
二、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作用和手段 299
三、关于一般身体训练对发展专项素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评价 308
第五节 意志品质训练 313
第八章 训练计划 319
第一节 多年远景计划 320
第二节 年度计划 330
第三节 月计划 339
第四节 周计划和训练课计划 343
第五节 训练计划的各种实例 351
第九章 训练的掌握和控制 401
第一节 教练员对训练过程的掌握和控制 402
第二节 掌握和控制训练负荷的某些方法和依据 407
一、用某些医学指标掌握和控制训练负荷 407
二、根据神经生理特点掌握和控制训练负荷 410
三、根据体重级别、年龄和训练水平掌握和控制训练负荷 412
四、掌握和控制负荷的某些特殊安排 415
第三节 抓举和挺举比例、力量和技术关系的掌握和控制 420
一、抓举和挺举比例的掌握和控制 420
二、力量和技术关系的掌握和控制 426
第四节 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和控制训练过程 430
第十章 比赛 435
第一节 举重比赛的意义和分类 436
一、举重比赛的意义 436
二、举重比赛的种类 437
第二节 赛前训练 439
第三节 举重比赛中的医学问题 451
一、体重的调节和控制 451
二、赛前阶段的医务监督 457
一、比赛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462
第四节 赛前的心理调整 462
二、根据运动员神经生理特点了解和掌握赛前的心理状态 463
三、赛前心理状态的诊断和调整 464
第五节 举重比赛的战术问题及临场指挥 467
一、举重比赛的战术 467
二、对比赛过程的掌握及临场指挥 475
第十一章 选材与早期训练 489
第一节 选材 490
一、举重选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90
二、举重选材方法概述 493
三、经验选材 501
四、选材与遗传因素和地区特点的关系 505
五、动态观察 507
第二节 早期训练 513
一、早期训练的战略意义 513
二、早期训练的良好作用与可能性 514
三、早期训练的特点和安排 522
第十二章 举重运动员的营养、恢复措施与运动创伤的防治 545
第一节 举重运动员的营养 546
一、举重运动员营养的一般要求 546
二、举重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求 548
三、举重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需求 550
四、举重运动员对维生素的需求 552
五、举重运动员对矿物质的需求 554
第二节 举重训练中的恢复措施 556
一、恢复措施的重要意义 556
二、举重运动中的各种恢复措施 558
第三节 举重运动创伤的特点与防治 580
一、举重运动创伤的特点 580
二、举重运动员创伤的防治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