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前言 3
“敦煌”这个词--语源及其地域、文明的含义 15
“敦煌”一词的语源 17
“敦煌”一词的地域文化涵义 24
“敦煌”一词的世界文化涵义 28
敦煌这片土地--为何曾经辉煌 33
富庶绿洲 34
战略要地 39
“丝路驿站” 44
偏安发展 48
民族舞台 57
宗教影响 64
敦煌文明的载体故事--石窟的历史和现状 77
莫高窟名字的由来 78
莫高窟的创建和发展 85
敦煌石窟的功能、石窟与寺院 88
石窟的形制和基本内容 91
各朝代开凿窟数及莫高窟编号 94
最大的和最小的石窟 96
莫高窟的南区和北区 98
“年迈”的敦煌能存世多久 104
敦煌艺术的载体--石窟的内容和内涵 111
敦煌艺术为什么主要不是雕刻而是壁画 112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的时代发展 114
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 125
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及其反弹琵琶 129
敦煌“飞天” 132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 139
敦煌壁画与中国传统卷轴画 145
敦煌画工的水平 148
敦煌画工的艺术智慧和创造精神 150
敦煌临摹画 153
敦煌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世界中世纪艺术的辉煌遗存 160
敦煌的“重新发现”--敦煌藏经洞及其遗书 165
敦煌因为发现藏经洞而被“重新发现” 166
藏经洞里的经卷原是废弃物吗 171
藏经洞封闭之谜 182
敦煌遗书的“总量” 185
“敦煌遗书”和“石窟遗书” 189
敦煌遗书的辨析 198
敦煌遗书的辨伪 199
敦煌文明的尊严--敦煌遗书能散而复聚吗 207
敦煌遗书的两难命运 208
损害中华文化的难道仅仅是外国人吗 211
孤独的盗宝者 214
敦煌遗书还能回归祖国吗 218
文明的尊严 221
敦煌学这门学问--敦煌学的形成和发展 227
“废纸文化”与“精华文化” 228
“敦煌研究”与“敦煌学” 233
为敦煌学下定义 235
敦煌学的形成和发展 238
敦煌学与其他学术的关系 242
敦煌吐鲁番学的内容 250
串起遗落的珍珠--敦煌文献的编目、影印和整理 253
编纂世界性的《敦煌遗书总目》的迫切性 254
敦煌遗书的大规模影印出版 261
从巴黎到圣彼得堡的艰辛一周 264
《俄藏敦煌文献》为何不分类 272
影印出版敦煌文献为何大多不作录文 276
全面提高敦煌文献的整理水平 277
为20世纪敦煌学成就作全面梳理的《敦煌学大辞典》 281
IDP计划及其他 283
敦煌学的耕耘者--神圣虔诚的敦煌情结 287
第一个研究敦煌遗书的人 288
第一个发表敦煌遗书研究成果的人 290
敦煌学的开拓者和新奠基人 291
最早赴英法阅读利用敦煌遗书的中国学者 292
敦煌学界三老及其他前辈学者 294
敦煌石窟的破坏者、保护者和研究者 296
敦煌守护神 300
与敦煌和敦煌学有关的外国人士 303
国外敦煌学者的优势和特点 310
前途无量的中国敦煌学界 311
永远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315
重新诠释陈寅恪“伤心史” 316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是藤枝晃先生说的吗 318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321
敦煌学的未来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