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篇 一般临床检验 1
第一章 血液检验 1
一、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临床检验的重要意义 1
二、血液的采集和抗凝 3
三、血液常规检验 6
(一)血红蛋白测定 6
(二)红细胞计数 9
(三)白细胞计数 14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16
(五)异常白细胞 25
(六)异形红细胞 27
(一)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 29
四、红细胞特别检查 29
(二)红细胞直径曲线 31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33
(四)点彩红细胞检查法 37
(五)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 37
(六)海因氏小体检查 39
(七)血沉的检验 40
五、嗜伊红细胞直接计数 44
六、桑氏试验 47
七、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48
八、出血性疾病的检验 49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50
(二)正常止血过程及血液的凝固原理 51
(三)血小板计数 53
(四)出血时间测定 56
(五)凝血时间测定 57
(六)血块退缩试验 59
(七)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60
(八)血浆复钙凝结时间测定 62
(九)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64
(十)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66
(十一)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68
(十二)纠正试验 70
(十三)第Ⅶ因子活动度测定 71
(十四)第Ⅴ因子活性测定 72
九、溶血性疾病的检验 73
(一)红细胞脆性试验 73
(三)汉姆氏试验 75
(二)红细胞热溶血试验 75
(四)酸脆性试验 77
(五)克洛斯培氏试验 78
(六)当-蓝二氏冷性溶血试验 80
(七)抗人球蛋白试验 82
1.直接试验 82
2.间接试验 88
十、血液寄生虫检查 90
(一)疟原虫检查 90
(二)微丝蚴检查 94
(三)黑热病原虫检验 97
十一、红斑性狼疮细胞检验 100
第二章 血型鉴定与输血 104
一、血型鉴定 104
(一)标准A、B血清的制备 105
(二)血型鉴定方法 109
(三)发生错误的原因 111
二、交叉配合试验 113
(一)试验方法 114
(二)结果解释 115
(三)发生错误的原因 115
三、A、B、O亚型 117
四、Rh血型鉴定 119
(一)盐水抗体法 121
(二)胶体介质法 121
(三)木瓜酶(菠萝酶)直接法 122
五、输血与血库管理 123
(一)输血原则 123
(三)采血与分浆 124
(二)输血后可能发生的反应 124
(四)血液的贮放与管理 128
第三章 尿液检验 130
一、尿液的收集与保存 130
二、尿液的一般检验 132
(一)尿的色泽 132
(二)尿的性状(混浊度) 133
(三)蛋白质定性试验 134
(四)显微镜检验 137
(五)尿沉渣中各种有形物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139
三、尿的反应和比重 148
四、化学检验 151
(一)蛋白定量测定(比浊法) 151
(二)凝溶蛋白测定 153
(三)尿糖定性、定量试验 154
(四)酮体检验 158
(五)尿三胆试验 160
(六)乳糜尿检验 166
(七)隐血检验 167
(八)含铁血黄素试验 170
五、肾功能试验 171
(一)酚红排泄试验 171
(二)莫氏试验 174
(三)艾迪森氏计数 175
六、妊娠试验 181
(一)定性试验(雄蟾蜍法) 181
(二)稀释定量试验 184
(三)妊娠浓缩试验 185
(四)免疫妊娠试验 186
第四章 粪便检验 189
一、标本采集 189
二、肉眼检验 190
三、显微镜检验 192
四、肠道寄生虫检验 196
(一)蛔虫 196
(二)鞭虫 196
(三)蛲虫 197
(四)钩虫 197
(五)中华分枝睾吸虫 197
(六)姜片虫 198
(八)猪肉绦虫 199
(七)日本血吸虫 199
(九)牛肉绦虫 201
(十)短小包膜绦虫 202
(十一)检验方法 202
1.直接涂片法 202
2.集卵法 204
3.常见幼虫的鉴别 206
(十二)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法 207
五、肠道变形虫检验 209
(一)几种常见人体变形虫及其包囊形态 209
(二)滋养体检验 211
(三)包囊检验 213
六、肠道鞭毛虫及纤毛虫检验 214
七、隐血试验 219
八、粪胆素定性试验 221
第五章 痰液检验 222
一、标本留取 222
二、肉眼检验 223
三、显微镜检验 224
第六章 胃液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227
一、标本采取 227
二、肉眼检验 228
三、化学检验 229
(一)游离盐酸及总酸度滴定 229
(二)游离酸度滴定 230
(三)结合盐酸滴定 232
(四)乳酸试验 232
(六)胆汁试验 233
(五)隐血试验 233
四、显微镜检验 234
五、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235
第七章 脑脊液检验 239
一、标本留取 239
二、肉眼检验 240
三、化学检验 242
(一)蛋白质定性试验 242
(二)蛋白定量试验 243
(三)李文森氏试验 244
(四)色氨酸试验 245
(五)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246
(六)氯化物测定 248
(一)细胞计数 249
四、显微镜检验 249
(二)细胞分类计数 251
(三)涂片细菌检验 252
第八章 浆膜腔液检验 254
一、标本采集 254
二、肉眼检验 255
三、化学检验 256
四、显微镜检验 257
第九章 精液、前列腺液及白带检验 261
一、精液检验 261
二、前列腺液检验 264
三、白带检验 265
(一)骨髓取材 267
一、骨髓取材及涂片制备染色 267
第一章 骨髓检验 267
第二篇 细胞学检验 267
(二)涂片的制备 268
(三)瑞氏染色(普通血片染色) 269
二、血液细胞形态学 270
(一)血细胞的形成、发育体系 270
(二)血细胞成熟的规律 270
(三)分析单个细胞时的注意事项 271
(四)血细胞形态特点(瑞氏染色) 272
1.血组织原细胞 272
2.原始血细胞 273
3.正常红细胞系统 273
4.巨红细胞系统 274
5.粒细胞系统 276
6.淋巴细胞系统 277
7.单核细胞系统 278
8.巨核细胞系统 278
9.浆细胞系统 279
10.浆细胞的形态变化 280
11.浆细胞比例增高的临床意义 281
12.其他细胞 282
13.特殊病理细胞 283
14.比较容易相混的细胞形态学鉴别 284
三、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 292
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步骤 294
(一)骨髓涂片检查 294
(二)血涂片检查 295
五、检查报告及诊断意见 296
一、过氧化酶染色 298
第二章 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检验 298
二、碱性磷酸酶染色 299
三、酸性磷酸酶染色 302
四、糖原染色 303
五、脂肪染色 307
六、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308
七、热盐水溶解试验 309
八、脱氧核糖核酸酶溶核试验(尿液水解试验) 310
第三章 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 311
一、白血病 311
(一)白血病分类 311
1.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312
(二)常见白血病血象、骨髓象特征 312
2.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313
3.绿色瘤 314
4.浆细胞型白血病 314
5.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314
6.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316
7.恶性网状细胞病 318
8.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320
9.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321
10.红白血病 323
11.红血病 324
二、其他血液疾病血象、骨髓象 325
(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325
(三)慢性粒细胞减少症 326
(二)急性粒细胞减少症 326
(四)类白血病反应 328
(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30
(六)脾机能亢进 331
(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332
三、常见贫血的血象与骨髓象 334
(一)增生性贫血 334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337
(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40
(四)雅克什氏综合征 342
第四章 肿瘤细胞检验 344
一、肿瘤细胞检验的临床意义 344
二、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 345
三、肿瘤脱落细胞的检验 348
(一)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 348
(二)痰液肿瘤细胞检验 356
(三)食管、胃、贲门癌细胞检验 361
(四)尿、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检查 369
(五)鼻咽部刮片、涂片检查 370
(六)乳腺和甲状腺细胞学检验 371
(七)阴道涂片癌细胞检查 373
四、淋巴结、局部肿块、肝脏小针头穿刺肿瘤细胞检验 376
(一)淋巴结穿刺涂片细胞学检验 376
(二)肝脏及局部包块小针头穿刺涂片癌细胞检验 384
五、细胞学检查总则 388
第一章 血滤液检验 391
一、钨酸无蛋白血滤液制备 391
第三篇 生物化学检验 391
二、非蛋白氮(NPN)测定 392
三、脲氮测定 395
四、微量尿素氮测定 397
五、肌酐测定 401
六、肌酸测定 403
七、血液内尿酸测定 405
八、血糖测定 407
附:葡萄糖耐量试验 412
第二章 肝功能试验 414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测定 414
(一)硫酸铜比重测总蛋白 414
(二)凯氏测氮法 417
(三)血清蛋白分类(双缩脲法) 418
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423
三、血清蛋白电泳分类 424
(一)纸上蛋白电泳法 424
(二)乙酸纤维素薄膜血清蛋白电泳法 429
四、麝香草酚浊度及絮状试验 434
五、硫酸锌浊度试验 436
六、碘试验 437
七、改良高田-荒氏试验 438
八、黄疸指数 438
九、凡登白定性与胆红质定量试验 440
(一)凡登白定性试验 440
(二)胆红质定量试验 441
十、酚四溴酜钠试验 443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 445
第三章 无机盐测定 445
一、氯化物测定 445
(二)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法 446
二、血钾测定(比浊法) 449
三、血钠测定 451
附:血钠钾快速测定 454
四、血钙测定 455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458
六、血清铁测定 460
第四章 酶类试验 462
一、血清或血浆淀粉酶测定 462
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测定 463
附:谷丙转氨酶快速测定纸片法 468
三、酸性磷酸酶测定(卜氏法) 469
四、碱性磷酸酶测定(改良金氏法) 470
五、转肽酶活动度测定 475
附:r-L-麦酰-α萘胺的制备 478
六、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纸片法) 482
第五章 脂类测定 484
一、总胆固醇测定 484
二、血清磷脂测定 486
三、β-脂蛋白定量测定 489
四、三酸甘油脂测定 491
五、血清总脂测定 495
六、血清脂蛋白纸上电泳测定 496
一、血浆二氧化碳结合量测定 498
(一)量气法 498
第六章 气体测定 498
(二)微量滴定法 502
二、血氨测定 505
三、血氧含量及容量的测定(舒劳氏法) 507
第七章 尿液内化学成分测定 512
一、尿液总氮测定 512
二、尿中脲氮测定 513
三、尿液肌酸、肌酐测定 514
四、尿液氨氮测定 516
五、尿中尿酸测定 518
六、尿钾测定 519
七、尿钠测定 520
八、尿中氯化物测定 521
十、尿中无机磷测定 522
九、尿钙测定 522
十一、尿液淀粉酶测定 523
十二、尿中17-酮类固醇测定 524
十三、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527
十四、尿中儿茶酚胺定性试验 530
十五、尿儿茶酚胺定量测定 532
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呈色反应 535
第四篇 微生物、血清学检验 537
第一章 各种标本的采取及细菌学检验 537
一、血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537
二、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539
三、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 541
四、脑脊液细菌学检验 542
五、穿刺液(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 液、鞘膜液)的细菌学检验 543
七、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544
六、胃液和胆汁的细菌学检验 544
八、脓及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545
九、咽喉及鼻、眼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546
十、生殖器官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548
第二章 涂片及染色方法与菌种的保存 549
一、普通染色步骤 549
二、几种常用的染色法 550
三、试剂的配制 553
四、菌种的保存 553
第三章 培养基的制备 556
一、培养基的成分 556
二、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558
(一)基础及营养培养基 562
三、常用培养基 562
(二)血液培养的培养基 566
(三)生化反应培养基 568
(四)肠道杆菌培养基 572
(五)结核杆菌培养基 575
(六)厌氧菌培养基 577
(七)真菌培养基 578
(八)钩端螺旋体培养基(切尔斯基培基) 579
第四章 主要致病菌的检验 580
一、病原性球菌 580
(一)葡萄球菌属的鉴定 580
(二)链球菌属的鉴定 582
(三)肺炎双球菌的鉴定 585
(四)脑膜炎双球菌 587
(一)大肠杆菌的鉴定 590
二、肠道杆菌 590
(二)产气杆菌的鉴定 591
(三)副大肠杆菌的鉴定 592
三、沙门氏菌属 594
四、志贺氏菌属 597
五、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602
(一)绿脓杆菌的鉴定 602
(二)变形杆菌的鉴定 604
(三)粪产碱杆菌的鉴定 605
(四)肺炎杆菌的鉴定 605
(五)硝酸盐杆菌的鉴定 607
六、白喉杆菌的鉴定 608
七、结核杆菌的鉴定 613
八、麻风杆菌的鉴定 617
九、布氏杆菌的鉴定 618
十、嗜血杆菌属与包特氏杆菌属 621
(一)嗜血杆菌属 621
(二)包特氏杆菌属 623
十一、创伤感染的细菌 624
(一)一般化脓性细菌 625
(二)厌氧性创伤感染的细菌 625
1.破伤风杆菌的鉴定 625
2.产气荚膜杆菌的鉴定 628
第五章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630
一、平皿干纸片法 630
二、平皿干纸条法(单项与联合敏感试验同时观察) 633
三、小沟法 636
四、中药敏感试验(平皿法或称杯碟法) 636
一、主要致病性真菌 638
第六章 微生物学的其他检验 638
二、酵母菌 640
三、自家菌苗的制备 640
四、空气培养 642
(一)定量法 642
(二)定性法 643
第七章 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验 644
一、形态与染色 644
二、培养和生化特性 644
三、微生物学检验 645
四、动物试验 646
五、血清学检验 647
第八章 凝集沉淀试验 651
一、肥达氏反应(Widal) 651
二、外-斐氏试验 658
三、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661
四、嗜异性凝集试验 662
五、寒冷凝集试验 664
六、康氏梅毒沉淀试验 666
附:梅毒胶乳凝集试验 672
第九章 补体结合试验 673
一、溶血素的制造与滴定 673
二、补体的滴定 677
三、柯氏半量定性及定量补体结合试验 678
附:脊髓液半量定量试验 683
四、华氏反应困难分析 685
五、抗补体血清的处理 687
六、抗补体脊髓液补体结合试验 688
一、胶体金试验(脊髓液) 690
第十章 血清的其他检验 690
二、抗链球菌“O”溶血素的测定 692
三、类风湿胶乳试验 696
四、原发性肝癌的甲种胎儿蛋白(AFP)测定 697
附录 703
一、化验室的工作制度 703
二、药品保管 704
三、药品规格 704
四、血液生化检验正常值表 705
五、尿液生化检验正常值表 707
六、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和保存 708
七、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洁保养法 710
八、各种洗涤液的配制和使用 710
九、581—G型光电比色计 711
十、分析天平(电动分析天平TG328型) 714
十一、显微镜 718
十二、实验室其他常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722
十三、抗凝剂 724
十四、实验室常用溶液的配制 725
十五、pH、指示剂、缓冲液 730
(一)pH 730
(二)指示剂 736
(三)缓冲液 740
十六、常用元素的原子量表 748
十七、度量衡名称和简写表 748
十八、检验室常用试验纸片和其他试药成品表 749
十九、新旧名称对照表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