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目录 1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建置区划 33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3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4
第三节 乡镇简况 38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7
第一节 地质 47
地层 47
岩石 48
构造 49
第二节 地貌 50
附:低山录 51
北部洲圩区 51
南部低山区 51
中部丘陵区 51
第三节 水文 53
地表水 53
地下水 54
第四节 气侯 物侯 55
气侯 55
物侯 59
土壤 60
第五节 土壤 植被 60
植被 64
第六节 自然资源 65
土地 水 65
矿藏 65
植物 65
野生动物 68
中药材 69
水灾 70
旱灾 70
附:自然保护区 70
第七节 自然灾害 70
冰雹灾 71
风灾 71
地震灾 72
附:灾情录 72
第三章 人口 80
第一节 人口变动 80
自然变动 80
社会变动 82
人口密度与分布 83
第二节 人口构成 84
性别构成 84
年龄构成 84
行业职业构成 85
文化构成 86
婚姻状况 87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87
家庭结构 88
附:姓氏录 89
第四节 人口控制 89
晚婚 90
节育 91
第五节 人口收入与消费 93
农民收入与消费 93
职工收入与消费 94
第四章 农业 96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97
封建土地占有 97
土地改革 98
互助合作化 99
人民公社化 100
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
耕地面积 103
第二节 耕地 劳动力 农机具 103
劳动力 104
农作机具 105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06
第四节 作物生产 108
粮食作物 108
经济作物 109
其它作物 111
农业生产成本 114
附:主要土特产品简介 115
第五节 农作技术 117
土壤肥料 117
良种推广 119
作物栽培 121
病虫防治 122
第六节 畜牧业 124
品种 124
饲养 125
良种繁育 127
饲料 128
疫病防治 129
第七节 水产业 130
品种及分布 130
天然水域捕捞 131
人工放养 132
渔政管理 134
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 135
第八节 农业场(所) 135
县棉麻原种场(县棉科所) 136
县东湖水产养殖场 137
第五章 林业 137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37
山林面积 137
林种分布 138
木竹蓄积 139
第二节 山林权属 140
附:山林权属纠纷 141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41
采种育苗 141
四旁植物 142
造林 142
第四节 林木保护 146
封山育林 146
护林防火 147
病虫防治 149
第五节 木竹经营 151
采伐 151
购销 152
第六节 林场 153
县国营叶山林场 153
集体林场 154
第六章 水利 156
第一节 堤防工程 156
圩堤修防 157
联圩并圩 159
主要圩口简介 160
涵闸斗门 162
第二节 河湖治理 164
河道治理 164
湖泊治理 165
附:顺安河综合治理工程纪略 166
水库 168
塘坝 168
第三节 蓄水工程 168
第四节 排灌工程 171
引流灌溉 171
机电排灌 172
第五节 水利工程管理 176
圩堤、涵闸管理 176
塘坝、水库管理 176
水土流失 177
第六节 水土保持 177
机电排灌站管理 177
水土流失治理 178
第七节 防汛抗旱 178
附:典型灾年抗灾纪略 179
第七章 工业 181
第一节 工业规模 181
私营、个体工业 181
集体所有制工业 182
公私合营工业 182
全民所有制工业 182
第二节 工业管理 183
管理机构 183
企业管理 183
第三节 工业生产 184
机械、五金业 184
化工业 185
纺织业 185
建材业 186
食品业 187
其它工业 187
第四节 矿业 189
煤炭采选 190
黑色金属矿采选 190
非金属矿开采 191
有色金属矿采冶 191
第五节 电业 192
输电线路 193
变电所 配电站 194
用电 194
第六节 主要厂矿、产品简介 196
主要厂矿 196
名优产品 199
第一节 经营管理 201
管理机构 201
第八章 乡镇企业 201
企业管理 202
企业成份 204
第二节 生产供销 206
生产 206
供销 211
第三节 主要企业、产品简介 214
主要企业 214
名优产品 218
第九章 交通 220
第一节 大道 220
第二节 公路 221
省道 221
县道 221
乡村公路 223
桥梁 涵洞 223
运输工具 227
运输 228
第三节 水路 232
航道 232
港口 码头 渡口 233
水运工具 237
运输 238
第四节 铁路 242
路线 242
桥涵 243
运输 244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46
公路管理 246
航运管理 247
运输市场管理 249
第十章 邮电 251
第一节 机构队伍 251
驿站 铺递 251
邮政局 251
邮电局 252
电信局 252
第二节 邮政 253
邮件 253
发行 254
投递 255
储蓄 集邮 257
第三节 电信 258
电报 258
电话 259
传真 262
第十一章 商业 263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63
私营、个体商业 263
国营商业 265
集体商业 269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72
渠道网点 272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273
工业品购销 277
生产资料购销 280
第三节 集市贸易 285
附:顺安“三月三”物资交流会 286
第四节 对外贸易 287
外贸体制 287
出口商品 287
饮食业 288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288
服务业 289
第十二章 粮油 292
第一节 粮油市场 292
市场变迁 292
购销网点 293
第二节 粮油购销 294
收购 294
销售 296
价格 300
储存 301
第三节 粮油储运 301
调运 303
第四节 粮油饲料加工 304
粮食加工 304
油料加工 304
饲料加工 305
加工企业简介 305
城池 307
街道 307
第十三章 城乡建设 307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07
房屋 308
照明 309
供水、排水、防洪 309
集镇建设 310
第二节 乡镇建设 310
环境卫生设施 310
煤气 310
绿化 310
乡村建设 312
第三节 建筑力量 312
建筑队伍 312
建筑技术 313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314
房产管理 314
建筑设备 314
土地管理 316
第五节 环境保护 317
污染情况 317
污染治理 319
自然生态保护 320
第十四章 财政税务 321
第一节 财政 321
财政体制 321
财政收入 322
财政支出 326
财务管理监督 328
第二节 税务 331
税务机构 331
农业税 332
工商各税 335
银行 342
钱庄 342
第一节 机购 342
第十五章 金融 342
信用合作社 343
第二节 货币 债券 343
货币 343
债券 345
第三节 信贷 346
农业信贷 346
工商信贷 348
城镇储蓄存款 351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351
第四节 储蓄存款 351
农村储蓄存款 352
储蓄利率 354
第五节 保险 355
机构 355
保险业务 355
第一节 计划 统计 357
计划管理 357
第十六章 综合经济管理 357
计划物资管理 359
统计工作 360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362
市场管理 362
企业登记管理 363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365
私营、个体工商管理 366
物价管理 367
第三节 物价计量管理 367
标准计量管理 369
第十七章 党派群团 37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374
组织机构 374
代表大会 380
主要工作 383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389
附:三青团 390
第三节 群众团体 391
工人团体 391
农民团体 393
青少年团体 393
妇女团体 396
工商组织 398
其它团体 399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01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401
第十八章 人大政府政协 401
人民代表大会 402
人大常委会 404
第二节 政府 407
县署、民国县政府 407
县人民政府 408
第三节 政协委员会 413
历届会议 414
政协常委会 416
第十九章 民政 419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419
第二节 优抚 420
拥军优属 420
抚恤优待 421
第三节 安置 423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23
城镇下放居民回收安置 424
离、退休军人安置 424
第四节 救济 425
灾害救济 425
社会救济 426
第五节 社会福利 426
社会福利院 427
农村“五保”和敬老院 427
残疾人福利 427
殡葬改革 428
婚姻登记 428
第六节 其它工作 428
地名管理 429
第二十章 公安司法 430
第一节 公安 430
社会治安 430
特种行业管理 432
改造地、富、反、坏分子 433
消防 434
户籍管理 434
交通监理 435
第二节 检察 436
刑事检察 436
经济检察 436
法纪检察 437
监所检察 437
申诉、控告检察 437
第三节 审判 438
刑事审判 438
经济审判 439
民事审判 439
行政审判 439
告诉申诉审理 440
执行案件受理 440
案件复查 440
法制宣传 441
第四节 司法行政 441
人民调解 442
律师事务 442
公证工作 442
第二十一章 劳动人事 443
第一节 劳动 443
劳动就业 443
劳动工资 445
劳动力管理 445
劳动保险与福利 449
劳动保护 450
第二节 人事 452
干部队伍 452
干部管理 453
编制管理 455
干部工资福利 455
干部离休退休 456
志愿兵制 457
征兵制 457
第二十二章 军事 457
募兵制 457
第一节 兵役制度 457
义务兵役制 458
预备兵役制 458
第二节 驻军 458
清军与太平军 458
军阀部队 459
国民革命军、国民党部队 459
人民军队 460
附:日本侵略军 463
第三节 地方武装 463
国民党地方武装 463
日伪地方武装 464
人民武装 464
民兵组织 469
第四节 民兵 469
民兵活动 470
第五节 重大兵事纪略 472
太平军转战铜陵 472
大通自立军起义 473
大通之役 473
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的战斗 474
新四军抗击日军的战斗 475
范家湾事件 476
国民党三战区围剿国民党一四四师的战斗 476
先遣渡江大队在铜陵的战斗 477
中路渡江大军在铜陵登陆 477
挂岭阻击战 478
第二十三章 教育 480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私塾 480
县学 480
第二节 学前教育 481
私塾 481
书院 481
第三节 普通教育 483
小学教育 483
中学教育 487
教学研究 490
第四节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492
专业教育 492
职业技术教育 493
第五节 成人教育 493
农民业余教育 494
职工业余教育 495
第六节 教师 496
教师队伍 496
进修培训 498
待遇 498
教育费附加 500
国家拨款 500
第七节 教育经费 500
勤工俭学收入 501
第八节 教育设施 501
第二十四章 科学技术 503
第一节 科研机构 503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04
第三节 科技普及 505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505
科普宣传 506
科技推广 506
信息交流 507
第四节 气象测报 507
地面观测 507
天气预报 508
第五节 地震测报与预防 508
科研成果 509
第六节 科技成果 509
学术成果 513
第二十五章 文化 515
第一节 群众文化 515
机构 515
文化活动 516
文艺创作 518
民间文艺 519
戏剧 533
第二节 戏剧 电影 533
电影 536
第三节 图书 档案 537
图书 537
档案 539
第四节 新闻 540
报刊 540
广播、电视 541
通讯报导 542
古遗迹 543
第五节 文物 胜迹 543
出土文物 544
风景 名胜 545
革命纪念地 546
第二十六章 医药卫生 547
第一节 卫生防疫 547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547
公共卫生 550
机构设施 552
第二节 医疗 552
卫生队伍 553
医疗技术 555
医疗制度 557
第三节 血吸虫病防治 558
查螺灭螺 559
查病治病 560
儿童保健 561
新法接生 561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61
妇女保健 562
第五节 医药 562
中药 562
西药 563
药政管理 56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564
民间传统体育 564
第二十七章 体育 564
职工体育 565
农民体育 566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67
幼儿体育 567
中小学体育 567
第三节 体育竞赛 568
历届运动会 568
竞赛成绩 569
体育队伍 572
第四节 队伍与设施 572
体育设施 573
第二十八章 风俗宗教 574
第一节 风俗 574
生产风俗 574
生活风俗 575
节日风俗 577
婚丧喜庆 578
社会新风 579
第二节 宗教 580
佛教 580
道教 580
基督教 580
伊斯兰教 582
第二十九章 方言 583
第一节 语音 583
声母 韵母 声调 583
变调和轻声 584
文、白异读 585
声韵拼合规律 585
第二节 词汇 586
词汇主要特点 586
方言常用词汇 587
第三节 语法 598
第四节 铜陵方言故事标音 599
附:洲区“无为话”概述 603
第一节 人物传 606
第三十章 人物 606
第二节 烈士表 618
附录 637
文献辑存 637
古代名人咏铜陵诗选 655
修志始末 660
铜陵县修志机构及其成员 662
《铜陵县志》编纂审稿人员及审定单位 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