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与骨的生物化学 1
一、概述 1
二、软骨的生化特点 2
三、硬骨的生化特点 4
(一)骨的化学组成 4
(二)硬骨的形成 7
四、骨代谢及其调节 8
(一)骨代谢 8
(三)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9
(二)钙代谢及其调节 9
(一)骨对运动的生化适应 12
五、骨代谢与运动 12
(二)骨龄与运动 13
第二章 骨骼肌的生物化学 17
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化学组成 17
(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17
(二)肌肉的化学组织 18
二、肌肉的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 21
(一)肌肉的收缩蛋白 21
(二)调节蛋白类 23
三、肌肉收缩与松弛的分子机理 25
(一)肌肉收缩的启动 26
(二)肌肉的松弛 27
(一)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化特点 30
四、骨骼肌纤维类型及其生化特征 30
(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32
五、运动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 33
(一)训练能否使两类肌纤维互相转化 33
(二)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 34
(三)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37
(四)训练对两类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 39
(五)运动训练时两类肌纤维的动员 40
第三章 酶与训练引起的酶适应 41
一、酶的概述 41
(一)什么是酶 41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 42
(三)酶促反应的特点 43
(四)同功酶在骨骼肌中的分布 44
(一)酶的分子组成 45
二、酶的化学结构与功能 45
(二)辅酶的结构与功能 46
三、酶的作用机理 50
(一)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0
(二)酶的催化作用过程 51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52
(一)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
(二)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
(三)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53
(四)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53
(一)训练对骨骼肌酶活性的影响 54
(五)激活剂与抑制剂 54
五、运动训练的酶适应 54
(三)酶适应的生化分析 56
(二)训练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56
第四章 激素与训练引起的激素反应 60
一、激素概述 60
二、激素作用的原理 62
(一)通过细胞膜受体作用的原理 62
(一)甲状腺激素 63
三、激素与运动 63
(二)通过细胞膜内受体作用的原理 63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65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 69
(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72
(五)生长激素(GH) 74
(六)性激素 77
第五章 运动时能量的供应 82
一、概述 82
二、肌肉活动的燃料 84
(一)糖 84
(二)脂类 86
(三)肌肉活动中蛋白质分解供能浅述 89
三、燃料中能量的释放 89
(一)糖分子中能量的释放与转移 90
(二)脂肪的燃烧(氧化) 94
四、运动时的供能系统 99
(一)磷酸原(ATP-CP)系统 100
(二)乳酸能系统 103
(三)有氧氧化系统 103
(四)运动与能量连续统一体 105
五、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108
(一)各种运动项目与训练方法的供能代谢特点 108
(二)无氧代谢训练法 109
(三)有氧代谢训练法 112
(四)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的简易评定 114
第六章 运动素质的生物化学基础 116
一、力量训练对肌肉的生化影响 116
二、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 120
三、一般耐力训练 121
(一)骨骼肌中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多 121
(二)肌肉中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增强 122
(三)肌糖原和甘油三酯贮量增加 123
(六)肌纤维类型的选择性肥大 125
(四)糖原无氧酵解能力降低 125
(五)高能磷化物的贮备量增加 125
第七章 营养与运动能力 129
一、运动员营养和营养素 129
二、运动员营养的基本要求 131
(一)满足运动员的热能需要 131
(二)营养素的摄入量要适量,注意膳食平衡 131
(五)运动员膳食制度要合理 133
(六)食物应多样化 133
三、运动员的热能代谢 133
(四)食物的烹调和保存方法要合理 133
(三)食物的体积要小,而发热量要高,营养素要全,容易消化 133
(一)人体的热能消耗 134
(二)热能消耗的测定 135
(三)热能供给标准 151
四、运动员营养的特点 154
(一)运动和蛋白质营养 154
(二)运动和脂肪营养 155
(三)运动和糖的营养 158
(四)水对运动员的重要性 160
(五)无机盐对运动员的重要性 161
(六)运动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 164
五、运动员饮食的合理安排 167
六、运动员比赛期的营养 168
(一)赛前饮食 169
(二)赛中饮食 169
(三)赛后饮食 169
七、某些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170
八、运动员减轻体重时期的营养问题 171
(一)减轻体重的量不要过多或过快 172
(二)减重期间的饮食 172
(三)妥善处理减重后的饥饿感 172
(四)保证机体基本的水分需要 172
(五)减重阶段(赛前十天) 172
(二)途中饮料配方 173
(一)运动员饮料的补充目的 173
九、运动员的饮料 173
十、运动员膳食中应注意的问题 174
(一)运动员的食物要多样化 174
(二)要兼顾酸性与碱性食品的配合 174
(三)最大限度地保持食物中的营养素 174
(四)满足运动员合理饮食的各项基本要求 174
(五)一般情况下不用药物制剂补充营养 174
第八章 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化学 177
一、概述 177
二、疲劳的分类方法 178
(一)短时间剧烈运动中疲劳的生物化学分析 179
三、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 179
(二)长时间运动中疲劳的生物化学分析 182
四、消除和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的方法 185
(一)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185
(二)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的方法 185
第九章 运动后核复过程的生物化学 187
一、概述 187
二、能源物质的超量恢复 187
三、肌肉中磷酸原(ATP-CP)贮备的恢复 190
(一)持续运动时ATP和CP的恢复 190
(二)间歇运动中ATP和CP的恢复 191
(二)氧合肌红蛋白恢复的特点 192
四、氧合肌红蛋白的完全恢复 192
(一)运动时肌红蛋白的作用 192
五、肌糖原贮备的恢复 193
(一)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 193
(二)长时间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 194
(三)肌糖原充填(超量恢复) 196
六、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消除 199
(一)乳酸消除的速度 199
(二)运动性恢复对乳酸消除的影响 201
一、训练程度的生物化学评定 204
(一)人体在相对安静时身体机能的生化变化 204
第十章 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生物化学评定 204
(二)人体在定量负荷后的生化变化 206
(三)人体在极限强度负荷后的生化变化 206
二、运动后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208
(一)血红蛋白(Hb) 208
(二)血尿素氮 209
(三)磷酸肌酸激酶(CPK) 212
(四)血乳酸 213
(五)尿蛋白 214
(六)尿胆元 215
(七)尿肌酐 216
附录一 常用运动生化名词解释 219
附录二 人体血液、尿液、汗液检验正常值 235
一、血液化学检验正常值 235
(一)全血 235
(二)血清 236
二、尿液化验正常值 238
附录三 常用食物成分表 240
附录四 常用生化名词缩写 250
附录五 常用度量衡 259
一、国际单位制与统一公制计量单位对照 259
二、计量单位换算 260
主要参考书目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