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章 学术研究队伍 21
第一节 学者 22
第二节 学术研究机构 30
第三节 学术团体 58
第二章 学术著作 114
第一节 综合类 115
第二节 哲学类 129
第三节 经济学类 158
第四节 政治学类 184
第五节 法学类 194
第六节 社会学类 209
第七节 教育学类 236
第八节 语言文学类 270
第九节 历史学类 330
第三章 学术流派 373
第一节 东周秦汉沛老子道家学派 374
第二节 东周秦汉吴孙子兵家学派 379
第三节 西汉沛籍淮南子杂家学派 384
第四节 西汉江都相董仲舒公羊春秋家学派 388
第五节 西汉末沛籍刘向刘歆校雠家学派 393
第六节 东晋南朝丹阳葛洪陶弘景道教思想家学派 399
第七节 东晋南朝建康韩伯皇侃经学南学派 404
第八节 东晋南朝建康范缜神灭论学派 411
第九节 南朝齐梁间建康刘勰钟嵘文学评论学派 415
第十节 南朝建康周颙沈约汉语音韵学派 424
第十一节 唐代扬州曹宪李善 《文选》学 学派 429
第十二节 唐代彭城籍刘知几历史家学派 431
第十三节 唐代丹阳主簿啖助春秋家学派 434
第十四节 南唐广陵徐铉徐锴 《说文》学 学派 436
第十五节 北宋苏州范仲淹胡瑗理学开山学派 438
第十六节 北宋欧阳修学派(江苏部分) 443
第十七节 北宋金陵王安石新学学派 445
第十八节 北宋京口苏颂沈括科学哲学学派 448
第十九节 明代泰州学派 451
第二十节 明末无锡东林学派 454
第二十一节 清初昆山顾炎武朴学开山学派 458
第二十二节 清代淮安阎若璩学派 461
第二十三节 清代苏州(吴)学派 464
第二十四节 清代扬州学派 467
第二十五节 清代常州(阳湖)学派 474
第四章 学术讨论 478
第一节 综合类 479
第二节 哲学类 486
第三节 经济学类 497
第四节 政治学类 519
第五节 法学类 523
第六节 社会学类 528
第七节 教育学类 538
第八节 语言文学类 549
第九节 历史学类 560
第五章 学术社会服务 573
第一节 学术演讲、讲座、学习班 573
第二节 学术试验 583
第三节 学术调查、考察 586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 595
第五节 其它学术社会服务(展览、庆祝会、电视片、比赛) 596
第六章 海内外学术交流 599
第一节 来访 599
第二节 出访 610
第七章 学术管理 613
第一节 学术团体管理 613
第二节 学术职称(职务)管理 623
第三节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 627
第四节 哲学社会科学评奖 630
附录 637
大事年表 637
编纂始末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