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教书治学风雨路 3
1946~1949年 3
1950~1956年 12
1957~1965年 19
1966~1977年 23
1978~1998年 26
五十年教书治学经验谈 35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35
在首届北京大学文科论坛上的演讲 38
《北大研究生论文集》(文科版)序 43
《学者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智能》序 45
对21世纪人文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 48
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的谈话 65
接受《走进崇高》杂志记者采访的谈话 67
才、学、识 70
治学四法 73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75
我的学术研究特点 78
我的学术研究范围 80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 81
我的义理 83
一些具体的想法 85
佛教梵语研究 93
吐火罗文的研究 96
《糖史》 98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101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103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105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107
满招损,谦受益 109
我害怕“天才” 111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113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116
一寸光阴不可轻 118
与北大附中师生的谈话 121
校风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 125
我看北大 125
我和北大 129
春满燕园 133
春归燕园 135
燕园盛夏 138
《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序 141
巍巍上庠 百年星辰 146
《中国文化书院十五周年华诞纪念论文集》序 152
致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作品展的贺信 155
《燕园师林》第四集序 156
大学的台柱是教师 158
祝贺母校山东大学百岁华诞 159
与聊城大学领导同志的谈话 163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165
新时期教育战线面临的任务 171
文理结合 171
《江苏当代著名学者丛书》序 171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读后感 173
科学应该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177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清华大学联合召开的“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179
文化交流 180
学人寄语 180
拿来和送去 182
《汉学研究》序 185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189
东学西渐与“东化” 192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201
《海外中国学家译文丛书》序 211
答《电影艺术》杂志记者荣韦菁问 216
弘扬国学 222
国学漫谈 222
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 226
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227
致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贺信 229
《季羡林说国学》代前言 230
在中国亚非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32
环境保护 234
“天人合一”新解 234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242
走向天人合一 261
《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序 263
《道统论》序 265
教育公平 266
为北京民办圆明园学院题词 266
与圆明园学院学生的谈话 267
与采访圆明园学院的央视记者的谈话 268
尊师重道 269
尊师重道 269
对“尊师重道”的评论 271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272
教授价值 275
与助手蔡德贵的谈话 275
论博士 276
论教授 278
出国留学 280
颂中华民族故土园 280
漫谈出国 281
我对出国留学的看法 283
《神州学人丛书》序 286
外语教学 291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 291
学习哪一种外国语 295
怎样学习外国语 299
谈翻译 304
翻译的危机 309
《中国翻译词典》序 315
教育经费 317
答(原)凤凰卫视主持人杨澜问 317
附录 季羡林年谱简编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