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
前言 1
1 问题的提出 1
1.1 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3
1.1.1 中国现存贫富差距的性质 4
1.1.2 中国现存贫富差距的程度 5
1.1.3 中国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 7
1.2 学术上面临的主要课题 9
1.2.1 贫富差距研究与收入分配差别研究的差别 9
1.2.2 关于两个 倒U曲线 及其验证 12
1.2.3 关于贫富差距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综合研究 15
1.2.4 中外贫富差距比较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17
1.2.5 关于贫富差距控制机制中的基本问题 19
1.3 小结:本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特点 21
1.3.1 本书的主要研究范围 21
1.3.2 本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 23
2 贫富差距:概念与测度方法 27
2.1 贫富差距的概念 29
2.1.1 贫富分化 29
2.1.2 贫富差距 33
2.2 两极分化的过程含义与 极 的概念 37
2.2.1 广义两极分化和狭义两极分化 37
2.2.2 沃尔夫森的 两极分化 概念和测度方法评析 38
2.2.3 两极的确定:均衡与适度 41
2.3 贫富差距的测度 45
2.3.1 曲线和数值测度方法 45
2.3.2 几种指数测度方法 48
2.3.3 财产集中度:对财富差距的测度 52
2.3.4 小结:对贫富差距 双重测度 问题的探讨 55
3 国外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和不同模式 61
3.1 美国:中等程度的贫富差距,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63
3.1.1 美国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 64
3.1.2 美国贫富差距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68
3.1.3 小结:美国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 73
3.2 巴西:高程度的贫富差距,低程度的社会保障 74
3.2.1 巴西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 74
3.2.2 巴西政府在扩大贫富差距中的作用 76
3.2.3 小结:巴西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 77
3.3 韩国:低程度的贫富差距,低程度的社会保障 78
3.3.1 韩国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 78
3.3.2 韩国贫富差距较小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 80
3.3.3 韩国政府在抑制贫富差距中的作用 82
3.3.4 小结:韩国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 86
3.4 瑞典:低程度的差距,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87
3.4.1 瑞典及北欧诸国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 87
3.4.2 高程度、大范围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协高阶级阶层矛盾 88
3.4.3 小结:瑞典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 90
4 中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实际状况 91
4.1 改革之前的贫富差距 93
4.1.1 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导向 93
4.1.2 特殊形态的有限贫富差距 97
4.1.3 准身份制度 和对某些阶层的实物分配 100
4.1.4 小结 104
4.2 中国改革以来的贫富差距 107
4.2.1 分配模式的根本变化--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07
4.2.2 收入差距(1):对收入的结构性分析 110
4.2.3 收入差距(2):地区和行业差距 113
4.2.4 收入差距(3):城镇内部的差距 116
4.2.5 收入差距(4):农村内部的差距 118
4.2.6 收入差距(5):城乡之间的差距与 赵氏X图形 120
4.2.7 财富差距(1):金融资产 123
4.2.8 财富差距(2):实物资产 126
4.2.9 平均主义依然存在 129
4.2.10 远不完善的社会保障 132
4.2.11 小结: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综合分析 136
5 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制约因素体系 145
5.1 研究贫富差距制约因素体系的意义 147
5.1.1 研究贫富差距制约因素体系的一般意义 147
5.1.2 当代中国贫富差距现象作为研究个案的特殊意义 150
5.1.3 制约因素 的概念 151
5.1.4 制约因素体系 153
5.2 促成贫富差距的因素(一):自然和历史因素 155
5.2.1 自然资源的相对不足和生态条件的悬殊 155
5.2.2 尚未完全克服的 城乡二元结构 157
5.2.3 农村人口的过度膨胀与劳动力供给充足 160
5.2.4 传统的婚姻习俗 162
5.2.5 基础教育水准的低下与人力资本投入的不均衡 163
5.2.6 胜者全得 的社会机制 168
5.3 促成贫富差距的因素(二):既成的体制和政策因素 170
5.3.1 反对平均主义的政策导向 170
5.3.2 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客观存在着的剥削 171
5.3.3 对外开放和特区政策 175
5.3.4 税制改革滞后 177
5.3.5 寻租和其他腐败行为 179
5.3.6 灰色收入 180
5.3.7 垄断行业的存在 182
5.3.8 退休年龄偏低 183
5.3.9 通货膨胀 185
5.4 促成贫富差距的因素(三):生成中的体制和政策因素 186
5.4.1 住房体制改革 186
5.4.2 股份制改革和财产收入的增加 188
5.4.3 失业和 下岗 190
5.5 限制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一):既成的因素 192
5.5.1 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和社会、政治制度 192
5.5.2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法定地位 195
5.5.3 共同富裕 的目标制约 196
5.5.4 作为一种文化的 均贫富 观念 197
5.6 限制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二):生成中的因素 199
5.6.1 劳动力的社会流动 199
5.6.2 农民阶级的迅速分化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01
5.7.1 经济的 负增长 或低速增长 204
5.7 目前在中国尚不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204
5.7.2 工会 205
5.7.3 男女收入不平等 207
5.7.4 慈善事业 208
5.8 综合分析: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成因的几点总体认识 210
5.8.1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复杂性 210
5.8.2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长期性 212
5.8.3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需要耐心和理性 214
6 政府控制与模式、原则的选择 217
6.1.1 模式的 基本问题 与政府在模式确定中的作用 219
6.1 模式的基本问题与模式的分类 219
6.1.2 差距的相对性与模式的动态性 222
6.1.3 收入差距程度标准的确定 224
6.1.4 三种收入分配模式 227
6.1.5 规律性、 共同富裕 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230
6.2 具体模式的选择 234
6.2.1 转型时期的具体模式(城镇):中等程度的差距+中等水平的社会保障 234
6.2.2 转型时期的具体模式(乡村):中等偏上程度的差距+中等偏下水平的社会保障 240
6.2.3 转型时期后的预计模式(城乡一体):中等程度的差距+中等水平的社会保障 243
6.3 原则的选择 246
6.3.1 继续反对平均主义,但要警惕两极分化 246
6.3.2 容忍必要差距,调节过大差距,杜绝不当差距 247
6.3.3 世纪之交:加大调控力度的适当时机 248
7 政府控制与对策组合 251
7.1 关于贫富差距的控制性政策 253
7.1.1 坚持从严控制人口数量 253
7.1.2 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投入结构,提高人口质量 254
7.1.3 降低农业劳动者比例,实现农业产业化 256
7.1.4 改善转移支付,加强区域协调,实现地区平衡发展 257
7.1.5 调整消费制度 259
7.1.6 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从严控制农村的贫富差距 260
7.1.7 动员民间力量缩小贫富差距 261
7.2 关于分富差距的限制性政策 263
7.2.1 完善个人所得税,建立社会保障税 263
7.2.2 建立遗产税与适当限制 巨富 的成长 265
7.2.3 加强对企业初次分配和单位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 270
7.2.4 加大对个人收入法律监督和金融监管的力度 271
7.3 关于控制贫富差距的若干综合性政策问题 273
7.3.1 当代中国控制贫富差距的最大难点:城市化进程滞后 273
7.3.2 当代中国控制贫富差距的最大任务:加快城市化进程 276
7.3.3 加强政策协调、机构协调、舆论协调 280
7.3.4 调整舆论环境,宣传勤劳致富和知识致富 281
8 贫富差距的政治分析:民主建设与政治发展 283
8.1 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285
8.1.1 民主建设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所遇到的 双重挑战 285
8.1.2 贫富差距(金钱因素)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挑战 288
8.1.3 扬长避短,正确处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 292
8.2 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阶层关系 298
8.2.1 正确处理阶层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298
8.2.2 贫富差距增加了调整阶层关系和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复杂性 299
8.2.3 在现代化和改革的旗帜下建立社会各阶层的巩固的政治联盟 303
8.2.4 寻求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方法 306
8.3 规范政治和政府行为在控制贫富差距现象中的作用 308
8.3.1 腐败的根本原因和根本性的腐败是什么? 308
8.3.2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310
8.3.3 公民收入显性化,官员收入公开化 312
8.3.4 减少 设租 渠道,加快 过渡 速度 313
8.3.5 绝对禁止 赞助 政治活动,防止 以钱谋权 和 商政互动 315
8.3.7 小结:政策的稳定、政策的调整和政策的必要发展 317
结语: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道路 319
主要参考文献 329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