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庆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7117005661
  • 页数:521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正常肝脏的解剖和生理 陈郁焜 1

第一节肝脏的解剖学 1

一、位置 1

二、形态 1

三、分叶 3

四、血管和肝管 4

第二节肝脏的组织学 5

一、被膜和支架 5

二、肝小叶 5

三、肝腺泡 6

四、肝实质的组织结构 7

第三节肝脏的生理学 10

一、排泄作用 11

二、代谢作用 11

三、解毒作用 14

四、造血作用 14

五、凝血作用 15

第二章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姚集鲁 16

第一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16

一、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18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理化性质 20

四、甲型肝炎的特异性抗体 21

三、甲型肝炎病毒的检出 21

五、甲型肝炎病毒的人类实验感染 23

六、甲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实验感染 24

七、甲型肝炎病毒的组织培养 28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28

一、乙型肝炎抗原的发现及其特异性 28

二、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及其命名 30

三、乙型肝炎抗原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31

四、血清中乙型肝炎抗原的颗粒数量 32

五、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33

六、乙型肝炎抗原颗粒的生物学意义 33

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 34

八、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抗体 37

九、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 40

十、乙型肝炎的动物实验感染 41

十一、乙型肝炎病毒的组织培养 42

第三节 δ抗原(δ因子) 43

第四节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学 44

第三章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彭文伟 51

第一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51

一、简史 51

二、传染源 51

三、传播途径 53

四、易感性与免疫力 55

五、流行病学特征 56

一、简史 59

第二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59

二、传染源 60

三、传播途径 65

四、易感性与免疫力 76

五、流行病学特征 78

第三节 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82

一、简史 82

二、传染源 83

三、传播途径 84

五、流行病学特征 86

四、易感性与免疫力 86

第四章病毒性肝炎病理学 曾慧馨 90

第一节急性病毒性肝炎 91

一、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91

二、肝细胞的再生 97

三、肝细胞排列紊乱 99

四、胆汁淤积现象 99

五、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99

六、血窦内皮细胞增生 100

第二节重症病毒性肝炎 101

一、急性肝坏死 101

三、其他脏器改变 103

二、亚急性肝坏死 103

第三节慢性迁延性病毒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 104

肝炎 104

一、增生性改变 104

二、肝细胞病变 105

三、炎症细胞成份改变 106

四、星形细胞的增生 106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病理研究 106

一、肝炎病毒的抗原和病毒颗粒的细胞内定位 106

二、肝细胞内与血清中HBAg的分布 108

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的肝外损害 109

第六节肝硬变病理学 110

一、门脉性肝硬变 111

二、坏死后性肝硬变 113

第五章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彭文伟 119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学 119

一、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119

二、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反应 122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时免疫机理参与的组织损伤 131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各临床类型的免疫病理学 136

五、甲型和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140

六、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δ因子感染的发病机理 141

第二节 动物实验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142

一、网状内皮系统与巨噬细胞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上的作用 143

四、影响病毒性肝炎的外因 144

五、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 144

三、影响病毒性肝炎的宿主因素 144

二、肝细胞溶酶体的作用 144

六、其他嗜肝DNA病毒(Hepa DNA virus)的 146

动物模型 146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时的微循环障碍 147

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47

二、其他微循环障碍 148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时水与电解质的代谢紊 149

乱 149

一、重症肝炎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149

二、腹水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 152

三、慢性肝炎时的肾小管性酸中毒 155

四、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56

第六章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周庆均 162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 162

一、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162

二、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167

三、重症病毒性肝炎 168

四、淤胆性病毒性肝炎 174

五、慢性病毒性肝炎 174

六、小儿病毒性肝炎 177

七、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178

八、妊娠期病毒性肝炎 180

九、狼疮样肝炎(lupoidhepatitis) 186

二、发热 187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187

一、起病 187

三、畏寒发冷 188

四、疲倦乏力 188

五、体重减轻 188

六、消化道症状 189

七、肝区痛 190

八、呼吸道症状 190

九、神经系统症状 190

十、黄疸 191

十一、皮肤黝黑 192

十四、肝掌 193

十三、蜘蛛痣 193

十二、皮肤瘙痒 193

十五、毛细血管扩张 194

十六、水肿 194

十七、出血 194

十八、束臂试验 194

十九、肝臭味 194

二十、性激素平衡失调引起的症状 195

二十一、肝肿大 195

二十二、肝压痛及肝区叩击痛 196

二十三、脾肿大 196

二十四、腹水 197

二十五、肝性昏迷 198

二十六、病毒性肝炎的眼部症状和体征 204

二十七、病毒性肝炎的心电图变化 205

二十八、食道和胃的变化 207

二十九、基础代谢 208

三十、甲皱微循环的变化 208

第七章病毒性肝炎的合并症 王飞 213

第一节消化系统的合并症 213

一、胆管炎、胆囊炎 213

二、胰腺疾病 214

三、食道、胃肠病变 216

四、流涎症 218

五、肝脂肪变性 218

六、原发性肝癌 219

第二节糖代谢障碍 221

一、血糖过低 221

二、糖尿病 222

第三节神经系统合并症 225

一、精神机能紊乱 225

二、神经功能改变 226

第四节皮肤合并症 228

第五节关节及肌肉合并症 229

一、关节合并症 229

二、多发性肌炎 230

第六节肾脏合并症 231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 234

第七节循环系统的合并症 234

二、心脏疾患 235

第八节渗出性胸膜炎 237

第九节血液系统合并症 238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38

二、粒细胞缺乏症 240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242

四、溶血性贫血 245

第十节合并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249

第十一节合并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 249

四、合并肺结核 250

三、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等 250

二、合并水痘 250

一、合并风疹 250

第十二节合并其他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50

五、合并内脏真菌病 251

六、合并血吸虫病 252

七、合并华支睾吸虫病 252

八、合并梨形鞭毛虫感染 253

第八章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259

第一节肝功能检查 259

一、血清酶活性测定 259

二、胆色素代谢功能试验 269

三、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273

四、血浆氨基酸测定 277

五、染料排泄功能试验 279

六、与肝炎有关的凝血功能试验 280

七、血清铁测定 282

八、血氨测定 283

九、肝功能检查结语 284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免疫学检 285

查 285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85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87

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92

四、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93

五、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的检测 294

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 294

八、乙型肝炎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查 295

七、Dane颗粒的检测 295

九、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96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的非特异性免疫学检 296

查 陈郁焜 296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296

二、总补体和补体C3测定 298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298

四、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 299

五、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查 301

六、甲胎蛋白的检测 302

七、免疫学检查的选择和应用 304

二、血液化学检查 305

一、血液学检查 305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的其他实验室检 305

查 肖杰生 305

三、尿液检查 309

四、粪便检查 309

第九章病毒性肝炎的特殊检查 312

第一节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周庆均 312

一、临床应用 312

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禁忌证 312

三、穿刺前病人的准备 312

四、肝穿刺应用的器械 313

五、患者的姿势和穿刺部位 313

六、穿刺方法及步骤 314

七、肝穿刺后患者的护理 315

八、肝穿刺的并发症 315

九、肝穿刺注意事项 316

十一、病毒性肝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 317

病理诊断指标 317

十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诊断价值 317

十、肝穿刺的病死率 318

〔附〕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 318

第二节腹腔镜检查 周庆均 321

一、临床应用 321

二、腹腔镜检查所见 321

三、腹腔镜检查术的操作 322

四、腹腔镜检查失败原因和并发症 323

第三节肝脏X线检查 周庆均 324

第四节放射性同位素肝脏扫描检查 周庆均 324

一、放射性胶体肝扫描 324

二、放射性染料肝扫描 326

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诊断 张嗣汶 327

一、超声诊断肝炎在临床使用中的意义 327

二、波型及图型的命名 328

三、正常肝波型和图型及肝各径线测值 332

四、脾脏的波型和图型及各径线测值 336

五、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的超声诊断 340

六、超声对黄疸的鉴别诊断 344

七、防止超声误诊的注意事项 346

第十章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误 350

诊 周庆均 350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350

一、接触史 350

二、注射史 350

三、病史 351

四、肝脏检查 351

五、肝肿大问题 354

六、脾脏检查 358

七、黄疸检查 359

第二节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 360

一、黄疸型的鉴别诊断 364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364

二、无黄疸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373

三、无黄疸型急性期或黄疸型的黄疸前期与 377

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377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的误诊 377

一、肝炎病人误诊为其他疾病 377

二、其他疾病误诊为肝炎 380

三、提高肝炎诊断率的意见 382

第五节结语 382

一、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求 382

二、病毒性肝炎各种临床类型的诊断 383

〔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386

第一节 中医对黄疸型肝炎的认识和治疗 393

一、中医有关黄疸的记载简述 393

第十一章 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辨证论 393

治 肖杰生 393

二、中医对黄疸型肝炎的辨证论治 397

三、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提要 401

第二节 中医对无黄疸型肝炎的认识和治 402

疗 402

一、中医对“胁痛”、“癥积”的认识 402

二、中医对无黄疸型肝炎的分型论治 405

三、无黄疸型肝炎中医治疗提要 408

一、休息 411

第十二章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11

第一节一般治疗 罗章炎 411

二、饮食与营养 412

第二节药物治疗 罗章炎 415

一、葡萄糖及其他有关糖类制剂 415

二、白蛋白及血浆 416

三、维生素类 417

四、肝制剂 420

五、去脂质药物 420

六、其他药物治疗 421

一、五味子 425

第三节单味中草药治疗病毒性肝炎 罗章炎 425

二、联苯双酯 427

三、垂盆草 428

四、齐墩果酸 428

五、水飞蓟 429

六、云芝 430

七、板蓝根 430

八、当归 431

九、丹参 431

十、黄芩甙 432

十一、毛冬青 432

第四节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 433

疗 罗章炎 433

十二、山豆根 433

一、免疫抑制剂 434

二、免疫促进剂 439

三、抗病毒药物 443

第五节重症肝炎的治疗 周庆均 447

一、治疗原则 447

二、中医中药治疗 448

三、肝昏迷的治疗 449

四、生理性代谢物质的替代疗法 455

五、脑水肿的治疗 455

六、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456

七、腹水的治疗 457

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458

九、血钾过低的治疗 459

十、糖代谢紊乱的治疗 459

十一、血制品、蛋白制剂治疗 460

十二、控制合并感染 460

十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461

十四、活跃微循环疗法 462

十五、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治疗 (G-I疗法) 462

十六、胸腺肽 462

十七、前列腺素 463

十八、护肝治疗 463

十九、其他治疗 463

二十一、治疗期间应注意事项 464

二十、应重视支持、对症疗法和护理工作 464

第六节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周庆均 465

第七节合并症治疗 周庆均 466

一、合并肺结核的治疗 466

二、合并寄生虫病的治疗 467

三、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467

四、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治疗 468

五、肝炎合并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468

六、病毒性肝炎合并外科疾患时的手术问题 469

〔附〕病毒性肝炎治愈标准 470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自然愈复过程 476

二、急性肝炎演变为慢性肝炎的发生率 476

第一节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476

第十三章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姚集鲁 476

三、急性肝炎影响预后的因素 478

四、急性肝炎的预后估计指标 483

五、急性肝炎演变为慢性肝炎的机理 485

第二节慢性迁延性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预 485

后 485

一、慢性迁延性肝炎的预后 485

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预后 486

三、肝炎后肝硬变 487

四、肝炎、肝硬变与肝癌 487

二、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488

一、重症肝炎的病死率 488

第三节重症肝炎的预后 488

三、重症肝炎的预后估计指标 491

四、重症肝炎生存者的转归 493

第十四章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何雅明 497

第一节流行病学调查 497

一、人群的调查 497

二、环境的调查 498

三、实验室检查 498

第二节对传染源的处理措施 498

一、传染源的登记 498

二、病人的隔离 498

三、病毒携带者的处理 500

五、输血员的管理 503

四、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503

第三节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504

一、病毒性肝炎疫源地消毒 504

二、切断传染途径的具体措施 505

第四节保护易感者 507

一、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507

二、自动免疫 511

三、被动免疫与自动免疫的同时应用 514

四、中草药预防 516

五、其他措施 516

第五节卫生宣传教育 517

第六节结语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