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继明主笔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0634218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三大阶层界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1

第一节 用阶级分析观点所划分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1

一、工人阶级 2

二、知识分子 6

三、农民阶级 7

第二节 “身分”、“角色”框架下的干部、工人和农民 10

一、城乡居民的划分 10

二、工人和干部的划分 12

三、职工与非职工的划分 15

第三节 三大阶层在转型期的特点 15

一、工人阶层内部的变化 16

二、知识分子构成的变化 16

三、农民阶层的变化 18

第一节 城乡收入分配的历史和现状 22

第二章 工农相对收入差别的现状 22

一、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过程 23

二、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过程 31

三、城乡相对收入的变化过程 36

第二节 中国工农收入的历史和现状 47

一、农民收入的变化过程 47

二、工人收入的变化过程 50

三、工农相对收入差别 54

第三章 脑体劳动者相对收入差别 59

第一节 脑力劳动收入和体力劳动收入的界定 59

一、脑力劳动收入与体力劳动收入 59

二、脑力劳动的特殊重要作用 6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脑体收入状况 63

一、第一个时期:1957年以前 64

三、第三个时期:1962一1978年 65

二、第二个时期:1957—1962年 65

第三节 “脑体倒挂”及其影响 66

一、“脑体倒挂”命题的提出 66

二、“脑体倒挂”的不良影响 68

三、“脑体倒挂”的成因 70

第四节 “脑体倒挂”的消除 72

第四章 相对收入差别的理论分析 76

第一节 分工与交换的产生 77

一、经济学说史上对分工和交换起源的探讨 77

二、比较利益是社会分工和交换产生的条件 80

三、比较利益是由相对生产力(或相对成本)的差别决定的 83

四、相对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专业化分工的方向 91

五、农业内部以及工农业之间分工交换的产生和发展 92

一、两个不同的单个生产者之间产品交换比例的确定 99

第二节 交换比例的确定 99

二、两个部门之间产品交换比例的确定 103

第三节 比较生产力与广义价值 105

一、比较成本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105

二、比较生产力与广义价值量成正比 106

三、比较生产力的变化 109

四、广义价值和等价交换 111

第四节 多部门之间的商品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112

一、由两部门向三部门的扩展 112

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113

三、n部门交换模型 114

四、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价值的确定 118

第五节 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辨析 122

一、价值内涵的历史演变 123

二、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矛盾 125

三、马克思价值规定的缺陷 127

四、广义等价交换与狭义等价交换 129

第六节 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 132

一、生产是分配的基础 132

二、交换是生产与分配的媒介 133

三、价值决定和收入决定的关系 133

四、中国三大阶层相对收入的理论模型 134

第五章 相对收入的计量模型 138

第一节 关于模型设计的考虑 138

一、收入函数模型及其存在的问题 138

二、生产函数模型及其存在的问题 141

第二节 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模型 143

一、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143

二、自然差距程度 146

三、比较生产力与自然差距 149

第三节 脑体劳动者相对收入决定模型 152

第六章 相对收入差别形成的历史 156

第一节 历史上城乡相对收入差别的形成与演变 156

一、第一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末 157

二、第二阶段:从清末到民初 158

三、第三阶段:从中华民国成立到解放初 164

第二节 历史上的工农差别 167

一、从西汉到明清 167

二、近代中国的工农收入 168

第三节 脑体劳动收入差别的形成 180

第七章 决定相对收入差别的其他因素 184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的剪刀差 184

一、剪刀差的本质和作用 184

二、剪刀差对中国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 195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演进 202

第二节 城乡之间人口的非流动性:户籍制度,对农民进城的诸多限制 202

二、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刚性的效应 205

第三节 经济政策的演变和改革重心的偏移 210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一1977年 211

二、改革发展时期:1978—1997年 215

第四节 重体轻脑的理论根源 218

一、生产劳动一般、特殊和个别 218

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 224

三、经济学说史上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228

第八章 现阶段公平分配原则和政策建议 232

第一节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32

一、平等的涵义及其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233

二、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36

一、公平(equity,fairness,justice)的涵义 238

第二节 公平分配的标准 238

二、公平分配的标准 239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 241

一、选择现阶段公平分配原则的依据 241

二、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246

第四节 对我国三大阶层相对收入分配现状的规范分析 252

一、由比较生产力差别决定的相对收入差别应该维护 252

二、超过比较生产力差别的收入差别应该缩小乃至消除 254

三、按照比较生产力差别尚未达到的收入差别应该扩大 256

第五节 若干政策建议 256

一、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比较生产力水平 256

二、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歧视,促进城乡劳动力的流动 260

三、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大力改善脑力劳动者待遇 267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高效、稳定的发展 270

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