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简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家骥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11027169
  • 页数:48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清史简况 1

第一章 清入关前史——清王朝的兴起 1

一、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的崛起 1

二、征服海西、东海女真,建立八旗制度与后金政权 3

三、进占辽沈,定都沈阳 8

四、皇太极继位与天聪朝政 9

五、皇太极称帝与满蒙汉联合政权的建立 15

六、扫清入关障碍及顺治登基 16

第二章 清初建立与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19

一、清兵入关,定鼎燕京 19

二、消灭南明,统一全国 20

三、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 24

四、八旗贵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八旗中央集权化的形成 25

五、满族为主体满汉联合统治体制的建立 27

(一)仿行明制及满汉联合——中央机构的满汉复职制 27

(二)地方上的以汉治权 29

(三)广泛招徕汉族士人、官僚 30

(四)八旗驻防及绿营的广泛设置 32

(五)建立新朝税收制度 32

(六)圈地、投充及逃人法 33

六、清初的社会经济 35

第三章 康雍乾盛世 37

一、盛世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王朝财政 38

(一)农业 38

(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市镇经济的繁荣 41

(三)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45

(四)中外贸易 47

(五)财政收入 49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0

(一)蒙古诸部与清中央的关系 51

(二)平定噶尔丹叛乱 52

(三)对漠北蒙古的统辖 53

(四)康熙未雍正中的再征准部 54

(五)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及经营青海 55

(六)西南的改土归流与平定大小金川 56

(七)平定淮、回二部,统一天山南北 57

(八)土尔扈特部回归 59

(九)治理西藏 60

(十)边疆其他地区的统辖及少数民族治理 63

(十一)边疆地区的开发及其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64

三、盛世时期的对外关系 70

(一)与周边诸藩属国的关系 70

(二)耶稣会士来华 73

(三)中俄关系 74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及其政治影响 76

(一)中央对地方控驭、统治的加强 76

(二)专制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强化 77

(三)思想统治的加强与深化 83

(四)专制集权对王朝政治的影响 85

五、盛世时期的社会问题 86

(一)人口激增 86

(二)吏治问题 88

(三)官逼民反 89

第四章 清王朝的中衰——嘉道咸时期的社会与政治 92

一、嘉庆初政 92

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93

三、吏治败坏的恶性发展 99

四、财政支绌,武备废驰 107

(一)财政收支“入少出多”,库存不断减少 107

(二)武备废弛 110

五、人口爆炸性增殖与社会就业的严重矛盾 111

六、民变频生与大规模反政府活动的总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 113

(一)嘉道两朝的社会矛盾与民变的频发 113

(二)太平天国起义与捻军起义 116

(一)英国的侵华计划及其发展 119

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清王朝的对策 119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对清王朝的影响 120

(三)英法联军之役 127

第五章 同治及光绪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 13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王朝政治的影响 131

二、列强经济侵略的扩大和深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36

三、师夷之技以“自强”“求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140

(一)辛酉政变及洋务派权力地位的确立 141

(二)洋务运动 142

四、 汉人督抚势力的兴起与清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 145

五、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出现 147

六、广大民众与列强矛盾的发展——遍及全国的反洋教斗争 149

七、维新思想的产生及其进步主张 151

(一)经世学派及其思想的发展 151

(二)早期维新思想及其进步主张 152

八、19世纪70-80年代列强对中国边疆及四邻的入侵 153

(一)日本侵略台湾、吞并琉球 154

(二)“马嘉理案件”与英国入侵西藏 154

(三)英俄染指新疆及左宗棠收复新疆 155

(四)中俄关于西北边疆的谈判与签约 156

(五)中法战争 157

第六章 清末政治与社会的剧烈变化及清王朝的灭亡 159

一、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60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严重加深 163

三、爱国志士的救国强国运动——戊戌变法 166

(一)公车上书与强学会的设立 166

(二)维新思潮的发展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传播 168

(三)百日维新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69

四、洋务企业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2

(一)洋务企业的发展及其演变 172

(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174

(一)反侵占及反瓜分的民众反帝爱国斗争 176

五、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反侵占斗争及义和团运动 176

(二)反洋教斗争的发展与义和团运动 177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及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181

六、清政府的“新政” 182

七、立宪运动与清廷的“预备立宪” 185

八、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出现及其爱国救国活动 188

(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出现及其影响 188

(二)知识分子的爱国救国活动 189

(三)孙中山等民主革命派的革命宣传活动 190

(四)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及其反清暴动 192

九、清王朝的灭亡 195

(一)“皇族内阁”的出台及立宪派的背离清廷 195

(二)保路运动 196

(三)武昌起义 197

(四)清帝退位 198

十、溥仪小朝廷的苟存及其最后消亡 199

一、中央各行政机关概况 201

第二编 典章制度 201

第七章 中央行政机构及制度 201

二、内阁 202

三、议政王大臣会议与议政处 205

四、机要中枢——军机处 208

五、都察院与监察制度 209

六、内务府 214

七、宗人府 215

八、理藩院 218

九、近代新机构的设立 220

(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外务部 220

(二)清末的官制改革与宪政机构 221

第八章 地方及八旗行政机构与统治制度 224

一、直省各级行政机构 224

二、特别行政区东北 228

三、基层统治——乡治 229

(一)八旗组织及其对旗人的行政管理 232

四、八旗行政制度 232

(二)八旗领属关系的演变及其残留对清代政治的影响 235

五、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制度及清中央统理边疆的政策 238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 238

(二)加强民族地区统治的各种制度与政策 244

第九章 官吏的选任与管理 252

一、官员选任制度 252

(一)科举入仕及官员的其他选取途径 252

(二)因缺任官——清代的官缺制 255

(三)官员任用上的其他制度 259

(四)官员选任制度的特点与政治影响 260

二、官员考核及奖惩制度 264

(一)京察、大计、军政 264

(二)官员考核中的弊端 266

三、行政辅助人员——胥吏、幕僚 267

(一)胥吏 267

(二)幕僚 271

第十章 财政 276

一、财政收入的特点及收支概况 276

二、影响清代政治的几项财政政策 278

(一)永不加赋与赋税蠲免 278

(二)开源节流措施及其影响 281

(三)中央与地方财权的分配及其影响 285

三、地丁之征与摊丁入亩 289

四、盐法 293

五、茶法 299

六、漕运 307

七、矿政 315

八、货币金融 322

(一)银法 322

(二)钱法 325

(三)金融机构 331

九、榷关 334

十、厘金之征 340

第十一章 兵制 343

一、八旗兵 343

二、绿营兵 346

三、少数民族兵 348

四、勇营——湘军、淮军及防军、练军 349

五、水师、海军 351

六、新式陆军 352

第十二章 刑法 354

一、大清律例 354

二、司法机关及审判程序 357

三、清代刑法的特点 361

第三编 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 364

第十三章 社会等级结构及成员 364

(一)世袭性特权贵族 365

一、特权等级 365

(二)官僚 369

(三)绅衿 369

二、平人阶层 372

(一)一般旗人 373

(二)地主、自耕农、佃农 374

(三)商人 375

(四)其他职业平民 377

三、雇工人、贱民 379

(一)雇工人 379

(二)贱民 380

四、近代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84

第十四章 社会组织及其活动 387

一、宗族 387

(一)聚族而居的宗族与宗族制度 387

(二)宗族对社会的影响 391

(一)秘密宗教组织 393

二、秘密宗教组织与秘密结社 393

(二)秘密结社 395

三、会馆、公所 397

(一)同乡会馆 397

(二)行业公所 399

四、近代的政治团体与政党 400

第十五章 社会生活 402

一、物质生活 402

二、婚丧嫁娶 404

三、岁时节庆 408

四、社会救济 410

五、社会教育 413

六、宗教信仰 417

(一)佛教、道教 417

(二)基督教 420

(三)官方及民间的多神崇拜 421

第四编 学术文化 424

第十六章 清初的思想界及清代理学 424

一、清初的进步思潮及其成就 424

二、官方理学的继续确立及其僵化性延续 427

第十七章 考据学、金石学、甲骨学、今文经学 429

一、清初的考据学 429

二、乾嘉考据学及其成就 430

三、金石学、甲骨学 433

四、今文经学的复苏 434

第十八章 史学 436

一、前代史的纂修与研究 436

二、历代史籍的增补、辑佚与考订 438

三、本朝史的纂修 439

四、方志的纂修与兴盛 444

五、边疆史地学的兴起 446

六、外国史地学的兴起 447

七、史学理论成就 449

第十九章 图书编纂 451

一、类书的编纂 451

二、丛书的编纂 452

三、文集的编辑 454

四、经世文编的编辑 454

第二十章 文学、艺术 456

一、小说 456

(一)清前期小说创作的新成就 456

(二)晚清谴责小说的大量出现 458

二、诗词、散文 459

三、戏曲 461

(一)清初的戏曲理论与戏曲名作 461

(二)地方戏的繁盛和京剧的诞生 461

四、书画、篆刻 462

一、天文历法与数学 466

第二十一章 科技 466

二、地理测绘 468

三、器物制造 468

四、医学 469

(一)医学著述与医籍的整理编纂 469

(二)药物学成就 470

(三)温病学理论的建立及温病诊治成就 471

(四)天花防治的重要进展 472

(五)鸦片战争后西医学的传入 473

五、建筑 474

六、农学、水利学 476

第二十二章 新闻报刊 478

一、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 478

二、中国人的自办报刊活动 479

三、近代官报 481

四、近代报刊的社会影响 481

后记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