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
总论 1
一、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工业化过程 2
表总—1 中国和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比较(1999年) 3
附表 3
二、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廉物美”现象 4
表总—3 中国及“四小龙”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6
表总—2 中国及“四小龙”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6
表总—4 中国与东盟四国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的比较 6
专栏 7
总—1 价格杀手——格兰仕 7
三、工业化过程中的地区经济关系 8
四、政府管理经济面临的挑战 10
总—2 中国2002年的对外经济形势 12
Ⅰ.综合篇 13
一、WTO的基本职能和基本原则 15
第一章 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转变 15
提要 15
附图 17
图1—1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法律体系框架 17
二、WTO对政府管理的要求 20
三、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 23
四、履行政府承诺的相关保障措施 26
1—1 加入WTO后我国享受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28
1—2 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结构图 30
提要 31
第二章 工业品进出口贸易制度的变化 31
表2—1 加入WTO后关税调整时间表 32
一、对进出口贸易制度的承诺 32
表2—2 加入WTO后工业品非关税措施取消时间表 33
二、出口贸易制度的变化与我国工业品对外贸易发展 35
表2—3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结构变化 36
图2—1 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地区分布 37
三、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制度的调整与重构 38
2—1 我国外经贸宏观管理电子化取得长足进展 41
2—2 中国纸业:打响加入WTO后反倾销的第一枪 43
第三章 引进外资的形势和结构调整 44
提要 44
一、WTO规则下中国引进外资的若干导向 44
二、WTO规则下中国引进外资的战略走向 47
表3—1 全球跨国并购投资增长情况 50
三、WTO规则下中国引进外资的对策取向 54
3—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修改情况 56
3—2 加入WTO后外商并购聚焦国内四大行业 57
提要 58
第四章 服务贸易的开放及其对工业的影响 58
一、中国经济正处于服务业革命之中 59
表4—1 低、中、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变化 59
表4—2 中国的GDP构成及就业结构 60
表4—3 中国服务业内部产出(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 61
表4—5 2000年中国服务、货物进出口及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62
表4—4 2000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 62
二、服务贸易的特殊问题及GATS的规定 63
表4—6 1990~2000年间的服务贸易增长情况 63
表4—7 作出承诺的具体服务活动占全部具体服务活动的比例 65
三、中国对服务业的承诺:游戏规则的革命 66
4—1 我国服务业加入WTO承诺要点(举例) 67
四、服务业与工业:不断加强的唇齿相依关系 70
表4—8 1997年中国服务业产出按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流量分析 71
表4—9 1997年中国工业对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占全部中间投入的比重 71
五、开放服务业给工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72
表4—10 2000年末中国登记外商投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75
提要 77
第五章 工业知识产权制度与工业发展 77
一、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影响 78
表5—1 主要工业化国家技术出口的增长率 81
表5—2 世界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变化 81
二、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的挑战 83
表5—3 美国、韩国、中国的R&D支出来源结构比较 84
表5—4 2000年专利申请量居前10位的国内外企业的比较 85
表5—5 1985年4月到2001年12月国内外专利申请量构成比较 85
三、为迎接挑战采取的战略举措及其成效 87
5—1 海尔的知识产权战略 90
四、政策性建议 91
第六章 金融环境的变化与工业投融资 94
提要 94
一、加入WTO后银行业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95
二、加入WTO后国内金融环境的变化 96
三、工业投融资受到的影响 99
四、对策与建议 101
6—1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规则、承诺与进程 102
6—2 “爱立信事件”引发中外银行“争夺战” 105
第七章 建立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的市场秩序 106
提要 106
一、我国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表现及原因 107
二、如何应对世界贸易组织对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 112
三、建立公平竞争和有序市场秩序的建议 116
7—1 信用是安身立命之本 119
第八章 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121
提要 121
一、WTO体制下行业协会功能的扩展空间 122
二、国内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地位和作用 124
三、协会在我国反倾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27
8—1 应诉反倾销行业协会“姓无能”,“福耀”玻璃独木难支行业安全 129
四、WTO反倾销制度下协会的应对策略 131
第九章 工业就业及其政策措施 135
提要 135
表9—1 1996~2000年我国工业从业人员总量 136
一、“九五”时期以来中国工业就业状况及结构变动 136
表9—2 1996~2000年我国工业投资与工业产出的增长 137
图9—2 中国城镇不同所有制部门从业人员结构变动 138
图9—1 中国工业增长与从业人员状况比较 138
表9—4 1995~2000年不同制造业部门从业人员变动状况 139
表9—3 1996~2000年我国工业从业人员变动 139
二、加入WTO对我国工业就业的影响 140
9—1 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冲击与影响分析 141
三、深化劳动制度改革与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对策 144
9—2 通过激发创业扩大就业 146
Ⅱ.产业篇 149
第十章 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151
提要 151
表10—1 部分高耗能产品增长率的变化 152
一、工业结构调整的新进展 152
二、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矛盾 154
表10—2 工业与第一产业的GDP增长率 154
三、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工业的比较优势 157
表10—3 部分机械制造行业生产集中度对比 157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160
10—1 我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161
提要 163
第十一章 利用过渡期壮大我国机械工业 163
一、我国机械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64
表11—1 2001年中国机械工业进出口商品构成 165
表11—2 2001年机械设备行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按产品销售收入排序) 167
表11—3 2001年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机械工业的前10家企业 167
二、有关机械工业的WTO条款分析 168
三、加入WTO对机械工业的主要影响 171
四、加入WTO之后机械工业的应对措施 173
11—1 德国的机床工业 176
11—2 日本工程机械工业面临困境 177
一、电子工业国际比较 179
提要 179
第十二章 电子工业的出路在于技术创新 179
表12—1 国际电子工业企业指标一览 180
表12—2 中国重点企业与世界著名企业重要指标比较 181
表12—3 电子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Spereman等级相似系数) 182
表12—4 1981~1995年世界平均科技现状 183
表12—5 R&D经费强度国际比较 183
表12—6 中国重点企业与世界著名企业R&D/销售额比较 184
表12—7 技术产品竞争一览 184
表12—9 内外资企业装备水平比较 185
表12—8 我国电子及通信制造业的设备装备状况 185
图12—1 IT产品出口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 186
图12—2 电信产品出口最多的15个国家和地区 187
表12—10 软件业的国际比较 188
图12—3 半导体产品出口最多的15个国家和地区 188
二、加入WTO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189
三、政策建议 195
12—1 印度如何应对WTO的挑战 197
一、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态势 199
第十三章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发展汽车工业 199
提要 199
表13—1 1996~1999年中国卡车进出口量 201
二、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游戏规则的变化 202
三、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近期与中期影响 204
表13—2 2001年汽车行业19家上市公司主营利润率 207
表13—3 2000年世界主要汽车企业利润率 207
表13—4 2002年部分小轿车降价一览 208
四、加入WTO前后政府与企业采取的对策 209
五、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议 210
13—1 福特公司将在中国开展全方位业务 215
13—2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将在北京建立合资企业 215
一、加入WTO之后医药工业保护程度的变化 216
提要 216
第十四章 医药工业受到的冲击及出路 216
二、化学制药工业面临的挑战 217
表14—1 1999年医药工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比重 219
三、中药制药工业面临的挑战 220
四、生物制药工业面临的挑战 221
表14—2 1999年我国生物制品业占医药制造业的比重 222
五、医疗器械工业面临的挑战 223
表14—3 1994~200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情况 224
六、医药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225
14—1 医药工业中外资企业的作用和影响 226
第十五章 纺织工业的双轨式发展 229
提要 229
一、纺织工业加入WTO的背景分析 230
二、ATC及我国加入WTO的谈判条款 231
表15—1 ATC实施的四个阶段 232
表15—2 纺织品服装的主要相关税目逐年减让表 233
三、对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 233
表15—3 国营贸易、关税配额及指定经营 234
四、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战略及政策建议 238
图15—1 外生比较优势与内生比较优势 239
15—1 通过生态纺织品认证,确立在欧美市场的竞争优势 242
提要 244
一、中国轻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244
第十六章 不断提高轻工业的发展水平 244
表16—1 2000年中国日用机械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245
表16—2 2000年中国家电产品产量、出口量、进口量情况 246
表16—3 1997~2001年啤酒进出口情况 247
二、影响轻工行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248
表16—4 2000年造纸及纸制品业进出口情况 248
表16—5 2000年全国重点大型商场的品牌销售情况 249
表16—6 2000年轻工行业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重 250
表16—7 2000年规模以上轻工行业企业经济指标 251
三、加入WTO对中国轻工行业的影响 252
表16—8 加入WTO后部分轻工相关产品的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取消情况 253
四、结论和建议 254
16—1 2001年中国品牌评价行业分布状况(轻工业部分) 256
提要 257
第十七章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257
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现状 258
表17—1 1995~2001年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258
表17—2 历年钢铁工业的投资 259
表17—3 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259
表17—4 钢铁工业的几种技术经济比例关系 260
表17—5 历年钢材主要品种比例 260
表17—6 1995~2000年我国钢材进口量 261
表17—7 2000年钢材进口主要产地的数量及其比重 261
17—1 国内几家重点钢铁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 262
17—2 冶金工业“十五”规划目标 264
表17—8 1998年部分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人工费和生产率 265
表17—9 2000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和地区冷轧带钢成本比较 266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267
三、有关的政策建议 270
第十八章 能源工业的发展战略 272
提要 272
一、加入WTO协议对我国能源工业体制的改变与保留 273
二、对能源工业产业组织的影响 274
表18—2 世界动力煤出口量 276
表18—1 中外煤炭生产企业规模比较 276
表18—3 中国电力工业与世界电力工业装机容量水平比较 277
表18—4 电力建设利用外资 278
表18—6 外商直接投资电厂的地域分布 279
表18—5 外商直接投资的电厂类型倾向 279
三、对能源工业竞争形式的影响 280
表18—7 世界主要国家炼油厂的平均规模 281
四、对能源工业价格机制的影响 283
五、政策建议 286
18—1 能源产品及能源生产设备的关税减让表 286
Ⅲ.地区篇 289
第十九章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和角色转换 291
提要 291
一、当前地方政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292
二、加入WTO后地方政府的角色转换 294
三、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 296
19—1 地方修法20条禁令 300
第二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政策 303
提要 303
一、加入WTO后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势 304
二、加入WTO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306
三、加入WTO对区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307
表20—1 取消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地域限制的时间表 309
表20—2 各地区出口商品总值(按货源目的地分)所占比重 310
表20—3 1978~2000年我国三大地带人均GDP差距 311
四、加入WTO对“特殊经济区”政策的影响 312
20—1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不违背WTO规则 315
第二十一章 制造业区域分布的变迁 317
提要 317
一、中国制造业的区域变化状况 318
表21—1 1989年与2000年全国各地区制造业产值及占全国的比重 319
二、各区域制造业发展的结构特征 320
表21—2 广东、江苏、浙江、福建4省工业的所有制结构 321
表21—3 1989、2000年全国各地区制造业的内部结构特征 323
表21—4 1989、2000年全国制造业各行业的首位度与首位省市 325
表21—5 1989、2000年全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四省集中度与八省集中度 326
三、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前景 327
21—1 日本制造业面临新转折 330
21—2 中国药谷在跃进 332
第二十二章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334
提要 334
表22—1 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与投资份额的变化 335
一、目前西部地区投资现状与特点 335
二、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337
图22—1 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及其占全国份额的变化 337
表22—2 地区就业市场化程度(ELQ)分组 339
三、改善投资软环境对西部大开发至关重要 341
四、今后西部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342
22—1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344
22—2 银川市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346
Ⅳ.企业篇 349
第二十三章 大型企业的战略调整 351
提要 351
一、大型企业的现状与面临的严峻挑战 352
二、大型企业竞争战略调整的基点:寻求成本优势 355
表23—1 基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的职能战略比较 356
三、大型企业应对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 358
表23—2 在我国投资的国外巨型跨国公司列举 359
四、大型企业战略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361
23—1 2000年国家重点企业按销售额排序名单(前30名) 364
提要 365
一、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365
第二十四章 中小企业的发展 365
表24—1 按规模划分的工业企业数与产值增长 366
表24—2 按规模划分的工业企业结构 367
表24—3 大中小型工业企业产值比重 367
表24—4 2000年以资产类型划分的工业企业数和产值 368
表24—5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数、人员、增加值行业构成 369
表24—6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370
二、加入WTO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71
三、发挥优势拓展投资空间 373
四、政企互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76
图24—1 中小企业产业定位 376
24—1 钢城鞍山崛起中小企业群 379
第二十五章 WTO规则下的国有企业 381
提要 381
一、国有企业现状的宏观分析 382
表25—1 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总产值及其比重 382
表25—2 各种经济类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投资额和比重 383
表25—3 2000年工业企业利税指标 383
表25—4 各种经济类型就业职工人数和比重 384
二、加入WTO后国有企业受政策保护环境的变化 385
三、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388
表25—5 国有企业获得的补贴占GDP的比例 388
四、提高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90
25—1 国有企业改革仍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94
第二十六章 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395
提要 395
一、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总体状况 396
图26—1 1991~2001年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 396
图26—2 1991~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市价总值 397
表26—1 中国上市公司主要指标 397
表26—3 境外上市公司(H股)情况 398
表26—2 按发行种类分类的中国上市公司 398
图26—3 中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399
二、加入WTO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399
表26—4 中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情况 399
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原因 401
26—1 日本8家知名大企业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 404
四、加入WTO与加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406
提要 409
第二十七章 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改造 409
一、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410
图27—1 用于行政管理的IT应用系统 412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发展历程 414
27—1 当前我国典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改造 416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差距与问题 418
表27—1 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比较(前22位) 419
表27—2 我国制造业产品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 420
图27—2 信息技术在国内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421
图27—3 互联网技术在国内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423
四、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对策建议 424
27—2 我国企业CIMS应用示范工程成效显著 426
第二十八章 企业竞争行为的变化 430
提要 430
一、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431
二、我国企业竞争行为的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433
28—1 洋家电为何打开“价格战” 434
三、促进竞争、合法保护的政策措施 440
28—2 2001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442
一、技术开发:抢占制高点 443
提要 443
第二十九章 企业管理以创新应对挑战 443
二、经营变革:学习新规则 448
三、管理创新:构造“供应链” 452
表29—1 传统管理理念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区别 453
29—1 构造“双层组织”,应对“国际大鳄”——上海“易购超便利”崛起的经验 457
第三十章 企业财务制度变化与企业财务行为 458
提要 458
一、会计制度的变化及其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 459
二、加入WTO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463
三、未来展望 467
30—1 我国加入WTO有关“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CPC 862)“部门承诺” 469
30—2 2001年财会大事记 471
提要 473
第三十一章 企业的跨国经营 473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特征 474
表31—1 2000年境外投资行业分布 475
二、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 476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479
四、促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建议 483
31—1 金城集团“境外加工贸易模式”跨国经营案例 486
提要 489
第三十二章 企业人才竞争与人力资源管理 489
一、我国企业人才竞争的现状及问题 490
表32—1 2001年不同企业招聘人数占总招聘人数比重 491
表32—2 2001年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人才求人倍率 491
表32—3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 493
二、加入WTO给我国企业人才竞争带来的变化 495
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应对人才竞争新形势 497
32—1 中关村人才大流动 501
提要 502
第三十三章 企业品牌战略的调整 502
一、先在国内做大做强 503
表33—1 部分消费品品牌全球年销售额 504
表33—2 我国强势品牌2001年在北京市场的销售情况 505
二、努力创建国际品牌 506
三、加大品牌的保护力度 510
33—1 《巴黎公约》中有关商标的主要规定 513
附录1 统计资料分析 515
一、2000年全国工业基本数据 515
(一)1998~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 515
(二)1998~2000年各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 517
(三)1998~2000年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519
(四)1980~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增长速度图示 519
(五)1980~2000年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图示 520
(六)1980~200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图示 520
(七)1980~2000年全国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图示 521
(八)1980~2000年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百分比图示 521
(九)1980~2000年进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占进口总额百分比图示 522
(十)1980~2000年进出口总额图示 522
(十一)1980~2000年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百分比图示 523
二、2000年地区工业发展指标 524
(一)2000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524
(二)1998~2000年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526
(三)2000年各地区各类型工业企业在全国的地位 527
(四)2000年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529
(五)2000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在全国的地位 531
(六)1998~2000年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 532
(七)1998~2000年各地区出口额(按境内货源地分) 533
(八)2000年三大地带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图示 534
(九)2000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图示 534
(十)2000年三大地带出口额及占全国出口额百分比图示 535
(十一)三大地带利用外资图示 536
附录2 中国工业大事记 537
一、2001年工业大事记 537
二、2001年中国工业10件大事 556
2002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Behaviors of Enterprises andGovernment under the WTO Rules 557
后记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