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大钧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5038·新361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3

第一篇古生物学 3

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 3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 7

第三节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9

第四节化石在地质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0

附:生物地史分布图表 12

一、原生动物门 13

第一节古无脊椎动物分类简述 13

第二章古生物分类简述 13

二、海绵动物门 16

三、古杯动物门 17

四、腔肠动物门 18

(一)水螅纲——层孔虫目 19

(二)钵水母纲——锥石类 19

(三)珊瑚纲 20

五、蠕虫动物门 21

六、苔藓动物门 21

第二节早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 23

七、腕足动物门 23

(一)瓣鳃纲 24

八、软体动物门 24

(二)腹足纲 24

(三)头足纲 25

(四)竹节石纲 26

(五)软舌螺纲 27

九、节肢动物门 28

(一)三叶虫纲 28

(二)甲壳纲 28

(三)昆虫纲 30

十、棘皮动物门 31

十一、笔石动物门 32

十二、牙形刺 33

第二节古脊椎动物分类简述 35

一、概述 35

二、脊椎动物亚门 36

(一)无颚纲 36

(二)鱼纲 37

(五)鸟纲 38

(三)两栖纲 38

(四)爬行纲 38

第三节古植物分类简述 39

(六)哺乳纲 39

一、藻类植物门 40

二、菌类植物门 40

三、苔藓植物门 41

四、蕨类植物门 42

五、裸子植物门 42

六、被子植物门 43

附:孢子花粉分析 44

第三章前震旦亚代的生物界及生命的起源 48

第四章震旦亚代的生物界及化石 50

第五章早古生代的主要生物界及化石 54

一、节肢动物——三叶虫 54

(一)三叶虫的背甲构造 54

(二)我国早古生代的三叶虫化石 55

(三)早古生代三叶虫的演化和地史分布 58

二、笔石 59

(一)笔石骨骼的基本构造 59

(二)我国早古生代的笔石化石 60

(三)早古生代笔石的演化及地史分布 63

三、软体动物头足纲——鹦鹉螺类 63

(二)我国奥陶纪的鹦鹉螺类化石 64

(一)鹦鹉螺类硬壳的构造 64

四、腕足类 65

(一)腕足动物壳体构造 65

(二)我国早古生代的腕足动物化石 68

五、腔肠动物——珊瑚纲 69

(一)珊瑚的骨骼构造和分类 69

(二)我国早古生代的珊瑚化石 72

1.裸蕨纲 74

一、植物 74

(一)蕨类植物门 74

第六章晚古生代的主要生物界及化石 74

2.节蕨纲 75

3.石松纲 76

4.真蕨纲 77

(二)裸子植物门 80

1.种子蕨纲 80

(一)原生动物——? 81

2.苛达树纲 81

二、无脊椎动物 81

1.?壳的构造 82

2.我国晚古生代的?化石 83

3.?的演化趋势和地史分布 86

(二)晚古生代的腕足类化石 87

(三)晚古生代的珊瑚化石 89

(四)软体动物头足纲——菊石类 94

(五)泥盆纪的笔石化石 95

三、脊椎动物 96

(二)鱼纲 96

(一)无颚纲 96

(三)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 97

第七章中生代的主要生物界及化石 99

一、植物 99

(一)裸子植物门 99

1.苏铁纲及本内苏铁纲 99

2.银杏纲 100

1.真蕨纲 101

3.松柏纲 101

(二)蕨类植物门 101

2.节蕨纲 103

二、无脊椎动物 104

(一)软体动物——瓣鳃纲 104

1.瓣鳃纲的双壳构造 104

2.我国海相中生代地层中的瓣鳃类化石 105

3.我国陆相中生代地层中的瓣鳃类化石 106

(二)软体动物——腹足纲 107

(三)中生代的菊石类化石 108

(四)软体动物头足纲——箭石类 109

(五)节肢动物甲壳纲——介形类 109

(六)节肢动物甲壳纲——叶肢介类 110

(七)其它无脊椎动物 112

三、脊椎动物 112

(一)爬行纲 112

(二)鸟纲 117

(三)中生代的鱼类化石 117

(一)被子植物 118

(二)轮藻 118

第八章新生代的主要生物界及化石 118

一、植物 118

(三)孢子花粉分析 119

(一)腹足类 119

二、无脊椎动物 119

(二)瓣鳃类 120

(三)节肢动物甲壳纲——介形类 121

(四)节肢动物甲壳纲——叶肢介类 122

(一)哺乳纲 123

1.哺乳动物的牙齿 123

三、脊椎动物 123

(五)原生动物——有孔虫类 123

2.我国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 125

3.第四纪人类的出现和发展 131

(二)其它脊椎动物 133

第九章各类古生物的演化发展阶段和生物进化的一些规律 134

第一节关于生物界发展的主要阶段 134

一、无脊椎动物发展的主要阶段 134

二、脊椎动物发展的主要阶段 134

三、植物界发展的主要阶段 135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一些规律 137

一、生物进化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 137

三、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自然选择 138

二、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 138

四、生物进化的动力——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139

五、隔离产生辐射适应也是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 139

六、生命的发生和生命的本质 140

七、有机界和无机界演变发展的关系及地史时期的划分 140

附:拉丁文(字母发音及拚音)和化石学名简介 141

一、地层学的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 149

绪论 149

第二篇地层学 149

二、地层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150

第一章地质年代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51

第一节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51

一、层的确定和层序的建立 151

(一)沉积岩区层和层序的建立 151

(二)火山岩区层和层序的建立 153

(二)生物群组合分析方法 155

(一)标准化石法 155

(三)变质岩区层和层序的建立 155

二、生物地层学的方法 155

(二)标志层法 156

三、岩石地层学的方法 156

(三)孢粉分析方法 156

(一)岩性法 156

(三)韵律、旋迥的方法 157

1.沉积韵律和沉积旋迥及其在划分和对比地层工作中的应用 157

2.火山喷发韵律和火山喷发旋迴及其在划分和对比地层工作中的应用 160

四、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及其在划分和对比地层工作中的应用 162

(一)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162

(二)不整合的类型 163

1.平行不整合 163

2.角度不整合 165

五、同位素地质年龄鉴定法 165

(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的原理 165

(二)测定年龄的对象 166

(三)对同位素地质年龄采样的要求 166

六、岩浆岩侵入体相对年龄的确定 166

(一)侵入接触和下限的确定 167

第二节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 168

二、地质相对年代的划分 168

一、地层单位及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的依据 168

(二)沉积接触和上限的确定 168

(一)年代地层单位 169

(二)岩石地层单位 169

三、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和生物地层单位 169

(三)生物地层单位 170

四、地层和岩体的时代符号 171

(一)地层符号 171

(二)岩浆侵入体的时代符号 172

一、地层分区的原则 173

二、地层区划 173

第三节地层分区和地层区划 173

第二章岩相分析 174

第一节沉积岩相与古地理 174

一、沉积相和沉积相变 174

二、地层中常见的沉积岩相类型 175

(一)海相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175

1.正常海相 175

2.不正常海相 177

(二)陆相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179

三、沉积岩相古地理图和沉积等厚线图 182

一、火山岩相的划分及其特征 183

第二节火山岩相 183

(一)火山颈相 183

(二)潜火山相 184

(三)喷发相 184

(四)喷发一沉积相组 185

二、海底火山喷发相与大陆火山喷发相 185

(一)海底火山堆积 185

(二)陆相火山堆积 186

三、火山岩相图 188

第三章地层的形成与地壳运动 189

第一节判断地壳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189

一、岩相分析 189

二、沉积地层厚度分析 189

三、构造岩浆旋迥分析 190

四、研究各时代地层的古构造形迹,把各个时期地层发育、展布和 191

古构造体系联系起来 191

一、地壳运动时间确定的依据 194

二、地壳运动的分期 194

第二节地壳运动时期的确定 194

第四章前震旦亚界 196

一、构造岩浆旋迥法 197

第一节前震旦亚界地层工作的基本方法 197

二、同位素年龄测定法 198

三、岩石学方法 198

第二节我国前震旦亚界发育概况 198

一、我国北方的前震旦亚界 199

二、我国南方的前震旦亚界 203

第三节前震旦亚代地史的基本特征 203

三、其它地区的前震旦亚界 203

第四节前震旦亚代地层中的矿产 204

第五章震旦亚界 205

第一节我国震旦亚界发育概况 205

一、华北地区的震旦亚界 206

二、华南地区的震旦亚界 210

三、其它地区的震旦亚界 212

第二节震旦亚代的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 213

第三节震旦亚代地层中的矿产 214

第一节我国下古生界发育概况 215

一、寒武系 215

第六章下古生界 215

(一)华北及东北南部的寒武系 216

(二)西南区的寒武系 218

(三)我国其它地区的寒武系 221

二、奥陶系 222

(一)华北和东北南部的奥陶系 222

(三)我国其它地区的奥陶系 225

(二)西南区的奥陶系 225

三、志留系 227

(一)西南区的志留系 227

(二)我国其它地区的志留系 229

第三节早古生代地层中的矿产 232

第七章上古生界 234

第一节我国上古生界发育概况 234

一、泥盆系 235

(一)华南区的泥盆系 235

(二)我国其它地区的泥盆系 237

二、石炭系 238

(一)华北及东北南部的石炭系 238

(二)华南的石炭系 241

(三)我国其它地区的石炭系 244

三、二叠系 245

(一)华北及东北南部的二叠系 245

(二)华南地区的二叠系 247

(三)我国其它地区的二叠系 249

第二节晚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 251

第三节晚古生代地层中的矿产 253

第八章中生界 254

第一节我国中生界发育概况 254

一、三叠系 256

(一)我国北方的三叠系 256

(二)华南的三叠系 258

(三)青藏川滇地区的三叠系 260

二、侏罗系 261

(一)我国东部地区的侏罗系 262

(一)我国东部地区的白垩系 266

三、白垩系 266

(二)我国西部地区的侏罗系 266

(二)我国西部地区的白垩系 273

第二节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 273

第三节中生代地层中的矿产 276

第九章新生界 278

第一节我国新生界发育概况 278

一、第三系 278

3.江汉平原区 279

2.华北平原区 279

1.松辽平原区 279

(一)中国东部大型平原区的第三系 279

4.苏北平原区 280

(二)中国东部的中、小型盆地沉积 280

1.下第三系 281

2.上第三系 281

二、第四系 281

(一)第四系划分对比的几种方法 281

1.气候地层法 281

2地文期的划分 282

3考古期的划分 284

4古地磁的方法 285

(二)我国第四系发育概况 285

1.中国北方的第四系 286

2中国南方的第四系 287

第二节新生代的地壳运动及侵入岩活动 288

一、第三纪的地壳运动及侵入岩活动 288

二、第四纪的地壳运动和现代地貌的形成 289

附一:关于地壳运动和地壳发展的一些问题 292

一、地槽——地台学说 292

二、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 296

三、地质力学的方法 297

附二:中国地层区划资料 299

附三:我国一些外生矿产的成矿时代及其分布 301

铁矿 301

锰矿 302

铝土矿 302

磷矿 302

煤矿 303

石油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