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第一节 基因及其在多细胞动植物中的传递规律 1
分离定律 2
自由组合定律 5
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 6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 10
连锁和交换 12
数量遗传 18
细胞质遗传 28
第二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30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 31
蛋白质与生物性状 32
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36
遗传密码 39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2
突变 45
基因作用与环境影响的相互关系 49
杂种优势 55
第三节 遗传工程 60
限制酶技术 60
分离和制造某些基因的方法 63
转移基因的方法和媒介 64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展望 67
第八章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生长 70
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71
无性生殖 71
有性生殖与性别决定 76
受精 79
有性生殖的类型 82
世代交替 88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发育 91
种子及种子的萌发 91
苗的发育与生长 93
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和胚胎发育 95
第三节 动物的胚胎发育 99
蛙胚发育的主要过程 99
卵裂中细胞命运的决定 102
胚胎各部分之间的诱导现象 107
基因活化与组织分化 109
发育中细胞的联合 111
第四节 生长、衰老和死亡 113
动物与植物的生长 114
幼虫和变态 116
再生 117
肿瘤 118
衰老 120
死亡 122
第九章 生物的调节与控制 124
第一节 神经调节 124
神经系统的进化和分布 124
中枢神经系统简述 127
周围神经系统简述 129
植物性神经简述 131
刺激与反应 133
神经冲动及其传导 134
突触及突触传递 137
反射活动及其调节 141
条件反射 147
第二节 动物的激素调节 150
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 150
激素的作用与机制 161
激素分泌的调节 164
昆虫激素 165
第三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168
生长素及其作用 168
赤霉素及其作用 173
细胞激动素及其作用 175
脱落酸及其作用 176
乙烯及其作用 177
第四节 免疫 177
抗原 178
非特异性免疫 179
特异性免疫 183
第十章 生物的分类 195
第一节 分类的原则 195
人为分类和自然分类 195
种和种的命名法 197
分类阶梯 202
模式法及其意义 204
检索表 206
分类学的现代进展 208
第二节 生物的主要类群 211
原核生物界 211
植物界 212
动物界 216
第十一章 生物与环境 224
第一节 环境分析 224
生物圈与生境 224
耐性 229
环境因子影响的积累 230
气候图 232
限制因子与主导因子 233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234
密度与变率 234
出生率与死亡率 235
生活表及存活曲线 236
性比 237
指数增长曲线 238
种群数量增长的逻辑斯谛曲线 239
种群的空间变动 241
生态系统 242
第三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242
生物群落 245
第十二章 生物的进化 248
第一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 249
古生物的记录——进化的时间概念 249
胚胎学的证据 255
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258
生物化学方面的证据 261
第二节 生命进化的历程 265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生命的起源 265
从非细胞到细胞——细胞的起源 267
从异养到自养、从厌氧到好氧——光合作用的出现 269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270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271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272
从水生到陆生 273
从猿到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74
第三节 生命进化的总趋势 278
从少到多——分化进化 278
从低级到高级——复化进化 280
第四节 达尔文学说 282
拉马克学说 282
达尔文学说 284
第五节 现代达尔文主义 292
突变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92
种群的遗传特点与基因频率 294
哈代-温伯格定律 295
引起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297
自然选择的主导作用 300
适合度和选择压力 301
第六节 物种形成 303
物种的概念 303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04
新种形成的两种形式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