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变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证券市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国英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683151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详实的资料,最新的数据对市场监管格局、新股发行方式、投资者构成、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证券投资基金、期货、市场资金流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使广大读者对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证券市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中国证券市场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1

一、2002年大势展望及投资策略 1

1. 影响全年的六大不确定因素 1

2. 对大势走向的预测 3

3. 可能形成的市场热点和强势个股 10

4. 投资理念及投资策略 10

5. 拓宽B股与H股的投资思路 11

二、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趋势 11

附文:2002年B股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14

2001年中国股市的嬗变 23

一、股价走热急剧变化 24

二、开放步伐加快 25

三、监管力度前所未有 26

四、管理层转变决策思维 28

五、投资理念发生转变 29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32

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政策 32

二、入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34

1. 对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影响 34

2. 对投资者结构的影响 36

3. 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影响 38

4.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41

5. 对中介机构的影响 43

三、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几点想法 45

1. 加强法律建设,强化自律意识 45

2. 扩大证券公司规模,实行混业经营,开展特色服务 46

3. 大力发展、培育国内机构投资者 48

4. 加强上市公司管理,壮大市场规模 50

世纪之交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格局的演变 52

一、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 52

1. 上市公司造假圈钱 52

3. 中介机构从中舞弊 53

2. 市场操纵日益严重 53

4. 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54

二、监管重心转向上市公司、证券机构 55

1. 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稳定证券市场基石 55

2. 强化对证券公司监管,提高其经营质量 58

三、监管迈入法制化、市场化阶段 60

1. 加强法制建设,营造良性的证券市场环境 60

2. 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61

四、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力度和宽度 63

1. 开户总数:轻舟已过万重山 68

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构成的变化 68

一、投资者数量的变化 68

2. 机构开户数:迅速上升 69

二、投资者结构的变化 70

1. 券商、老基金和散户的“三分天下”(1991年到1997年) 71

2. 机构投资者的“群雄逐鹿”(1998年到2001年) 71

三、资金运作方式的变化 78

1. 长线思想深入人心,持股时间不断延长 78

2. 机构博弈,行情演变日益复杂 80

1. 审批制产生的原因及弊端 82

一、股票发行制度的变革 82

走向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及新股发行方式 82

2. 核准制的实施是我国股市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84

二、我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演变 91

1. 我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沿革 91

2. 新股发行方式中出现的问题 92

3. 发行方式的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95

附录: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大事记 96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最具潜力的三大行业--环保、通信、中药 99

一、环保行业 100

1. 通信行业总体评判 103

二、通信产业 103

2. 通信行业分类研究 108

三、中药行业 112

1. 我国中药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112

2.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115

世纪之交时期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及其特征 117

一、1999年5.19行情以来走势回顾 117

1. 市况变化数据 118

2. 市盈率的变化 118

4. 成交量的变化 119

3. 百元股票及高价股群的出现 119

5. 投资者构成的变化 120

6. 热点板块的变化 120

7. 市场走势的变化 121

8. 民营资本的介入 122

9. 超级航母的出现 122

10. 新经济改变证券市场的行业结构 123

二、新经济行情产生的背景 123

1. 宏观经济 123

3.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 124

2. 组织机构的不断健全 124

三、新经济回顾与展望 126

中国证券市场庄股现象剖析 128

一、共性分析 128

1. 选股标准 128

2. 选股过程 130

3. 做庄过程中的数据对比分析 131

二、做庄风格异同 132

(一) 按拉升方式可分为急拉型和缓升型 132

1. 急拉型 132

2. 缓升型 133

(二) 按出货方式可分为打压出货和震荡出货等4种 134

1. 打压出货 134

2. 震荡出货 135

3. 填权出货 135

4. 除权出货 136

三、理想状态的做庄过程 137

(一) 经典案例分析:海虹控股 137

1. 做庄格局分析 138

2. 走势分析 138

1. 选股 139

(二) 理想做庄模式 139

2. 拉高方式选择:以缓慢攀升为主结合急拉 140

3. 出货方式:平台整理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配合消息、舆论 141

4. 与上市公司配合 141

5. 做长庄 141

四、法律风险分析 142

1. 做庄的有关法律介绍 142

2. 法律关于做庄的论述 143

一、新热点--集中四大概念 148

1. 新经济概念 148

世纪之交时期市场热点的特征 148

2. 国企蓝筹股概念 150

3. 资产重组概念 151

4. 次新股概念 152

二、关联度--与国内外资本经济愈发密切 154

1. 与国际证券市场联系越来越紧 154

2. 与国内的经济形势联系越来越紧 155

3. 原先的热点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156

三、运行的轨迹--上升时间和幅度较前增长 158

1. 幅度差异比较 158

2. 热点转换频率较前提高 159

1. 与国际股市和世界经济的联动日益密切 160

2. 与国内外基金的投资动向逐步关联 160

四、市场热点的三大发展趋向 160

3. 与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朝阳行业紧密相连 162

技术指标在中国股市的运行与背离 164

一、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分析中的由来和地位 164

1. 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中的普遍性 164

2. 技术分析在中国股市分析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165

二、技术分析在当前股市中的滞后与背离 166

2. 股市操纵行为 167

1. 技术指标本身存在信号失真 167

3. 国家政策调控 169

三、技术分析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实际 170

1. 技术分析方法应与日俱新 170

2. 技术分析不能奉行简单的教条主义 171

3. 技术分析必须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 172

中国资本市场在世纪之交时期的并购重组 175

一、并购大扫描 175

1. 国际资本市场中此起彼落的并购浪潮 175

2.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的历史回顾 176

二、中国证券市场并购的主要特点 177

1. 政府行为在上市公司并购中具有重要影响--特点之一 177

2. 民营企业积极挺进证券市场--特点之二 181

3. 并购动因的单一和手段的多样化--特点之三 182

4. 促进了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的调整--特点之四 184

5. 中介机构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特点之五 185

三、并购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反思 186

1.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186

3. 并购--上市公司应对入世的利器 187

2. 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187

4. 期待更多的强强联合 188

新世纪主导中国股市的五大资金流 190

一、储蓄--平稳的具有风向标的资金流 190

二、三类企业资金--受政策因素频频波动的资金流 193

三、保险资金--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资金流 196

1. 现状 196

2. 前景 197

四、证券投资基金--稳定的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流 200

1. 现状 200

2. 前景 200

五、私募基金--潜力巨大,不可忽视的资金流 202

2. 前景 203

1. 现状 203

B股市场的复兴 206

一、B股市场概况 206

1. B股市场历史回顾 206

2. B股市场的现状 208

3. 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后的市场变化 209

二、B股市场复兴的背景 210

1. 宏观经济环境 210

4. 2001年2月20日以来行情数据 210

2. 周边环境 211

3. 政策动向 211

4. B股的良好投资价值 212

5. 外企上市和外资并购的良好机遇 213

三、B股市场后市展望 213

1. 宏观政策因素 214

2. A、B股合并的预期 215

H股市场的联动和海归现象 217

一、海外上市公司现状 217

二、对融资渠道的新的选择 220

三、必须正视的差距 223

中国股市与世界股市的联动效应 227

一、中美股市十年走势的比较 227

二、中国和周边地区十年收益率的比效 231

三、2000--2001年中外股市的联动比较 235

四、中国股市迈向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240

新世纪时期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和特征 244

一、证券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244

1. 投资理念与策略的撞击 246

二、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分析 246

2. 从投资基金净值表现看基金投资策略 248

3. 投资基金对行业投资的选择相对集中 250

4. 平稳上涨、窄幅波动是基金走势的主要趋向 253

三、开放式基金将与封闭式基金长期并存互成犄角 255

1.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区别 255

2. 开放式基金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56

3. 开放式基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57

四、私募基金的产生使基金市场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258

1.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区别 259

2. 我国私募基金现状 260

3. 私募基金对市场的影响 262

五、我国基金业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263

1. 基金业面临的问题 263

2. 基金业发展方向 264

中国证券市场期待股指期货 267

一、股指期货简介 268

1. 股指期货概念及特点 268

2. 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269

3. 股指期货的功能 269

二、中国股市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 270

2. 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结构有所优化 271

1. 证券市场初具规模 271

3. 监管体系逐步形成,股指期货的研究基础更趋厚实 272

三、中国股市需要股指期货 272

1. 推出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积极意义 272

2. 推出股指期货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78

四、如何让股指期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80

1. 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及相应的法规 280

2. 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 281

3.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282

4. 加强股指期货宣传,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 283

一、国有股减持是必然趋势 285

国有股减持步入投石问路阶段 285

1. 减持是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286

2. 减持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结构功能 287

3. 减持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88

二、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89

1. 减持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表现 290

2. 减持价格是对二级市场股价冲击的核心因素 293

三、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 303

1. 终止非流通股增量,保持新股发行和减持原则的一致性 303

2. 坚持配售为主的多元化减持方式和市场定价的减持原则 304

3. 合理把握减持的比例、速度和时机 305

处于难产期的创业板市场 308

一、创业板历史 308

二、创业板市场简介 309

1. 概念及特征 309

2. 创业板的三种模式 311

3. 创业板与主板的关系 311

4. 创业板拒绝的十类上市企业 313

三、发展创业板是必由之路 314

1. 经济发展的必然 314

2. 风险投资需要创业板 315

3. 建立二板市场是我国发展高新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 317

4. 为主板市场提供借鉴 318

四、创业板现状及问题 320

1. 世界创业板现状 320

2.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现状 320

走向国际化、规范化的中国上市公司--1996--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323

一、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 324

1. 总体财务指标的变化 324

2. 从主营业务利润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327

3. 从现金流量看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328

二、上市公司亏损情况研究 332

1. 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扩大 333

2. 亏损上市公司的特点 334

3. 亏损的原因及对策 335

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象研究 336

1.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偏好股本扩张 337

2. 股利分配往往与二级市场炒作相联系 338

3. 股利分配与再融资关系密切 338

中国券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340

1. 资本规模差距 341

一、直面中外券商的差距 341

2. 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差距 343

3. 在经营业务上的差距 345

4. 在风险控制能力上的差距 347

5. 在人力资源上的差距 348

二、着力强化人力资源优势、培育券商第一竞争力 349

1. 充分认识证券业竞争中人力资源的作用 349

2. 构建中国券商新世纪人才战略 351

3. 构建我国券商人力资源的制度保证 353

1.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基本概况及发展趋势 356

三、通过增资扩股、兼并得组、全面创新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升我国券商综合实力 356

2. 大力推进增量扩张,力争取得突破性成绩 358

3. 存量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迎接大兼并时代来临 360

4. 加强全面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362

中国期货市场的演变 368

一、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368

二、期货市场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 370

三、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向 373

股评人士的现状分析 377

一、股评人士的演变 377

1. 股评业初始阶段的“先天不足” 378

2. 投资咨询业的规范 379

3. 证券分析师制度的引入是我国股评业走向国际化的标志 381

二、目前知识层次、资历及分析水平 383

1. 股评分析深度不够 383

2. 股评分析定位有偏差 384

3. 股评可信度低 384

4. 专业性较差 385

三、不足和发展 385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385

2. 监管是股评队伍发展的基石 386

3. 几点建设性意见 387

附录1 388

外资并购概念股一览表 388

香港H股、红筹股公司与境内上市公司存在集团控股关系情况表 389

1998年以来居民储蓄与股市开户表 390

新股平均发行价、市盈率、收益率一览表 391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0年来募集资金情况表 391

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流通市值的变化 391

印花税率变动历史情况一览 392

沪深10年以来历次下跌时段长度一览 392

沪深交易所会员总数 394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 394

2001年底沪深两市股份结构 394

1991--2001年世界主要证券市场股价指数涨幅比较 395

1992--2001年沪深两市换手率一览表 395

中国证券市场9年来上市公司分配情况一览表 396

1996年以来连续分红的31家上市公司一览表 396

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概貌 398

2001年证券交易情况 399

1996年以来股市市场规模 400

1996年以来股市筹资情况 400

1996年以来股市指数情况 400

1995年以来投资者数量增长情况 401

2001年沪市新股基本情况一览 401

2001年沪深两市增发新股情况 403

历年降息情况与股市反应 405

2001年全球主要股市升跌幅 405

中国证券市场流通市值及基金、股票成交量情况 405

沪深两市两个支点上的平均股价与总流通市值 406

附录2 407

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