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计量器具基本概念 1
第一节计量器具名词术语及定义 1
一、计量器具的定义及分类 1
二、计量器具的参数和特性 2
三、计量器具的检定 4
第二节长度的基准和标准 6
一、长度基本单位——米的定义及复现 6
二、长度基准器 7
一、按仪器工作原理分类 8
第三节长度计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 8
三、长度标准器 8
二按仪器用途分类 9
第二章通用长度计量仪器 11
第一节机械式仪器 11
一、游标类仪器 11
二、螺旋副仪器 17
三、表类仪器 24
四、水平仪 37
第二节光学仪器 41
一、自准直式仪器 41
二、显微镜式仪器 48
三、光波干涉式仪器 68
四、投影式仪器 71
第三节电动测微仪 75
一、概述 75
二、电感式电动测微仪 76
三、差动变压器式测微仪 78
四、电容测微仪 78
五、电动测微仪的主要精度指标 79
第四节三坐标测量机简介 80
一、概述 80
二、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和结构形式 80
三、测头 81
四、测量系统 84
第三章测量误差 86
第一节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86
一、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及研究误差的意义 86
二、测量误差的定义 86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88
四、精度 89
第二节随机误差 89
一、随机误差的来源 89
二、随机误差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90
三、随机误差分布特征的评价 92
四、标准偏差的意义 93
五、算术平均值原理 94
六、测量精度的评定 95
七、权与不等精度测量 100
第三节系统误差 104
一、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分类 104
二、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05
三、系统误差的发现 107
第四节粗大误差 110
一、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 110
二、粗大误差的判断准则和坏值的剔除 110
第五节间接测量误差的合成 114
一、间接测量定值系统误差的合成 115
二、间接测量随机误差的合成 119
三、函数误差的分配 124
四、微小误差的取舍原则 126
五、最佳测量条件的确定 127
第六节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处理 129
一、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29
二、数的凑整 130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30
第七节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步骤 132
一、直接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132
四、测量数据的位数选择 132
二、间接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134
第四章测量方法误差 137
第一节测量的基本要素 137
一、测量对象 137
二、计量单位 137
三、测量方法 138
四、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140
第二节测量方法误差的计算 140
一、测量方法总误差的基本计算公式 140
第三节测量方法主要误差因素的分析 141
二、测量方法总误差的估算方法 141
一、器具误差 142
二、标准件误? 144
三、瞄准误差 145
四、读数误差 146
五、定位误差 147
六、接触变形误差 149
七、温度误差 152
第四节测量方法总误差计算示例 155
第五章测量方法选择 157
第一节长度测量的基本原则 157
一、阿贝原则 157
二、最小变形原则 159
三、最短测量链原则 160
四、封闭原则 161
第二节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 162
一、测量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162
二、计量器具的选择 163
三、测量力和接触形式的选择 167
四、标准件的正确选择 168
五、测量基面和定位方法的选择 168
六、测量环境的选择 171
第一节量块基本知识 174
一、概述 174
第六章量块 174
二、量块的基本特性 176
三、有关量块的名词术语和定义 177
四、量块的级和等 178
第二节二等及二等以下量块的检定 181
一、外观 181
二、截面尺寸 182
三、非测量面与测量面、非测量面之间的垂直度和倒棱宽度 182
四、表面粗糙度 184
五、测量面的平面度 184
六、测量面的研合性 186
八、量块的线膨胀系数 187
七、测量面的硬度 187
九、量块的尺寸稳定性 188
十、量块中心长度及平面平行性 188
十一、检定结果的处理 197
第三节量块中心长度测量误差的分析 198
一、相对法测量量块中心长度的误差分析 198
二、直接测量量块中心长度的误差分析 204
第四节量块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207
一、正确选择量块的精度等级 207
二、量块的组合使用 207
三、量块的使用部位 210
四、量块的保养 211
第七章线纹 212
第一节概述 212
一、线纹计量的主要内容 212
二、线纹尺 212
第二节线纹量值的传递 215
一、线纹量值的基准和标准 215
二、线纹量值传递系统 217
第三节线纹尺的检定 220
一、线纹尺检定的基本内容 220
二、线纹尺长度量值的测量方法 220
第四节线纹尺检定实例——钢直尺的检定 227
一、外观要求 228
二、硬度和弹性 229
三、工作边的直线度 229
四、尺面的平面度 229
五、尺的工作端边与尺的纵边的垂直度 229
六、线纹宽度 230
七、示值误差 230
八、检定结果的处理 231
第一节角度的单位 232
一、角度单位制 232
第八章角度 232
二、角度单位制的换算 233
第二节角度标准器和角度量具 233
一、角度标准器 233
二、角度量具 238
第三节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44
一、绝对测量法 244
二、在仪器上与标准件此较 245
三、全组合互比法 245
四、常角法 247
第四节角度量具的检定 248
一、多面棱体工作角的检定 248
五、正弦法 248
二、角度块工作角的检定 251
三、直角尺外角的检定 251
第九章表面粗糙度测量 251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251
一、表面粗糙度及其作用 251
四、圆锥量规的检定 255
二、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术语 258
三、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258
第二节光切测量法 260
一、光切显微镜 260
二、测量方法 264
第三节干涉测量法 267
一、干涉显微镜工作原理 267
二、6J型干涉显微镜主要部件和作用 268
三、6JA型干涉显微镜简介 268
四、测量方法 271
第四节触针测量法 272
一、触针测量法及其优点 272
二、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274
第五节印模测量法 275
一、印模法及其测量过程 275
二、印模材料的配制 275
附:表面粗糙度数值与GB1031—68表面光洁度级别对照表 276
第十章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 277
第一节形位误差检测基础 277
一、形位误差概念 277
二、形位误差的评定 278
三、测量基准 280
四、检测原则 281
五、形位误差测量总误差的组成因素 281
第二节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281
一、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281
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283
三、直线度误差的数据处理 285
第三节平面度误差测量 290
一、平面度误差评定 290
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291
三、平面度误差测量的数据处理 294
第四节圆度误差测量 303
一、圆度误差评定 303
二、圆度误差测量方法 305
第五节圆柱度和轮廓度误差测量 307
一、圆柱度误差测量 307
二、轮廓度误差测量 308
一、平行度误差测量 310
第六节定向误差测量 310
二、垂直度误差测量 312
三、倾斜度误差测量 315
第七节定位误差测量 317
一、同轴度误差测量 317
二、对称度误差测量 320
三、位置度误差测量 322
第八节跳动测量 325
一、圆跳动测量 325
二、全跳动测量 326
一、接触式测量 328
第一节外尺寸测量 328
第十一章长度尺寸测量 328
二、影像法测量 329
三、轴切法测量 332
四、测量示例 333
第二节内尺寸测量 336
一、灵敏杠杆(光学接触器)测量 337
二电眼法测量 338
三、测钩法测量 339
四、干涉法测量 341
五、反射法测量 342
六、气动法测量 343
第三节圆弧尺寸测量 344
一、非整圆的圆弧半径测量 344
二、大圆弧直径测量 348
第四节交点尺寸测量 351
一、影像法直接测量 351
二、坐标法测量 352
第十二章圆柱螺纹测量 354
第一节螺纹的基本概念 354
一、螺纹的基本参数及定义 354
二、螺纹公差 356
三、螺纹标记 357
第二节螺纹参数误差及其对螺纹互换性影响 359
一、单一中径误差对互换性影响 359
二、螺距误差对互换性影响 359
三、牙型半角误差对互换性影响 360
四、作用中径 361
五、单一中径 363
第三节圆柱螺纹的综合测量 363
一、螺纹量规的种类和使用 365
二、螺纹量规公差 365
第四节圆柱螺纹参数的单项测量 365
一、外螺纹中径测量 366
二、内螺纹中径测量 374
三、螺距测量 377
四、牙型角测量 380
第五节丝杠测量 381
一、概述 381
二、螺旋线误差测量 382
三、螺距误差测量 384
第六节圆锥螺纹测量 386
一、概述 386
二、圆锥螺纹综合测量 387
三、圆锥螺纹单项测量 389
一、渐开线及其性质 391
第十三章圆柱齿轮测量 391
第一节渐开线齿轮的概念 391
二、渐开线啮合的基本概念 392
三、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定义 393
四、正齿轮和变位齿轮 394
五、斜齿圆柱齿轮 395
第二节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与公差组合 396
一、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396
二、齿轮公差组 397
三、齿轮误差的检验组 401
四、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 402
一、周节的测量 403
第三节齿轮参数的单项测量 403
二、公法线的测量 412
三、齿厚的测量 419
四、齿形的测量 420
五、基节的测量 431
六、齿向的测量 433
七、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435
第四节齿轮误差的综合测量 435
一、双面啮合综合测量 436
二、单面啮合综合测量 436
三、齿轮动态整体误差测量 437
第十四章平台测量 442
第一节平台测量的基本概念 442
一、平台测量的特点 442
二、平台测量的分类 442
第二节测量的主要设备 444
一、钢平板 444
二、圆柱角尺 445
三、小方铁和小方箱 445
四、刀口直尺 445
二、内尺寸测量 446
一、外尺寸测量 446
第三节长度尺寸测量 446
五、平面直尺 446
第四节圆弧半径测量 448
第五节角度及与角度有关尺寸测量 449
一、角度测量 450
二、与角度有关尺寸的测量 452
第六节交点尺寸测量 455
一、直线与直线交点尺寸测量 455
二、直线与圆弧交点尺寸测量 458
三、圆弧与圆弧交点尺寸测量 460
一、相关尺寸的概念 461
第七节相关尺寸测量 461
二、相关尺寸的测量 462
第十五章通用机械式仪器的检定 465
第一节读数装置的检定 465
一、刻线质量 465
二、指标线与刻度尺的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465
三、指标线与刻度尺之间的距离 466
第二节测量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检定 466
一、测量面的平面度、平行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66
二、测量面平面度的检定方法 467
三、测量面平行度的检定方法 468
一游标类及螺旋副类仪器零位正确性的检定 472
二、水平仪零位的检定 472
第三节仪器零位误差的检定 472
第四节测力的检定 473
第五节示值误差的检定 474
一、示值误差的检定方法 474
二、示值变化的检定方法 480
三、示值误差专用检定仪的工作原理 481
四、影响机械式仪器示值误差的主要因素 485
第六节调整量具的检定 490
第七节仪器检定实例——外径千分尺的检定 491
二、各部分相互作用 492
三、测力 492
一、外观 492
四、微分简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距离 493
五、固定套管纵刻线表面至微分筒锥面棱边上边缘的距离 493
六、刻线宽度及宽度差 493
七、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及平面度 493
八、两测量面的平行度 494
九、示值误差 496
十、校对用量杆的检定 498
第十六章光学计量仪器的检定 500
第一节仪器光学系统的检定 500
一、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500
二、物镜放大倍数 500
一、仪器运动部件移动直线度误差的表现形式 503
第二节直线度的检定 503
三、仪器运动部件移动直线度的检定方法 504
二、仪器运动部件移动直线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04
第三节垂直度的检定 505
一、用宽面直角尺检定 505
二、用刀口直角尺以影像法检定 505
三、用平行平晶升像法检定 506
四、用其它方法检定 507
第四节仪器定位部件的检定 508
一、工作台的检定 508
二、顶针部件的检定 510
一、以量块尺寸为标准检定 513
第五节仪器示值误差的检定 513
二、以量块尺寸差为标准检定 515
三、用标准线纹尺检定 518
四、以多面棱体为标准检定 519
五、用标准单刻线样板检定 520
第六节仪器检定实例——立式光学计的检定 521
一、检定条件 523
二、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工具 523
三、检定要求和检定方法 523
四、检定结果的处理 529
参考资料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