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增俊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4339693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言 1

序言&顾明远 1

第二章 教育人类学的创立 12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创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2

一、教育人类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2

二、人类学与教育学的联姻 15

三、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形成 18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20

一、启蒙阶段 20

二、应用性学科阶段 22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阶段 25

一、草创时期 30

第三节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30

二、形成探索性学科时期 32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时期 34

第三章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42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建构 42

一、两派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比较及启示 42

二、当代教育人类学学科主题的建构 45

三、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概念 50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55

一、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55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59

三、教育人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62

一、教育人类学与教育决策参与 65

第三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决策功能 65

二、教育人类学的决策研究特点 67

三、教育人类学的决策功能 68

四、振兴中国教育人类学,建立科学的教育决策体系 71

第四章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76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76

一、对理论分析框架的探讨 76

二、本质模式 77

三、工具性模式 78

四、执行模式 79

六、互动模式 81

五、系统论模式 81

七、生态学模式 82

八、进化论模式 83

九、简要评价 84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特性 86

一、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目的 86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特点 87

三、教育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 90

第三节 教育人种志的方法及其运用 91

一、教育人种志的意义 91

二、教育人种志的概念 92

三、教育人种志的类型 93

四、教育人种志的研究步骤 95

五、教育人种志的世界观特征 97

六、优秀的学校教育人种志的标准 99

第四节 教育人类学家的专业培训 101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本质 104

第一节 人的本质的研究及与教育的关系 104

一、千年古题:人 104

二、教育与人的类分 106

三、教育人类学对人的本质的认定 115

一、人的未特定化对教育的规定 118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未特定化特性 118

二、人的可塑性与人的可教育性 120

三、人的可塑性的局限性与可教育性 124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自我定义 127

一、人的自我定义概念 127

二、有关人的自我定义的基本理论维度 130

三、教育的人类自我定义功能 131

第四节 教育与人性塑造 136

一、教育的人性特征 136

二、教育的人性功能:性近习远 137

三、教育的人性功能:从人性到德性 139

四、教育的人性功能:人性复归与历史归宿 140

一、人的本体论与教育本体论 141

第五节 教育与人的本体论 141

二、人类本体与教育支点 143

第六章 教育与人类进化 147

第一节 教育与人类起源 148

一、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148

二、教育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 152

三、人类教育的本质特性 161

第二节 教育进化模式与人的社会文化适应性 163

一、教育进化的基本模式 163

二、教育进化的机制 166

三、人的社会文化适应性 168

四、人类教育的定义范畴 172

第三节 教育变迁与人类发展 173

一、人类进化与教育时代 174

二、人类的教育意识与教育的进化变化 182

三、教育演化的结构性特征 186

第七章 教育与国家发展 190

第一节 国家文化模式与教育价值观 192

一、教育文化选择与国家发展 192

二、教育价值观的一般概念 195

三、教育价值观与国家发展 197

四、民族精神与教育价值观 202

五、学校文化与教育价值观 206

一、教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08

第二节 教育功用与国家发展 208

二、教育水平与国家发展 211

三、人才链与国家兴盛 217

第三节 人类教育的现代模式 221

一、现代教育的形成及其功能特征 221

二、实践型教育与国家发展 223

三、实践型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225

四、实践型教育的主要特征 226

五、建立实践型的现代教育体系 227

第八章 教育与人类文化 231

第一节 教育与人类文化的成因 231

一、文化的概念 231

二、文化的类型及其社会机能 233

三、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 234

四、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235

五、文化理论与教育模式 236

第二节 教育与文化价值 240

一、文化价值与教育的关系 240

二、文化价值的冲突及其在教育上的表现 242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变迁 247

一、教育与文化变迁的一般原理 248

二、文化变异与教育 254

三、文化隔离对教育的影响 260

四、文化变迁过程与教育 261

二、文化撞击与教育裂变 264

第四节 涵化与教育 264

一、涵化的定义 264

三、文化的交合与教育的兼容 265

四、教育兼容的过程 267

第九章 教育的文化功能与人的发展 270

第一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270

一、教育的文化生成积淀功能 270

二、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271

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273

四、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274

五、教育文化功能的运作及产生负作用的特征 275

一、教育文化功能的基本表现形式 277

第二节 教育文化功能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分布 277

二、教育文化功能与文化分布 278

第三节 教育文化功能与个体文化适应 280

一、个体文化适应的一般原理 280

二、个体文化适应的过程 283

三、教育中的文化不连续性与人的发展 289

四、个体文化适应的反应方式 292

第四节 教育文化功能与个体人格发展 295

一、塑造人格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质表现 295

二、教育中文化不连续性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300

第一节 教育的进化与人的生物学研究 305

第十章 教育与人的生物发展 305

一、人性的描述和古典教育的形成 306

二、科学生物学的形成与现代教育的兴起 307

三、当代教育改革与现代生物学的贡献 309

第二节 教育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312

一、教育功能与遗传学说 313

二、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 315

三、教育的生物功能与人格发展 318

四、教育在文化进化与遗传进化中的作用 319

第三节 教育生物功能与优生优育 321

一、优生学与生物工程学 321

二、优育与教育工程学 323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人类学 326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人类学分析 326

一、学校的人类学定义 326

二、学校教育的生态学研究 329

第二节 学校教育过程的分析模式 334

一、结算模式 335

二、文化渗入模式 336

三、路径分析模式 339

四、信息论与系统论模式 341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人类学分析 342

一、课堂教学人种志 343

二、课堂教学与民族文化 348

三、文化与学校课程 349

第四节 校园文化氛围的人类学分析 355

一、学校团体的教育意义 356

二、班级文化氛围的研究 358

第十二章 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362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362

一、历史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 362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364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化过程 366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367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现代化 368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369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现代化 371

三、当代教育现代化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374

四、现代人与现代教育 377

第三节 中国教育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 382

一、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历史演变过程 382

二、研究、继承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本质 385

三、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本质功能 386

四、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演化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390

五、致力于中国教育现代化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6

修订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