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3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仲荦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08005664
  • 页数:144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隋代的政治与经济 1

第一节 隋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1

隋王朝的建立 1

隋的统一南北 3

隋初的政治制度 8

均田制的继续发展 14

府兵制的发展 21

隋代的手工业与商业 24

隋文帝的评价问题 32

第二节 隋代各族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以及隋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39

突厥的强盛及其与隋的关系 39

吐谷浑与隋的关系 45

西北各族与隋王朝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47

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48

隋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50

营建东都 52

第三节 隋炀帝大兴土木与开凿运河 52

运河的开凿 58

修驰道与筑长城 62

第四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与隋王朝的倾覆 64

隋炀帝对高句丽战争的失败 64

隋末农民大起义 69

农民起义军艰苦斗争的历程 76

瓦岗寨与高鸡泊农民起义军的发展壮大 82

西北、东南几支割据势力的形成 88

隋王朝的覆亡 91

瓦岗军的失败 98

西北割据势力的消灭 102

窦建德的失败 104

刘黑闼继续领导起义及其失败 107

唐对江湘、江淮地区用兵的胜利 109

隋末农民大起义的作用 111

唐王朝的建立与武德政治 116

第一节 唐王朝的创建 116

第二章 唐王朝的建立与唐代政治 116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20

第二节 唐高宗的统治与武周的改制 130

唐高宗的统治 130

武则天的当政 131

武周改制 133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民族关系 141

中宗复辟与韦后干政 142

唐玄宗初年的政治 144

第三节 开元天宝的全盛时期与安史之乱 144

富庶的开元时代 150

唐王朝的危机 153

安史之乱 157

安史乱後政治局势 168

德宗的统治 176

所谓「永贞革新」 185

宪宗元和的政治 189

第四节 宪穆敬文武宣六朝的政治 189

穆宗与敬宗的统治 197

自元和至太和的朋党之争 199

刘蕡对策 205

甘露之变 208

武宗会昌的政治 213

牛李党争的结束 218

宣宗大中的政治 225

第三章 唐代的经济 239

第一节 唐初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239

唐初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239

唐代的公廨本钱 261

第二节 租庸调制的破坏与两税法的实施 270

均田制的破坏 270

户税与地税在政府收入比重中的增加 295

两税法的确立 302

两税法以外的杂税 318

私家田庄的发展 324

官庄、皇庄的私家田庄化 339

第三节 唐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与高利贷 362

水利事业的兴修与农业的发展 362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371

耕地面积的增多与亩产量的增加 372

官府手工业与和雇制度 378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与手工艺水平的提高 382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413

高利贷剥削的盛行 428

第四章 唐代的政治制度与军事制度 460

第一节 唐代的行政制度及驿站制度 460

唐代的行政制度 460

驿站制度与过所制度 481

唐初的府兵制度 491

第二节 唐代的兵制与马政 491

府兵制的破坏与募兵制的代兴 505

边防军区的划分与节度使权力的逐渐加重 517

安史乱後的藩镇 522

唐後期的北衙禁军——神策军 526

唐代的马政 528

第三节 《唐律疏议》的成书与氏族志的修订 534

《唐律》的修订 534

唐修《氏族志》、《姓氏录》与《姓纂》 545

第四节 唐代的学校制度与科举制度 569

唐代的学校制度 569

唐代的科举制度 572

第五章 唐代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关系的加强 590

第一节 唐代东北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590

奚、契丹族与中原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590

室韦部落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 595

靺鞨族与中原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597

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及其中衰 602

第二节 唐代北方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602

薛延陀的崛起与衰亡 607

东突厥汗国的中兴与衰亡 612

回纥的崛起及其强盛 615

第三节 唐代西北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622

西北各族与中原经济文化联系的继续加强 622

西突厥阿史那氏的衰微与突骑施的强盛 636

吐谷浑的衰微 644

第四节 唐代西方及西南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644

吐蕃的崛起与强大 645

党项的北迁 659

东女八国与唐王朝的经济文化联系 660

南诏与大理的兴亡 661

南诏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669

第六章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 677

第一节 唐与海东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677

新罗统一时期的朝鲜 677

王氏高丽的兴起 681

日本 683

第二节 唐与南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694

环王 694

真腊 696

骠国 699

堕和罗 700

狼牙修 702

单单、罗越与盘盘 702

哥罗、拘蒌密与婆利 704

诃陵、堕婆登与室利佛誓 706

羯茶国与裸人国 710

第三节 唐与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712

五天竺国家 712

师子国 719

泥婆罗 720

个失蜜 721

大勃律与小勃律 722

昭武九姓诸国 723

第四节 唐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723

拔汗那 729

解苏、骨咄与久越得犍 730

石汗那、怛没与俱蜜 731

多勒建、护时犍与乌拉喝 732

?哒部落 733

帆延与诃达罗支 734

?宾 735

护蜜多与五识匿 736

吐火罗与迦布罗 738

波斯 740

布哈拉的萨曼王朝 743

哈剌汗王朝 744

第五节 唐与大食、拂菻的经济文化交流 745

大食的兴起与强盛 745

倭马亚王朝 749

阿拔斯王朝 750

大食帝国的分裂 751

唐与大食的经济文化交流 753

拂菻帝国 761

第六节 唐代长安是当时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764

唐与亚洲各国的交通路线 764

对外贸易的发达 767

唐首都长安城 768

第七章 唐末农民大起义与唐王朝的衰亡 777

第一节 唐王朝的衰乱 777

懿宗咸通的政治 777

僖宗继位 781

第二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 782

桂林戍卒起义 782

王郢海上举兵 787

王仙芝、黄巢起义 787

黄巢起义军的南下与北征 790

黄巢起义军进占长安 793

黄巢的退出长安与起义军的最後失败 796

第三节 唐王朝的覆亡 800

僖宗的弊政 800

王建得蜀 805

高骈、周宝的败亡与江淮的战乱 806

董昌的割据越州及其失败 810

成汭的割据荆南及其失败 811

昭宗的受制於宦官、藩镇与唐王朝的灭亡 812

第八章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819

第一节 五代的更替 819

後梁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819

後唐庄宗的兴起与覆亡 830

後唐明宗的得国与後唐王朝的灭亡 839

後晋高祖的建国与契丹灭晋 843

後汉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854

後周郭威的建国 858

後周世宗 862

第二节 十国割据 871

吴杨氏的建国及其消亡 871

南唐李氏的建国及其灭亡 879

闽王氏的建国及其灭亡 884

吴越钱氏的建国及其附宋 893

楚马氏的建国及其衰亡 895

南汉刘氏的建国及其灭亡 901

南平高氏的建国及其灭亡 905

前蜀王建的称帝及前蜀的灭亡 908

後蜀孟氏的建国及其衰亡 914

北汉刘氏的建国及其灭亡 921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 928

北方的河患 928

南方的水利事业 930

南方的植茶事业 932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935

第一节 经学、史学与地理著作 937

经学著述 937

第九章 隋唐五代的学术与宗教 937

正史的编纂 940

《通典》与《唐会要》、《五代会要》 946

刘知几的《史通》 949

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 955

唐三史注与《文选注》 957

隋唐五代杂史琐记书目介绍 959

类书的编纂 985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与宗教神学 988

佛教的继续发展 988

律宗在中土的形成 995

三论宗吉藏的《二谛论》与天台宗智顗的《止观论》 998

玄奘、义净的取经与传译 1014

法相宗的唯识思想 1021

华严宗法藏的《法界缘起论》 1030

密宗的传入及其教义 1041

净土学说的流行 1043

禅宗的神学思想 1045

唐王室的尊崇道教 1072

唐五代道教徒的思想 1075

袄教、景教、摩尼教的传播 1080

唐前期的反佛斗争 1086

会昌灭佛与佛教的重兴 1089

韩愈的排抑佛道与独尊儒术 1092

柳宗元的《封建论》、《天说》与刘禹锡的《天论》 1098

隋代诗人 1103

第十章 隋唐五代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1103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诗歌与民间文学 1103

杨素 薛道衡 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104

初唐诗人 1105

魏徵 王绩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上官仪 郭元振 沈佺期 宋之问 崔融 苏味道 陈子昂与张九龄 1112

盛唐诗人 1117

王湾 李颀 王昌龄 王之涣 崔颢 王维 孟浩然 高适 岑参 李白与杜甫 1133

中唐诗人 1169

韦应物 常建 戎昱 刘长卿 钱起 刘方平 柳中庸 李嘉祐 顾况 张继 韩翃 严维 耿? 卢纶 戴叔伦 李端 于鹄 李涉 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及其在诗歌方面的改革 1186

柳宗元与刘禹锡 1191

张籍与王建 1195

王涯与令狐楚 1201

刘言史 鲍溶 施肩吾 姚合 章孝标 李贺与李益 1207

元稹与白居易 1212

李绅 窦巩 张祜、徐凝与朱庆余 1222

晚唐诗人 1223

赵嘏 马戴 崔橹 李群玉 许浑 刘沧 李频 李郢 曹邺 司马扎 于濆 邵谒 聂夷中 杜牧 1232

李商隐与温庭筠 1234

皮日休、陆龟蒙与杜荀鹤 1247

高骈 张乔 曹唐 罗邺 高蟾 唐彦谦 周朴 郑谷 崔涂 吴融 钱珝 卢汝弼 黄巢的诗 1257

司空图与韩偓 1258

唐王朝末日的挽歌——韦庄诗篇 1263

五代十国诗人 1272

罗隐 张蠙 蒋贻恭 黄滔 颜仁郁 张泌 僧贯休 僧齐己 唐五代的讽喻诗 1278

唐五代词 1284

敦煌杂曲子与《云谣集》李白 韦应物 戴叔伦 王建 张志和 白居易 温庭筠 皇甫松 唐昭宗 司空图 韩偓 张曙 韦庄 和凝 牛希济 毛文锡 魏承班 李珣 顾敻 欧阳炯 毛熙震 张泌 孙光宪 徐昌图 许岷 冯延巳在词方面的造诣 1295

南唐後主李煜 1297

唐代传奇小说 1298

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代变文 1317

第二节 绘画、雕塑书法与音乐、舞蹈 1322

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 1323

塑造艺术 1339

隋唐五代的石窟艺术 1339

隋唐五代的书法 1346

音乐与舞蹈 1362

散乐百戏 1381

第三节 雕板的发明与纸墨笔砚制造的改进 1393

雕板印刷术的发明 1393

纸墨笔砚的制造与改进 1398

第四节 科学技术 1408

天文历法 1408

医学与药物学 1414

隋李春的赵郡安济桥 1426

轮船的制作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