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
第一章 民族、社会和国家 1
民族的概念 1
民族的形成 6
民族是性格共同体和语言共同体 10
民族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 14
民族感和阶级划分 16
民族和国家的相互关系 24
民族国家 26
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 31
马克思对民族原则和政治进步的看法 39
第二章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 45
阶级的本质 45
阶级斗争的各种形式 52
阶级和等级 57
工人阶级的发展阶段 60
工人阶级和社会民主党 63
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形态 69
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的批判评价 72
第三章 社会生活和共同体生活在国家以前的发展阶段 79
关于家庭是社会的原始细胞的学说 79
原始群 84
从游群到马尔克公社 87
恩格斯对马尔克公社的看法 90
马尔克公社、部落和部落联盟 96
日耳曼人的国家形成 98
第四章 家庭的发展过程 103
家庭的产生 103
对摩尔根—恩格斯的家庭发展观的批判 107
原始的家庭形式 113
族外婚和特定婚 116
图腾和母系家庭的产生 119
母权制家庭 125
父权制家庭 129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氏族公社 134
恩格斯的上古史解释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139
第五章 经济方式是社会的生活机能 144
马克思的经济概念 144
生产和交换 153
什么是生产关系? 155
生产力和生产条件 160
经济过程的构成要素 165
地理环境 168
社会劳动过程中的技术 173
技术同生产方式的混淆 177
全部技术和个别技术 180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对物质生活过程的依存性 184
第六章 马克思的历史学说 184
作为法律关系的经济关系 186
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 190
经济和意识形态 191
宗教观点同经济生活的关系 195
历史中的观念因素 200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206
经济事实向观念因素的转化 214
利益和意识形态 217
在马克思历史观中传统和天才的作用 225
庸俗马克思主义的错误 230
第七章 对唯物主义历史学说的批判 230
保尔·巴尔特的经济结构概念 233
封建法的经济基础 237
日本封建制度的产生 240
巴尔特先生和农民战争 242
宗教法禁止取息的所谓意识形态根源 246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技术发展观 252
第八章 马克思的历史学说及其曲解者 256
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256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书信 258
对恩格斯的书信的错误解释 262
所谓观念的历史因素是独立的推动力吗? 266
生产关系对意志决定的影响 268
所谓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是什么? 270
“原因”和“条件”两个概念的混淆 274
作为生产关系的剩余劳动关系 277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 281
有没有永恒的基本道德法则? 281
建立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的主要动机 286
马克思和道德形而上学 289
羞耻心的起源 292
原始性道德的产生 297
被看作道德行为的杀婴 299
对弑亲的道德评价 302
康德的道德法则的基础和前提 305
康德和马克思的道德论 310
社会道德、阶级道德和国家道德 312
康德的道德法则同阶级伦理学的关系 314
第十章 马克思的发展论 320
社会变革的过程 320
进化和革命 325
向社会主义发展 329
对马克思的发展观的批评 333
马克思的发展观中资本主义的贫困化趋势 338
社会发展的运动规律 345
历史必然性 349
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发展辩证法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