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编选说明 1
第一编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 9年5月~1 923年12月)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
一五四爱国运动 1
1 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思想的新发展 1
2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各地的响应 5
2 戴季陶主义和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22 7
3 以上海为中心的三罢斗争 曹、章、陆的被免职和拒签和约运动的胜利 12
二新思潮的澎湃和改造社会的探索 22
1 新思潮的澎湃和改造社会声浪的高涨 22
2 改造社会的各种主张 27
3 新民学会关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讨论 39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争 49
1 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 49
2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争论 56
1 左联的成立及其主张 (5 76
九文化思想上的斗争 (5 76
五南京事件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 77
1 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 79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9
2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钢领和决议 81
第二章 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 86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重新加紧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与纷争 86
1 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协同”侵略 86
2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纷争 90
二 资产阶级改良思潮 96
1 “好人”政府 96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97
3制宪救国 100
4废督裁兵 103
三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与宣传 106
四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 114
1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14
2 农民运动的发展 119
3青年运动的发展 120
4妇女运动的发展 122
五国共合作的酝酿 124
1 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确立 124
2 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 129
3 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开展 132
1 五四后的文化思想和对封建思想的进一步批判 135
六五四后的文化思想 135
2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新文学主张的提出 139
第二编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第一章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掀起 145
一国民党“一大”和国共合作的成立 145
1 国民党“一大”和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 145
2 国民党“一大”上关于共产党员“跨党”问题的争论 149
3 国民党“一大”后的组织情况 154
4黄埔军校简况 156
二北京政变和善后会议 158
1 北京政变 158
2善后会议 165
三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和召开国民会议运动 166
1 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166
2 国民会议运动 173
四全国革命运动高潮的掀起和三一八惨案 180
1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80
2农民运动的兴起 187
3 反奉倒段斗争和三一八惨案 190
1 平定商团暴乱 198
五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 国民政府的成立 198
2 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 201
3 国民政府的成立及第二次东征和南征 203
六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论述 207
1 陈独秀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和中国革命性质等问题的分析 207
2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地位问题的提出和明确 213
3 瞿秋白对五卅运动经验的总结 217
4毛泽东对社会各阶级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等问题的分析 220
七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224
1 国民党的分化 224
3 西山会议和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235
4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239
一北伐战争 251
1 北伐出师 251
第二章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 251
2 国民军五原誓师 254
1 迁都之争 255
二迁都之争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255
2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257
三奉系军阀在北方的反动统治 262
1 工人运动 265
四工农运动、反帝运动的发展 265
2 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269
3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 273
1 南京事件 277
2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酝酿 280
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83
六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中国共产党“五大” 290
七武汉政府走向反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99
1 对工农运动的压制 夏斗寅叛变马日事变 299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04
一 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 313
1 宁汉合流 313
第三编 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与加强工农武装革命和抗日民主运动(1927年8月~1937年7月)第一章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 313
2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317
3 国民党开始“训政” 319
4 改订新约 323
5 东北“易帜” 324
1 八七会议 325
二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和中国共产党“六大” 325
2 各地武装起义和苏维埃口号的提出 332
3 中国共产党“六大” 340
三 国民党军阀混战和“国民会议”的召开 344
1 军队编遣会议 344
2混战的进行 346
3 “国民会议”的召开 349
四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 353
1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问题的争论 353
2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 356
五土地革命 361
六共产党内第一、二次“左”倾错误的纠正和第三次“左”倾错误的出现 379
1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及其被纠正 379
2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及其被纠正 383
3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出现 393
七 中间政派及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 399
1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399
2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405
3 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411
第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起伏 420
一 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420
1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策划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420
2 国民党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方针和英、美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 425
3 中国共产党为九一八事变发表的宣言 433
4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关于抗战和“国防政府”的主张 440
5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国民党政府对运动的压制 449
二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危机 459
1 宁粤“和平统一会议”和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59
2蒋介石辞职“下野” 466
1 一二八事变和十九路军上海抗战 467
三一二八事变和上海抗战 467
2 国民党政府对上海抗战的态度和上海停战协定的签订 471
四 蒋介石重新上台和“攘外必先安内”国策的确定 475
五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和王明“左”倾错误的发展 479
1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479
2王明“左”倾错误的发展 483
六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493
1 强化反动的国家机器 493
2 国民党的法西斯宣传 509
3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扩张 518
4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523
七 关于农村问题和农民土地问题的各种主张 527
1 国民党政府的土地法令 527
2 阎锡山的“土地村公有” 531
3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533
4晏阳初的县政建设 541
八 日本侵略势力向关内扩张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 543
1 伪“满洲国”的成立 543
2 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扩张 塘沽协定 547
3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52
4福建人民政府 555
5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67
6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 568
7 社会舆论要求国民党改变“剿共”政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573
2 国民党政府查禁书刊 579
3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584
十 苏维埃区域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 596
1 经济建设和政策 596
2 政权建设 604
1 遵义会议 607
十一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 607
2 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红军长征的胜利 619
第三章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过渡 628
一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628
1 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628
2 国民党政府应付华北事变的对策和各界反对“华北自治” 631
3 一二九运动 649
二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和各项政策的调整 656
1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 656
2 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调整 666
1 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 680
三 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 680
2 蒋介石发起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682
3 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 685
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 692
1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692
2 两广事件和绥远抗战 707
3 西安事变 712
五在联合抗日问题上的斗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728
1 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728
2 在联合抗日问题上的斗争 736
3 国共谈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