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洪振,王正起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60713661
  • 页数:66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临床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概论 2

第一篇 临床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概论 2

第一章 临床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基础 2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 2

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计量单位 2

二、细胞的种类 2

目 录 2

目 录 2

二、细胞的种类 2

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计量单位 2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 2

第一章 临床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基础 2

三、细胞结构的概念 3

三、细胞结构的概念 3

五、细胞的功能 4

五、细胞的功能 4

四、细胞的结构 4

四、细胞的结构 4

六、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衰亡 10

六、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衰亡 10

一、上皮组织 14

一、上皮组织 14

第二节 组织的基本概念 14

第二节 组织的基本概念 14

二、结缔组织 16

二、结缔组织 16

四、神经组织 18

一、细胞的分化与逆分化 18

二、细胞的增生、再生与化生 18

三、肌肉组织 18

四、神经组织 18

三、肌肉组织 18

第三节 常见细胞及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18

一、细胞的分化与逆分化 18

二、细胞的增生、再生与化生 18

第三节 常见细胞及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18

三、细胞的异常角化与核异质 19

四、癌前变、癌变与间变 19

三、细胞的异常角化与核异质 19

四、癌前变、癌变与间变 19

五、细胞的退化 20

五、细胞的退化 20

一、肿瘤的概论 21

第二章 肿瘤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 、 21

第二章 肿瘤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 、 21

一、肿瘤的概论 21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 22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 22

三、肿瘤的组织结构 24

三、肿瘤的组织结构 24

四、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 25

四、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 25

五、常见癌细胞的类型 26

五、常见癌细胞的类型 26

六、恶性细胞和良性不典型细胞的鉴别 29

六、恶性细胞和良性不典型细胞的鉴别 29

七、恶性肿瘤的播散 30

七、恶性肿瘤的播散 30

二、呼吸系统的正常细胞学 31

第二篇 临床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31

第三章 呼吸系统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3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31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31

二、呼吸系统的正常细胞学 31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3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31

第三章 呼吸系统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31

第二篇 临床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31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2

第二节 呼吸系统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2

第二节 呼吸系统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2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2

二、纤维支气管镜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3

二、纤维支气管镜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3

三、肺穿刺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5

三、肺穿刺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35

一、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38

第三节 呼吸系统炎症细胞学的改变 38

第三节 呼吸系统炎症细胞学的改变 38

一、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38

三、痰液涂片内鳞化核异质细胞 39

二、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39

二、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39

三、痰液涂片内鳞化核异质细胞 39

三、支气管哮喘 40

一、急性支气管炎 40

二、慢性支气管炎 40

三、支气管哮喘 40

第四节 呼吸系统炎症组织病理学改变 40

一、急性支气管炎 40

二、慢性支气管炎 40

第四节 呼吸系统炎症组织病理学改变 40

六、病毒性肺炎 41

七、原体肺炎 41

四、大叶性肺炎………………………………………………………………………………………(40))五、小叶性肺炎 41

四、大叶性肺炎………………………………………………………………………………………(40))五、小叶性肺炎 41

六、病毒性肺炎 41

七、原体肺炎 41

第五节 肺部肿瘤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2

一、原发性肺癌各种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42

第五节 肺部肿瘤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2

一、原发性肺癌各种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42

二、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43

二、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43

第四章 消化系统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5

第一节 食管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5

一、食管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45

二、食管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45

第四章 消化系统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5

第一节 食管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5

一、食管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45

二、食管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45

三、食管炎症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6

三、食管炎症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6

四、食管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7

四、食管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7

一、胃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49

第二节 胃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9

一、胃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49

第二节 胃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49

二、胃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50

二、胃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50

三、胃良性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1

三、胃良性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1

四、胃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2

四、胃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2

五、胃其他肿瘤的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诊断 54

五、胃其他肿瘤的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诊断 54

第三节 十二指肠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5

二、十二指肠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55

一、十二指肠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55

第三节 十二指肠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5

一、十二指肠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55

二、十二指肠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55

一、大肠的解剖学 56

三、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6

三、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6

第四节 大肠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6

一、大肠的解剖学 56

第四节 大肠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6

四、大肠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57

二、大肠的正常细胞形态学 57

二、大肠的正常细胞形态学 57

三、大肠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57

四、大肠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57

三、大肠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57

五、大肠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 58

五、大肠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 58

一、肝脏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59

一、肝脏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59

第五节 肝脏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9

第五节 肝脏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59

三、肝脏肿瘤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0

二、肝脏细胞学标本的采集 60

三、肝脏肿瘤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0

二、肝脏细胞学标本的采集 60

一、胰腺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62

第六节 胰腺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2

一、胰腺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62

二、胰腺的正常细胞学 62

第六节 胰腺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2

二、胰腺的正常细胞学 62

三、胰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63

四、胰腺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3

三、胰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63

四、胰腺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3

第一节 泌尿系解剖学、组织学与正常细胞学 65

一、泌尿系的解剖学 65

第一节 泌尿系解剖学、组织学与正常细胞学 65

第五章 泌尿系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5

第五章 泌尿系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5

一、泌尿系的解剖学 65

二、泌尿系的组织学 66

三、泌尿系的正常细胞学 66

二、泌尿系的组织学 66

三、泌尿系的正常细胞学 66

二、标本采集方法 67

三、制片与固定染色 67

二、标本采集方法 67

一、标本采集的要求 67

第二节 泌尿系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67

第二节 泌尿系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67

一、标本采集的要求 67

三、制片与固定染色 67

五、移行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 68

四、多核细胞增多 68

三、出现少量的柱状上皮细胞 68

二、出现较多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68

五、移行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 68

四、多核细胞增多 68

三、出现少量的柱状上皮细胞 68

二、出现较多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68

一、涂片背景的改变 68

第三节 泌尿系统炎症的细胞学检查 68

一、涂片背景的改变 68

第三节 泌尿系统炎症的细胞学检查 68

第四节 泌尿系肿瘤 69

一、泌尿系统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69

二、泌尿系统癌肿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9

二、泌尿系统癌肿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69

一、泌尿系统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69

第四节 泌尿系肿瘤 69

第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72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72

一、睾丸、前列腺和精囊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72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72

第六章 男性生殖系统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72

一、睾丸、前列腺和精囊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72

二、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细胞学 73

二、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细胞学 73

一、睾丸及附睾的肿块穿刺 74

第二节 睾丸、附睾及前列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74

二、前列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74

第三节 前列腺良性疾病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74

第二节 睾丸、附睾及前列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74

一、急性前列腺炎 74

一、急性前列腺炎 74

第三节 前列腺良性疾病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74

二、前列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74

一、睾丸及附睾的肿块穿刺 74

三、良性前列腺肥大 75

二、慢性前列腺炎 75

三、良性前列腺肥大 75

二、慢性前列腺炎 75

一、前列腺癌 76

第四节 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76

一、前列腺癌 76

二、精原细胞瘤 76

第四节 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76

二、精原细胞瘤 76

四、阴茎癌 77

四、阴茎癌 77

三、睾丸胚胎瘤 77

三、睾丸胚胎瘤 77

第七章 乳腺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79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79

一、乳腺的解剖学 79

二、乳腺的组织学 79

三、乳腺的正常细胞学 79

二、乳腺的组织学 79

一、乳腺的解剖学 79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79

第七章 乳腺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79

三、乳腺的正常细胞学 79

二、乳汁储留囊肿 80

第三节 乳腺良性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0

第二节 乳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80

一、乳头溢液的采集和制片 80

二、乳腺肿块穿刺 80

一、乳腺炎症 80

二、乳汁储留囊肿 80

一、乳腺炎症 80

第三节 乳腺良性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0

二、乳腺肿块穿刺 80

一、乳头溢液的采集和制片 80

第二节 乳腺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80

三、乳腺纤维腺瘤 81

三、乳腺纤维腺瘤 81

四、乳腺结构不良 81

四、乳腺结构不良 81

第四节 乳腺癌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2

第四节 乳腺癌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2

一、临床表现 82

二、细胞学诊断 82

五、导管内乳头状瘤 82

五、导管内乳头状瘤 82

二、细胞学诊断 82

一、临床表现 82

三、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83

三、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83

一、女性生殖器的解剖学 84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84

第八章女 性生殖器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4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84

第八章女 性生殖器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4

一、女性生殖器的解剖学 84

二、女性生殖器的组织学 86

三、女性生殖道的正常上皮细胞 86

三、女性生殖道的正常上皮细胞 86

二、女性生殖器的组织学 86

四、阴道涂片的非上皮细胞成分 87

四、阴道涂片的非上皮细胞成分 87

五、阴道细胞学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 88

五、阴道细胞学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 88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炎症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9

一、细胞退化变性 89

三、炎症时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89

二、细胞增生 89

一、细胞退化变性 89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炎症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89

二、细胞增生 89

三、炎症时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89

一、子宫颈刮片法 90

二、阴道后穹窿穿刺检查 90

第三节 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90

二、阴道后穹窿穿刺检查 90

一、子宫颈刮片法 90

第三节 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90

一、阴道上皮的生物学特性 91

四、测定女性激素水平的细胞标本采集 91

一、阴道上皮的生物学特性 91

第四节 卵巢功能与阴道上皮细胞的关系 91

四、测定女性激素水平的细胞标本采集 91

三、子宫颈管和子宫腔内吸取法 91

第四节 卵巢功能与阴道上皮细胞的关系 91

三、子宫颈管和子宫腔内吸取法 91

二、卵巢功能对阴道细胞的影响 92

二、卵巢功能对阴道细胞的影响 92

三、不同年龄的妇女月经周期细胞学的改变 93

第五节 女性生殖器良性疾病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93

一、子宫颈糜烂 93

一、子宫颈糜烂 93

第五节 女性生殖器良性疾病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93

三、不同年龄的妇女月经周期细胞学的改变 93

二、慢性子宫颈炎 94

三、子宫颈息肉 94

二、慢性子宫颈炎 94

三、子宫颈息肉 94

五、阴道和子宫颈白斑 95

四、老年萎缩性阴道炎 95

五、阴道和子宫颈白斑 95

六、滤泡性宫颈炎 95

七、疱疹病毒感染细胞 95

七、疱疹病毒感染细胞 95

六、滤泡性宫颈炎 95

四、老年萎缩性阴道炎 95

第六节 女性生殖器肿瘤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96

一、子宫颈癌 96

一、子宫颈癌 96

第六节 女性生殖器肿瘤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96

二、子宫内膜癌 97

二、子宫内膜癌 97

五、外阴癌 98

五、外阴癌 98

四、输卵管内膜腺癌 98

三、卵巢癌 98

三、卵巢癌 98

四、输卵管内膜腺癌 98

七、子宫肉瘤 99

八、滋养叶细胞肿瘤 99

六、阴道癌 99

六、阴道癌 99

七、子宫肉瘤 99

八、滋养叶细胞肿瘤 99

九、女性生殖器肿瘤细胞学的国际分类 101

九、女性生殖器肿瘤细胞学的国际分类 101

附录:女性生殖器临床细胞学常用名词注解 102

附录:女性生殖器临床细胞学常用名词注解 102

一、淋巴结的解剖学 106

第九章 淋巴结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06

第一节 淋巴结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06

三、淋巴结的正常细胞学 106

二、淋巴结的组织学 106

三、淋巴结的正常细胞学 106

二、淋巴结的组织学 106

一、淋巴结的解剖学 106

第一节 淋巴结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06

第九章 淋巴结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06

一、淋巴结肿大的病因 107

四、淋巴网状组织细胞的功能 107

第二节 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和诊断方法 107

三、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方法 107

二、淋巴网状细胞疾病根据增生细胞的性质分类 107

四、淋巴网状组织细胞的功能 107

第二节 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和诊断方法 107

一、淋巴结肿大的病因 107

二、淋巴网状细胞疾病根据增生细胞的性质分类 107

三、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方法 107

第三节 淋巴结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108

一、淋巴结穿刺 108

第三节 淋巴结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108

一、淋巴结穿刺 108

二、淋巴结穿刺抽出液性状和疾病的关系 110

三、组织或淋巴结印片 110

二、淋巴结穿刺抽出液性状和疾病的关系 110

三、组织或淋巴结印片 110

第四节 淋巴结非肿瘤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11

一、慢性淋巴结炎 111

二、增生性淋巴结炎 111

第四节 淋巴结非肿瘤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11

一、慢性淋巴结炎 111

二、增生性淋巴结炎 111

三、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112

四、结核性淋巴结炎 112

三、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112

四、结核性淋巴结炎 112

第五节 淋巴结肿瘤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13

第五节 淋巴结肿瘤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13

一、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类和分型 114

一、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类和分型 114

三、何杰金氏淋巴瘤 115

二、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115

三、何杰金氏淋巴瘤 115

二、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115

四、淋巴结转移癌 117

四、淋巴结转移癌 117

一、假阴性问题 118

一、假阴性问题 118

第六节 对淋巴结细胞学诊断的评价 118

第六节 对淋巴结细胞学诊断的评价 118

二、假阳性问题 119

四、关于穿刺引起的肿瘤扩散问题 119

三、在确定肿瘤类型上的局限性 119

二、假阳性问题 119

三、在确定肿瘤类型上的局限性 119

四、关于穿刺引起的肿瘤扩散问题 119

第十章 甲状腺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0

二、甲状腺的组织学 120

一、甲状腺的解剖学 120

第一节 甲状腺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20

第十章 甲状腺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0

第一节 甲状腺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20

一、甲状腺的解剖学 120

二、甲状腺的组织学 120

一、甲状腺炎 121

第二节 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21

三、甲状腺的正常细胞学 121

一、甲状腺炎 121

第二节 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21

三、甲状腺的正常细胞学 121

二、滤泡性腺瘤(甲状腺腺瘤) 122

二、滤泡性腺瘤(甲状腺腺瘤) 122

一、细胞学诊断 123

三、甲状腺瘤囊性变 123

第三节 甲状腺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3

三、甲状腺瘤囊性变 123

一、细胞学诊断 123

第三节 甲状腺癌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3

二、滤泡状腺癌 124

三、未分化癌 124

二、滤泡状腺癌 124

三、未分化癌 124

四、髓样癌 124

四、髓样癌 124

五、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125

五、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125

一、皮肤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126

第一节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26

二、皮肤及皮下组织常见正常细胞 126

第十一章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6

第一节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26

一、皮肤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126

第十一章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6

二、皮肤及皮下组织常见正常细胞 126

一、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 127

一、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 127

第二节 细胞形态病理学的基本变化 127

三、被覆上皮细胞在涂片中的来源 127

第二节 细胞形态病理学的基本变化 127

三、被覆上皮细胞在涂片中的来源 127

二、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128

三、核异质与异常角化 128

二、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128

三、核异质与异常角化 128

一、慢性炎症 129

第三节 皮肤及皮下组织良性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9

一、慢性炎症 129

第三节 皮肤及皮下组织良性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29

三、皮脂腺囊肿 130

二、表皮囊肿 130

二、表皮囊肿 130

三、皮脂腺囊肿 130

四、软组织良性肿瘤 131

四、软组织良性肿瘤 131

第四节 皮肤及皮下组织肿瘤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33

一、基底细胞癌 133

第四节 皮肤及皮下组织肿瘤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33

一、基底细胞癌 133

二、纤维肉瘤 134

二、纤维肉瘤 134

三、横纹肌肉瘤 135

三、横纹肌肉瘤 135

四、鳞状细胞癌 135

四、鳞状细胞癌 135

五、恶性黑色素瘤 136

五、恶性黑色素瘤 136

六、透明细胞汗腺瘤 137

七、汗腺癌 137

六、透明细胞汗腺瘤 137

七、汗腺癌 137

九、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皮下浸润(皮肤型) 138

八、白血病皮下浸润 138

九、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皮下浸润(皮肤型) 138

八、白血病皮下浸润 138

第十二章 软骨及骨组织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40

第十二章 软骨及骨组织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40

一、软骨及骨组织的解剖学 140

二、软骨及骨组织学 140

第一节 软骨及骨组织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40

二、软骨及骨组织学 140

一、软骨及骨组织的解剖学 140

第一节 软骨及骨组织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40

三、软骨及骨组织的正常细胞学 143

三、软骨及骨组织的正常细胞学 143

四、穿刺注意事项 144

三、穿刺步骤 144

一、穿刺器械 144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 144

一、穿刺器械 144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 144

三、穿刺步骤 144

第二节 软骨及骨组织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144

第二节 软骨及骨组织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144

四、穿刺注意事项 144

第三节 软骨及骨组织肿瘤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45

二、软骨肉瘤 145

一、软骨瘤 145

第三节 软骨及骨组织肿瘤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45

一、软骨瘤 145

二、软骨肉瘤 145

三、骨巨细胞瘤 146

四、恶性骨巨细胞瘤 146

四、恶性骨巨细胞瘤 146

三、骨巨细胞瘤 146

五、骨肉瘤 147

五、骨肉瘤 147

七、骨网状细胞肉瘤 148

六、骨纤维肉瘤 148

六、骨纤维肉瘤 148

七、骨网状细胞肉瘤 148

九、骨转移性肿瘤 149

八、尤文氏肉瘤 149

九、骨转移性肿瘤 149

八、尤文氏肉瘤 149

一、关节的解剖学、组织学 151

一、穿刺针吸法的步骤 151

第二节 关节细胞学标本采集 151

二、正常关节腔滑膜液的细胞学 151

一、关节的解剖学、组织学 151

第一节 关节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51

第十三章 关节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1

第十三章 关节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1

第一节 关节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51

一、穿刺针吸法的步骤 151

第二节 关节细胞学标本采集 151

二、正常关节腔滑膜液的细胞学 151

第三节 关节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2

二、穿刺过程中注意事项 152

一、腱鞘或滑膜囊肿 152

二、穿刺过程中注意事项 152

第三节 关节疾病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2

一、腱鞘或滑膜囊肿 152

三、滑膜肉瘤 153

二、腱鞘巨细胞瘤 153

三、滑膜肉瘤 153

二、腱鞘巨细胞瘤 153

二、神经系统正常细胞学 155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55

一、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155

二、神经系统正常细胞学 155

一、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155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55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5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5

二、神经纤维肉瘤 156

一、神经纤维瘤 156

第二节 神经系统肿瘤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56

三、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的检查方法 156

二、神经纤维肉瘤 156

一、神经纤维瘤 156

第二节 神经系统肿瘤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156

三、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的检查方法 156

三、神经母细胞瘤 157

四、星形细胞瘤 157

三、神经母细胞瘤 157

四、星形细胞瘤 157

六、脑膜白血病 158

五、脑膜瘤 158

六、脑膜白血病 158

五、脑膜瘤 158

第一节 鼻、咽、口腔组织学及正常细胞学 159

第十五章 鼻、咽、口腔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9

第一节 鼻、咽、口腔组织学及正常细胞学 159

一、鼻咽腔粘膜组织学及正常细胞学 159

二、口腔正常细胞学 159

三、口咽腔正常细胞学 159

四、鼻腔和副鼻窦正常细胞学 159

一、鼻咽腔粘膜组织学及正常细胞学 159

二、口腔正常细胞学 159

三、口咽腔正常细胞学 159

第十五章 鼻、咽、口腔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59

四、鼻腔和副鼻窦正常细胞学 159

第二节 鼻、咽、口腔的肿瘤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60

一、鼻咽癌 160

第二节 鼻、咽、口腔的肿瘤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60

一、鼻咽癌 160

三、上腭癌 161

二、扁桃体癌 161

三、上腭癌 161

四、基底细胞癌 161

二、扁桃体癌 161

四、基底细胞癌 161

五、舌癌 162

五、舌癌 162

一、浆膜腔的解剖学 163

第十六章 浆膜积液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63

一、浆膜腔的解剖学 163

第一节 浆膜腔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63

第十六章 浆膜积液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 163

第一节 浆膜腔的解剖学、组织学和正常细胞学 163

三、浆膜腔的正常细胞学 164

一、退化性间皮细胞 164

第三节 炎症间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64

第二节 浆膜腔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164

三、浆膜腔的正常细胞学 164

二、浆膜腔的组织学 164

二、浆膜腔的组织学 164

第二节 浆膜腔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 164

一、退化性间皮细胞 164

第三节 炎症间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64

一、浆膜腔积液中各种瘤细胞的来源 165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肿瘤细胞学诊断 165

四、血细胞 165

三、组织细胞 165

二、异形间皮细胞 165

二、异形间皮细胞 165

三、组织细胞 165

四、血细胞 165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肿瘤细胞学诊断 165

一、浆膜腔积液中各种瘤细胞的来源 165

二、浆膜腔积液中各种瘤细胞的特征 166

二、浆膜腔积液中各种瘤细胞的特征 166

四、涂片中易误诊的形态假象 167

四、涂片中易误诊的形态假象 167

三、浆膜腔积液中其他肿瘤细胞形态 167

三、浆膜腔积液中其他肿瘤细胞形态 167

第三篇 临床血液细胞学诊断 169

第十七章 血液细胞学基础 169

一、胚胎造血期造血部位及血细胞生成 169

二、出生后造血期造血部位及血细胞生成 169

第十七章 血液细胞学基础 169

第三篇 临床血液细胞学诊断 169

第一节 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169

第一节 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169

二、出生后造血期造血部位及血细胞生成 169

一、胚胎造血期造血部位及血细胞生成 169

一、造血理论的发展 170

一、造血理论的发展 170

第二节 血细胞的来源、分化与成熟 170

第二节 血细胞的来源、分化与成熟 170

二、造血干细胞 171

三、血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 171

三、血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 171

二、造血干细胞 171

四、血细胞的成熟 172

一、红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释放 172

四、血细胞的成熟 172

第三节 红细胞的生理及生化 172

一、红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释放 172

第三节 红细胞的生理及生化 172

二、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173

二、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173

四、红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特性 174

四、红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特性 174

三、红细胞的破坏 174

三、红细胞的破坏 174

五、红细胞的代谢 175

五、红细胞的代谢 175

六、血红素的合成与铁的代谢 176

六、血红素的合成与铁的代谢 176

七、珠蛋白 179

七、珠蛋白 179

八、红细胞膜 180

九、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子 180

八、红细胞膜 180

九、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子 180

一、粒细胞系统 182

一、粒细胞系统 182

第四节 白细胞的生理及生化 182

第四节 白细胞的生理及生化 182

三、淋巴—浆细胞系统 185

三、淋巴—浆细胞系统 185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185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185

四、血小板 189

四、血小板 189

第五节 血细胞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 191

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91

第五节 血细胞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 191

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91

二、细胞浆的结构和机能 192

二、细胞浆的结构和机能 192

三、细胞膜的结构和机能 195

三、细胞膜的结构和机能 195

二、红细胞系统 197

一、干细胞 197

第一节 瑞氏染色下的血细胞形态学 197

第十八章 血细胞形态学 197

二、红细胞系统 197

一、干细胞 197

第一节 瑞氏染色下的血细胞形态学 197

第十八章 血细胞形态学 197

三、粒细胞系统 201

三、粒细胞系统 201

四、巨核细胞系统 203

四、巨核细胞系统 203

五、淋巴—浆细胞系统 204

五、淋巴—浆细胞系统 204

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05

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05

七、其他细胞 206

七、其他细胞 206

第二节 相差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08

一、正常形态的血细胞形态 208

八、附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浆细胞、原始巨核细胞鉴别表 208

一、正常形态的血细胞形态 208

八、附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浆细胞、原始巨核细胞鉴别表 208

第二节 相差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08

二、病理下的各系统细胞形态 210

二、病理下的各系统细胞形态 210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211

第三节 荧光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11

第三节 荧光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11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211

二、病理形态血细胞学 212

二、病理形态血细胞学 212

第四节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13

第四节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13

一、红细胞系统 213

一、红细胞系统 213

二、粒细胞系统 214

二、粒细胞系统 214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16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16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 217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 217

五、巨核细胞系统 218

五、巨核细胞系统 218

一、红细胞系统 219

一、红细胞系统 219

第五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19

第五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 219

二、白细胞 220

二、白细胞 220

第六节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221

第六节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221

三、血小板 221

三、血小板 221

第一节 贫血概述 227

第十九章 红细胞系统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227

一、贫血的分类 227

第十九章 红细胞系统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227

第一节 贫血概述 227

一、贫血的分类 227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 228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 228

三、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29

三、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29

第二节 造血物质缺乏所致的贫血 230

一、缺铁性贫血 230

一、缺铁性贫血 230

第二节 造血物质缺乏所致的贫血 230

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231

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231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 233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 233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235

第三节 造血功能低下所致的贫血 235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235

第三节 造血功能低下所致的贫血 235

三、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40

二、范柯尼氏(Fanconi s)综合征 240

三、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40

二、范柯尼氏(Fanconi s)综合征 240

四、急性暂时性幼红细胞减少症 243

四、急性暂时性幼红细胞减少症 243

一、溶血性贫血概述 245

一、溶血性贫血概述 245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 245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 245

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 249

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 249

四、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251

三、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 251

四、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251

三、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 251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252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252

六、G—6—PD缺乏症 254

七、G—6—PD缺乏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254

七、G—6—PD缺乏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254

六、G—6—PD缺乏症 254

八、丙酮酸激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255

八、丙酮酸激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255

九、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6

九、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6

十、血红蛋白病 258

十、血红蛋白病 258

一、感染性贫血 266

一、感染性贫血 266

第五节 继发性贫血 266

第五节 继发性贫血 266

二、慢性肾病性贫血 268

二、慢性肾病性贫血 268

三、肝病性贫血 268

四、恶性肿瘤 268

四、恶性肿瘤 268

三、肝病性贫血 268

五、内分泌疾病 269

五、内分泌疾病 269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270

第二十章 白血病的细胞学诊断 270

一、病毒学说 270

四、遗传因素 270

三、化学因素 270

二、物理因素 270

一、病毒学说 270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270

第二十章 白血病的细胞学诊断 270

二、物理因素 270

三、化学因素 270

四、遗传因素 270

第二节 白血病的分类 271

一、一般传统的分类 271

二、FAB(法、美、英)分类 271

第二节 白血病的分类 271

一、一般传统的分类 271

二、FAB(法、美、英)分类 271

三、国内分型:1986年9月天津会议提出的白血病分型标准 272

三、国内分型:1986年9月天津会议提出的白血病分型标准 272

四、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 273

四、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 273

五、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类(MIC分类) 275

五、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类(MIC分类) 275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276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276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77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77

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78

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78

三、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 280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280

三、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 280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280

五、绿色瘤 281

五、绿色瘤 281

六、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282

六、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282

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283

七、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283

八、红白血病(M6) 284

八、红白血病(M6) 284

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286

九、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286

一、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87

一、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87

第四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 287

第四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 287

二、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288

二、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288

三、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 289

三、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 289

四、浆细胞白血病 290

四、浆细胞白血病 290

五、成人T细胞白血病 291

五、成人T细胞白血病 291

六、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292

六、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292

七、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 293

附录: 293

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93

二、混合性白血病 293

二、混合性白血病 293

附录: 293

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93

七、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 293

一、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标准 294

一、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标准 294

三、继发性白血病 294

三、继发性白血病 294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标准 294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标准 294

二、急性白血病复发 295

三、急性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 295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95

五、临床治愈 295

第六节 慢性白血病 295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95

第六节 慢性白血病 295

三、急性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 295

二、急性白血病复发 295

五、临床治愈 295

四、长期存活 295

四、长期存活 295

二、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96

二、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96

三、慢性中性粒细胞型慢粒 297

三、慢性中性粒细胞型慢粒 297

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298

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298

五、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00

五、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00

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302

七、毛细胞白血病 302

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302

七、毛细胞白血病 302

八、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304

八、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304

第二十一章 造血组织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305

第二十一章 造血组织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305

第二十二章 类白血病反应 307

第二十二章 类白血病反应 307

一、粒细胞的生成与释放 309

第二十三章 粒细胞系统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09

第一节 粒细胞减少症 309

一、粒细胞的生成与释放 309

第一节 粒细胞减少症 309

第二十三章 粒细胞系统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09

二、引起粒细胞减少的病因 310

二、引起粒细胞减少的病因 310

第三节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311

第二节 粒细胞缺乏症 311

第三节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311

第二节 粒细胞缺乏症 311

第四节 遗传性白血胞形态异常 314

一、Chediak—Higashi综合征 314

二、Pelger—Hüet畸形 314

二、Pelger—Hüet畸形 314

一、Chediak—Higashi综合征 314

第四节 遗传性白血胞形态异常 314

五、家族性白细胞空泡形成(Jordan畸形) 315

四、May—Hegghn畸形 315

三、Alder氏异常颗粒白细胞 315

三、Alder氏异常颗粒白细胞 315

四、May—Hegghn畸形 315

五、家族性白细胞空泡形成(Jordan畸形) 315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16

第二十四章 淋巴—浆细胞系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16

第二十四章 淋巴—浆细胞系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16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16

第三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318

第三节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318

第二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318

第二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318

一、多发性骨髓瘤 319

第四节 恶性浆细胞疾病 319

第四节 恶性浆细胞疾病 319

一、多发性骨髓瘤 319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322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322

三、血管性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血症 324

三、血管性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血症 324

第二十五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25

第二十五章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25

一、勒—雪氏病 326

第一节 组织细胞增生症 326

第一节 组织细胞增生症 326

一、勒—雪氏病 326

二、韩—薛—柯氏病 327

二、韩—薛—柯氏病 327

第二节 脂质沉积症 328

一、尼曼—匹克氏病 328

一、尼曼—匹克氏病 328

第二节 脂质沉积症 328

三、嗜酸细胞肉芽肿 328

三、嗜酸细胞肉芽肿 328

二、高雪氏病 329

二、高雪氏病 329

三、海蓝色组织细胞综合征 330

三、海蓝色组织细胞综合征 330

第三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 331

第三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 331

第一节 骨髓纤维化症 333

第一节 骨髓纤维化症 333

第二十六章 骨髓增殖性疾病 333

第二十六章 骨髓增殖性疾病 333

第二节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337

第二节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337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39

第一节 血小板增多症 339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39

第一节 血小板增多症 339

第二十七章 血小板增多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39

第二十七章 血小板增多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39

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40

第二节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340

一、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0

一、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0

第二节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340

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40

二、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1

二、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1

三、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42

三、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42

四、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伴溶血性贫血综合征 343

四、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伴溶血性贫血综合征 343

第二十八章 脾机能亢进 345

第二十八章 脾机能亢进 345

第二十九章 骨髓活检与标本的处理 347

第四篇 血液病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47

第一节 骨髓活检取材 347

第四篇 血液病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47

第二十九章 骨髓活检与标本的处理 347

第一节 骨髓活检取材 347

第二节 骨髓活组织标本的制备 348

一、固定 348

二、脱水 348

第二节 骨髓活组织标本的制备 348

一、固定 348

二、脱水 348

四、切片制做 349

四、切片制做 349

三、塑料包装 349

三、塑料包装 349

一、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350

第三节 常用染色技术 350

第三节 常用染色技术 350

一、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350

二、苏木素—Giemsa—酸性品红染色(HGF染色) 351

二、苏木素—Giemsa—酸性品红染色(HGF染色) 351

四、Gomori网状纤维染色(Gomori染色) 352

四、Gomori网状纤维染色(Gomori染色) 352

三、May—Grunwald Giemsa(MGG染色) 352

三、May—Grunwald Giemsa(MGG染色) 352

五、Masson胶原纤维三色染色 353

五、Masson胶原纤维三色染色 353

六、铁染色 354

六、铁染色 354

七、Giemsa染色 355

八、淀粉样物质染色 355

七、Giemsa染色 355

八、淀粉样物质染色 355

一、骨髓的造血组织 357

第一节 骨髓的组织结构 357

第三十章 正常骨髓的组织形态学 357

第三十章 正常骨髓的组织形态学 357

一、骨髓的造血组织 357

第一节 骨髓的组织结构 357

三、骨髓的间质 358

二、骨质 358

二、骨质 358

三、骨髓的间质 358

一、骨髓组织切片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 359

一、骨髓组织切片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 359

第二节 骨髓组织切片的观察及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359

第二节 骨髓组织切片的观察及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359

二、骨髓组织切片内各系列造血细胞的形态 360

二、骨髓组织切片内各系列造血细胞的形态 360

一、组织切片中单位面积的计算方法 362

第三节 骨髓组织形态测量技术及造血细胞的分类计数法 362

三、骨髓组织切片内非造血细胞裸核 362

一、组织切片中单位面积的计算方法 362

第三节 骨髓组织形态测量技术及造血细胞的分类计数法 362

三、骨髓组织切片内非造血细胞裸核 362

三、网形目尺造血组织面积%测定法 363

二、Chalkly计点法 363

三、网形目尺造血组织面积%测定法 363

二、Chalkly计点法 363

六、网状纤维增生分级标准 364

四、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364

六、网状纤维增生分级标准 364

五、骨髓活检组织切片中造血细胞的分类计数法 364

四、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364

五、骨髓活检组织切片中造血细胞的分类计数法 364

七、骨髓活检组织切片内含铁量分级标准 365

第四节 骨髓活检组织检验报告 365

第四节 骨髓活检组织检验报告 365

七、骨髓活检组织切片内含铁量分级标准 365

第三十一章 不同细胞系列的增生异常 367

第一节 红细胞系增生异常 367

一、红细胞系增生异常活跃 367

第三十一章 不同细胞系列的增生异常 367

第一节 红细胞系增生异常 367

一、红细胞系增生异常活跃 367

二、红细胞系增生低下 368

第二节 粒细胞系增生异常 368

一、粒细胞系增生异常活跃 368

二、红细胞系增生低下 368

第二节 粒细胞系增生异常 368

一、粒细胞系增生异常活跃 368

二、粒细胞系增生低下 369

第三节 巨核细胞系增生异常 369

第三节 巨核细胞系增生异常 369

二、粒细胞系增生低下 369

一、引起骨髓切片内巨核细胞数量增加的常见疾病 370

二、引起骨髓切片内巨核细胞数量减少的常见疾病及原因 370

一、引起骨髓切片内巨核细胞数量增加的常见疾病 370

二、引起骨髓切片内巨核细胞数量减少的常见疾病及原因 370

第四节 淋巴细胞系增生 371

第四节 淋巴细胞系增生 371

第三十二章 各种血液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73

第一节 贫血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73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373

第三十二章 各种血液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73

第一节 贫血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73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373

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375

三、缺铁性贫血 375

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375

三、缺铁性贫血 375

四、铁粒幼细胞生贫血 375

四、铁粒幼细胞生贫血 375

五、巨幼细胞性贫血 376

五、巨幼细胞性贫血 376

九、地中海贫血 377

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77

十继发性贫血 377

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77

六、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377

九、地中海贫血 377

六、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377

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77

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77

十继发性贫血 377

一、急性白血病 378

第二节 白血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78

第二节 白血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78

一、急性白血病 378

二、慢性白血病 380

二、慢性白血病 380

第三节 MDS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81

第三节 MDS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81

二、骨髓组织病理学改变 382

一、诊断标准 382

一、诊断标准 382

二、骨髓组织病理学改变 382

第四节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83

一、骨髓纤维化 383

二、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383

二、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383

一、骨髓纤维化 383

第四节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83

第五节 淋巴增殖性疾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84

一、何杰金淋巴瘤 384

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84

一、何杰金淋巴瘤 384

第五节 淋巴增殖性疾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 384

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84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 385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 385

三、浆细胞病 386

三、浆细胞病 386

四、血管性原始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387

四、血管性原始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387

第三十三章 临床细胞学检验技术 389

第五篇 临床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技术 389

第一节 细胞学检验标本的制片与染色 389

一、标本的制片 389

二、染色技术 389

第一节 细胞学检验标本的制片与染色 389

一、标本的制片 389

二、染色技术 389

第三十三章 临床细胞学检验技术 389

第五篇 临床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技术 389

第二节 临床细胞学的显微镜检查 393

三、对异常细胞必须标记 393

二、必须使用移动器检视整个涂片 393

一、以低倍镜为主结合高倍镜进行检查 393

第二节 临床细胞学的显微镜检查 393

三、对异常细胞必须标记 393

二、必须使用移动器检视整个涂片 393

一、以低倍镜为主结合高倍镜进行检查 393

二、临床细胞学诊断误诊原因的分析 394

一、临床细胞学检验报告方法 394

第三节 临床细胞学检验报告方法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394

一、临床细胞学检验报告方法 394

二、临床细胞学诊断误诊原因的分析 394

第三节 临床细胞学检验报告方法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394

二、登记 395

三、临床细胞学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395

第四节 临床细胞学检验的申请登记和存档 395

一、要认真填写送检申请单 395

二、登记 395

三、存档 395

三、临床细胞学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395

第四节 临床细胞学检验的申请登记和存档 395

一、要认真填写送检申请单 395

三、存档 395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染色) 396

第三十四章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 396

第一节 酶类的显示 396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染色) 396

第一节 酶类的显示 396

第三十四章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 396

二、单胺氧化酶染色(Glenner法) 398

二、单胺氧化酶染色(Glenner法) 398

三、DOPA氧化酶染色(CLqidlaco改良法) 399

四、琥珀酸脱氢酶染色(Harhoe法) 399

四、琥珀酸脱氢酶染色(Harhoe法) 399

三、DOPA氧化酶染色(CLqidlaco改良法) 399

五、乳酸脱氢酶染色(Hayhoe法) 400

五、乳酸脱氢酶染色(Hayhoe法) 400

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染色 401

七、苹果酸脱氢酶染色 401

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染色 401

七、苹果酸脱氢酶染色 401

八、水解酶染色法 402

八、水解酶染色法 402

一、蛋白质结合硫氢基染色法 411

第二节 蛋白质的显示 411

一、蛋白质结合硫氢基染色法 411

第二节 蛋白质的显示 411

二、碱性蛋白染色法 413

二、碱性蛋白染色法 413

一、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 414

第三节 核酸的显示 414

一、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 414

第三节 核酸的显示 414

二、核糖核酸(RNA)染色 415

二、核糖核酸(RNA)染色 415

一、过碘酸—Schiff反应(PAS) 416

一、过碘酸—Schiff反应(PAS) 416

第四节 糖类的显示 416

第四节 糖类的显示 416

二、甲苯胺蓝染色 417

二、甲苯胺蓝染色 417

三、玫瑰红—耐尔蓝染色 418

四、胶体铁染色(改良Liernan法) 418

三、玫瑰红—耐尔蓝染色 418

四、胶体铁染色(改良Liernan法) 418

五、阿利新蓝染色(改良Lison法) 419

五、阿利新蓝染色(改良Lison法) 419

第五节 脂类的显示 420

第五节 脂类的显示 420

一、苏旦黑B染色(SBB) 420

一、苏旦黑B染色(SBB) 420

二、油红O染色(Calalan法) 421

三、酸性氧化苏木素染色(改良Baker法) 421

二、油红O染色(Calalan法) 421

三、酸性氧化苏木素染色(改良Baker法) 421

四、缩醛磷脂染色(Hayes法) 422

四、缩醛磷脂染色(Hayes法) 422

第六节 无机盐显示 423

一、铁染色(Perls法) 423

一、铁染色(Perls法) 423

第六节 无机盐显示 423

二、锌染色(Smith法) 424

第七节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424

一、直接免疫酶标染色(安田法) 424

一、直接免疫酶标染色(安田法) 424

第七节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424

二、锌染色(Smith法) 424

二、间接免疫酶标染色(安田法) 425

二、间接免疫酶标染色(安田法) 425

三、免疫酶标PAP染色(安田法)…………………………………………………………………………(■)四、免疫酶标ABC染色(改良Sanbhaus法) 426

三、免疫酶标PAP染色(安田法)…………………………………………………………………………(■)四、免疫酶标ABC染色(改良Sanbhaus法) 426

五、免疫酶标APAAP染色 427

五、免疫酶标APAAP染色 427

六、免疫金银染色(李春海法) 429

六、免疫金银染色(李春海法) 429

七、铁蛋白结合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邓明亮法) 429

七、铁蛋白结合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邓明亮法) 429

八、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染色(张晓红等法) 430

八、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染色(张晓红等法) 430

二、α—醋酸萘脂酶与过氧化酶双染色(Yam等法) 431

一、氯醋酸AS—D萘酚脂酶与过氧化酶双染色(Yam等法) 431

二、α—醋酸萘脂酶与过氧化酶双染色(Yam等法) 431

第八节 双重染色技术 431

一、氯醋酸AS—D萘酚脂酶与过氧化酶双染色(Yam等法) 431

第八节 双重染色技术 431

三、α—醋酸萘脂酶与氯醋酸AS—D萘脂酶双染色(Yam法) 432

三、α—醋酸萘脂酶与氯醋酸AS—D萘脂酶双染色(Yam法) 432

五、溶菌酶与过氧化酶双染法(改良Kageok法) 433

四、α—丁酸萘脂酶与氯醋酸AS—D萘脂酶双染色(Li法) 433

五、溶菌酶与过氧化酶双染法(改良Kageok法) 433

四、α—丁酸萘脂酶与氯醋酸AS—D萘脂酶双染色(Li法) 433

六、酸性磷酸酶与硷性磷酸酶双染色(铃木法) 434

六、酸性磷酸酶与硷性磷酸酶双染色(铃木法) 434

第九节 其他染色技术 435

一、墨汁吞噬试验(改良寺田秀夫法) 435

二、尿水解试验 435

第九节 其他染色技术 435

一、墨汁吞噬试验(改良寺田秀夫法) 435

二、尿水解试验 435

三、热盐水溶解试验 436

四、嗜银染色(Grimelius法) 436

三、热盐水溶解试验 436

四、嗜银染色(Grimelius法) 436

一、白细胞凝集试验 438

第三十五章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技术 438

第一节 白细胞系统检验技术 438

一、白细胞凝集试验 438

第三十五章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技术 438

第一节 白细胞系统检验技术 438

二、白细胞溶解试验 439

二、白细胞溶解试验 439

三、白细胞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 440

三、白细胞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 440

五、骨髓中粒细胞贮存能力的测定 442

五、骨髓中粒细胞贮存能力的测定 442

六、边缘池粒细胞数量的测定 442

四、细胞毒试验 442

四、细胞毒试验 442

六、边缘池粒细胞数量的测定 442

九、溶菌酶测定(比浊法) 443

八、白血病相关抗原的测 443

八、白血病相关抗原的测 443

七、粒细胞动力学及寿命测定 443

七、粒细胞动力学及寿命测定 443

九、溶菌酶测定(比浊法) 443

一、血红蛋白测定 445

第二节 红细胞系统的检验技术 445

一、血红蛋白测定 445

第二节 红细胞系统的检验技术 445

二、红细胞计数 446

二、红细胞计数 446

三、红细胞比积测定 447

三、红细胞比积测定 447

四、红细胞几种平均值的计算 448

四、红细胞几种平均值的计算 448

五、红细胞直径的测量 448

五、红细胞直径的测量 448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449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449

七、点彩红细胞计数 450

八、血清结合珠蛋白定量测定 450

八、血清结合珠蛋白定量测定 450

七、点彩红细胞计数 450

九、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