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播学的兴起 1
第一节 “传播”及“传播学”的概念 2
第二节 孕育传播学的条件 5
第三节 对传播学发展过程的总结 10
第四节 传播学的学派 19
第五节 传播学在我国的展开 25
第二章 传播的发展历程 29
第一节 传播的开端 29
第二节 语言的产生 33
第三节 文字的产生 36
第四节 大众媒介的产生 39
第五节 “第四媒介”及其可能的发展 48
第六节 技术发展加速度与“发展传播学” 49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53
第三章 传播的含义与特性 53
第二节 传播的双向性 57
第三节 传播的间接性 60
第四节 传播双方心理场的有限重合性 61
第五节 传播的特殊因果律 64
第六节 传播参与者心理趋向平衡的努力 66
第七节 传播契约的普遍存在 69
第四章 传播符号 72
第一节 符号与传播 73
第二节 符号学观点 75
第三节 人类基本传播工具:语言符号 80
第四节 作为语言符号的补充或替代:非语言符号 85
第五节 与推理符号对立:艺术符号 91
第六节 现代传播媒介对符号的再现 93
第五章 传播的功能 100
第一节 传播功能的心理学分析 101
第二节 传播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104
第三节 传播功能的语言学分析 108
第六章 不同语境下的传播 116
第一节 人际传播 118
第二节 小团体传播 122
第三节 组织传播 124
第四节 公众传播 127
第五节 大众传播 129
第六节 跨文化传播 132
第七节 比较理论 135
第七章 大众传播分析(一) 140
第一节 控制分析 142
第二节 内容分析 147
第三节 媒介分析 154
第八章 大众传播分析(二) 160
第一节 受众分析 160
第二节 效果分析:历史 167
第三节 效果分析:理论 175
第九章 网络传播若干问题 187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性质和特征 188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语境 194
第三节 网络传播提出的挑战 200
第十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211
第一节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212
第二节 西方传播研究方法及其借鉴意义 220
参考书目 229
人名索引 233
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