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
一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心理思想 2
二 “心理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6
三 “心理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四 “心理史”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5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18
一 差异心理 18
差异心理的种种表现 18
学生心理的了解与鉴定 25
二 学习心理 29
学习的意义 29
学习的过程 30
学习心理条件 34
学习的方法 38
三 德育心理 40
德育的意义 40
德育的过程 41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48
四 教师心理 54
墨家论人的心理 59
一 墨家论“知” 60
“知”的意义 61
“知”的过程 62
感性的“知” 67
理性的“知” 70
二 墨家论“情” 75
三 墨家论“意” 80
四 墨家论“学” 84
从《管子》看宋尹学派的心理观 88
一 “君”与“官” 89
二 神与形 91
三 “虚”、“壹”、“静” 97
四 情与欲 101
孟子的唯心主义的心理思想 104
一 孟子的性善论 104
二 孟子的知能观 112
三 孟子的学习说 120
四 孟子的养心法 127
荀子的唯物主义的心理思想 132
一 “形具而神生” 133
二 “精合感应” 137
三 “缘天官”“以同异” 141
四 “虚壹而静” 145
五 “情必不免”、“欲不可去” 149
情、欲、性三者的关系 149
关于情 150
关于欲 152
情和欲的“节”与“导” 154
六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57
性伪之分 157
性伪之合 159
性恶之据 161
化性起伪 162
七 “学不可以已” 165
学习的意义 165
学习的过程 167
学习的方法 168
《礼记》一书中的心理思想 172
一《大学》中的心理思想 173
二《中庸》中的心理思想 175
三《学记》中的心理思想 181
四《乐记》中的心理思想 188
四部兵法著作中的军事心理思想 192
一“知彼知已,百法战不殆” 194
二 将领的心理品质 197
三 治军的心理问题 199
四 士气的心理分析 203
五 战术的心理因素 206
《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古代医学心理的基础 209
一 心理生理 209
二 心理病因 212
三 心理诊断 215
四 心理治疗 218
五 心理卫生 222
先秦心理思想札记三十则 224
智仁勇和知情意 224
孔子的心理发展观 225
一个社会心理学问题 226
孟子谈“志”和“气” 226
“异类不比” 226
心理与眼睛 227
孟子谈心理的个别差异 228
荀子与亚里斯多德 228
“辨”是人与动物不同的根本特点 230
荀子对相术的反对和揭露 232
荀子的“治气、养心之术” 234
学习与“假于物” 235
全、尽、粹的学习 236
“心广体胖” 238
《中庸》讲“情” 239
心理与阴阳五行 239
人性和个性 242
智与能 243
老子的心理思想 244
老子论“勇” 248
庄子的神形观和心物观 249
杨朱的情欲观 250
《管子》论人的发展 252
慎子谈能力及其使用 252
韩非的心理思想 253
扁鹊论“六不治” 257
缺陷心理思想 258
白痴 259
心理与脑 259
梦 260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