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1章 利率的决定 13
1.1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13
1.2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15
1.3 新古典综合学派利率决定理论 17
1.4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20
1.5 西方利率结构理论 24
1.6 影响利率变动的现实因素分析 30
第2章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34
2.1 利率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 34
2.2 利率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1
2.3 利率夺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 46
2.4 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的影响 50
2.5 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50
2.6 利率政策调控的局限性 51
第3章 利率政策传导机制 54
3.1 利率政策影响总产出量的传导路径 54
3.2 利率政策影响总体物价水平的传导路径 58
3.3 利率政策直接调整的是名义利率而盯住的则是实际利率 62
3.4 利率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 65
第4章 利率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的选择 68
4.1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的理论争论 70
4.2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越性 72
4.3 战后西方各国利率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77
4.4 中国利率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79
第二部分 实证篇 95
第5章 利率政策的运用、特点及宏观效应分析 95
5.1 适度利率政策问题 95
5.2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率政策的运用 98
5.3 中国利率政策的回顾 112
5.4 利率政策运用的特点及其宏观效应的比较 128
第6章 居民储蓄行为对利率政策敏感性分析 147
6.1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对利率变动缺乏敏感性--从总体上和一般居民上看 149
6.2 居民储蓄存款对利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从储蓄结构和存款大户上看 160
第7章 企业投资对利率政策敏感性分析 168
7.1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加短缺经济时期投资对利率政策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168
7.2 转轨经济加相对过剩经济阶段利率政策的投资效应分析 170
第8章 银行业对利率政策敏感性分析 186
8.1 1996年以前国有专业银行对扩张性的低利率政策具有相当的敏感性 187
8.2 1996年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对扩张性利率政策反应迟钝 188
第9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政策有效性分析 201
9.1 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政策效应弱化的原因 202
9.2 开放经济条件下高利率政策的风险 205
9.3 加入WTO后中国利率政策面临的挑战 209
第10章 强化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化行为 215
10.1 硬化企业预算约束,使其真正做到自负盈亏 216
10.2 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217
10.3 重塑银企关系,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 221
10.4 把现行融资机制由资金供给制逐步改变为资金借贷制 222
第11章 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的确立 225
11.1 利率管理体制的发展 225
11.2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和思路 235
11.3 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确立的前提条件 261
11.4 防范与化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各种利率风险 266
11.5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77
11.6 加强利率政策与其他政策的有效配合 284
基本结论 290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