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上篇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 5
第一章 绪论 5
1.1 经济与公共经济 5
1.2 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 12
1.3 公共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 18
1.4 公共经济体制的主要功能 19
1.5 公共经济体制的逻辑结构 23
1.6 公共经济体制的决定因素 24
1.7 公共经济体制安排的主要原则 28
1.8 公共经济体制的研究方法 31
第二章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分析 32
2.1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历史变迁的主要阶段 33
2.2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现状分析 45
2.3 应当以强烈的紧迫感尽快完成公共经济体制改革 54
第三章 国外公共经济体制理论与实践 56
3.1 西方国家公共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57
3.2 西方主要单一制国家公共经济体制的特点 62
3.3 西方主要联邦制国家公共经济体制的特点 65
3.4 西方主要国家公共经济体制的效果 68
3.5 西方国家公共经济体制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71
第四章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78
4.1 设计中国公共经济体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80
4.2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 84
4.3 中国公共经济体制创新的目标模式框架与主要任务 85
第五章 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活动范围的合理划分 87
5.1 界定公共经济活动范围可供借鉴的主要标准 88
5.2 国内关于界定公共经济范围各种观点的分析 94
5.3 对界定现阶段中国公共经济范围的看法 100
第六章 公共经济责权在国家机构之间的横向配置 113
6.1 公共经济责权在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的配置 114
6.2 公共经济责权在同级行政部门之间的配置 119
第七章 公共经济责权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的纵向配置 123
7.1 公共经济责权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纵向配置的原理 124
7.2 关于中国公共经济责权纵向合理配置的基本设想 132
第八章 财政支出责任在各级政府之间的配置 140
8.1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主要原则 140
8.2 关于中国政府间合理划分财政支出责任的具体看法 143
第九章 财政收入权纵向配置格局的调整 148
9.1 财政收入归属及支配权的纵向配置方式选择与基本原则 149
9.2 关于中国政府间财政收入权纵向配置格局优化调整的具体设想 158
9.3 中国政府间财政收入纵向配置优化的前提:财政收入形式、结构和管理机制的调整 167
第十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调整与规范 172
10.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主要功能目标 172
10.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科学化的基本原则 177
10.3 中国调整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任务 180
第十一章 一般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之间关系的处理 193
11.1 一般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之间关系处理方式的选择 194
11.2 一般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之间关系处理方式的选择 201
第十二章 推进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步骤与配套措施 217
12.1 公共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必须整体谋划、分步实施 217
12.2 公共经济体制应当在科学化基础上法制化 220
12.3 实现公共经济体制目标的配套措施 221
下篇 公共经济学及其历史发展 229
第十三章 现代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构架 229
13.1 现代西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9
13.2 现代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 230
第十四章 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250
14.1 西方早期的公共经济思想萌芽 250
14.2 从国家(政府)财政学到公共财政学 253
14.3 从公共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 257
15.1 关于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相互地位的不同看法 264
第十五章 现代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学派论争 264
15.2 关于现代公共部门规模合理性的判断 267
15.3 关于公共企业是否必然低效率 269
15.4 关于民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有效性 271
第十六章 关于西方公共经济学的简要评析 275
16.1 国家财政学、政府财政学、公共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异同 275
16.2 公共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 281
第十七章 中国历史上的公共经济思想萌芽与现代研究形式 293
17.1 中国历史上本土公共经济思想的萌芽 293
17.2 接受西方理论而阐发的公共经济思想 301
17.3 中国现代公共经济的现有研究形式 304
第十八章 借鉴西方理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学 307
18.1 创建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学的必要性 307
18.2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的处理 309
18.3 建立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学既要学习借鉴更要自主创新 314
18.4 关于解决上述几个理论难题的初步看法 318
18.5 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构架设想 321
附录: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产业及其发展 325
主要参考文献 336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