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哲学童年的认识理论 1
第一节 哲学的产生,认识问题的提出 2
一、古代哲学的产生 2
二、哲学的认识任务 5
三、“存在”与“非存在” 11
第二节 两种对立的认识理论 14
一、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影像说 15
二、苏桥拉底的“心灵的转向”和“心灵的世界” 20
三、柏拉图理念论和回忆说 26
第三节 古希错哲学认识论的系统化--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总结 32
一、 以“实体”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33
二、研究“原因”的认识任务 37
三、认识途径、过程的探讨 39
四、认识工具的制定 44
第四节 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认识论 47
一、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对唯物主义影像说的发展 48
二、怀疑论 54
第二章 神学统治下认识论的探争 59
第一节 神学认识论 60
一、基督教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60
二、神学认识论的统治地位及其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63
一、信仰的权威与理性的权威 68
第二节 信仰与理性 68
二、信仰而后理解与理解而后信仰 73
三、“双重真理”与“超理性” 75
第三节 唯名论与实在论 78
一、极端领唯名和极端实在论的对立 78
二、温和唯名论和温和实在论之争 81
三、英国唯名论 85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认识论的转折 93
第一节 人的自我发现 94
一、“人应当认识自己” 94
二、关于“灵魂不死” 98
三、理智的怀疑 102
第二节 人与自然 104
一、近代科学的兴起 104
二、探讨无限的宇宙 110
三、新的认识方法 115
第四章 近代经验论 120
第一节 经验论的创立 122
一、经验论产生的条件 122
二、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哲学 124
三、霍布斯对经验论的发展 137
第二节 经验论的系统化--洛克对经验论的贡献 146
一、对心灵的考察 147
二、语词与观念的关系 158
三、知识的分析 164
第三节 英国经验论的转向和不可知论的结局 172
一、贝克莱的唯心主义经验论 173
二、休谟的不可知论 189
三、“天赋观念” 203
第五章 大陆唯理论 204
第一节 笛卡尔开创的近代唯理论 204
一、“普遍怀疑” 205
四、直觉和演绎 219
第二节 斯宾诺莎对唯理论的改造 222
一、新的实体学说 223
二、认识方式和知识的分类 228
三、真观念和发现知识的方法 231
第三节 莱布尼茨对唯理论的发展 236
一、“单子”和认识主体 237
二、心灵中的“天赋原则”和真理基础 242
三、“推理真理”和“事实真理” 246
第六章 哲学认识论的新发展 250
第一节 启蒙思想家的认识论思想 251
一、培尔的怀疑论 252
二、伏尔泰的感觉经验论 256
第二节 唯物主义哲学家认识论的主要特点 262
一、结合感性和理性的努力 263
二、理性尺度 274
第三节 狄德罗对认识论的贡献 286
一、“感觉--思考--感觉”的认识路线 288
二、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认识方法 290
三、以实验“拷问对象” 293
第七章 近代哲学认识论发展的高峰 296
第一节 康德认识论探讨的新转向 298
一、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批判结合 298
二、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302
三、人的先天认识能力的考察 307
一、费希特以“自我”为基础的认识论 324
第二节 费希特和谢林的认识论 324
二、谢林的“绝对同一” 的认识论 337
第三节 黑格尔认识论的伟大贡献 346
一、哲学是“科学的真理体系” 347
二、“实体即主体” 352
三、“理念就是真理” 365
四、实践是理念活动的环节 377
第四节 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 认识论 387
一、对宗教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的揭露 389
二、感觉论的认识论 396
结束语 406